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博

1.诗经里有没有博字

《诗经》目前没看见,《劝学》里“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作者:荀子(先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2.诗经中中含含博字的句子

诗经·鲁颂·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旗。

其旗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

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嫌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讻,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

3.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因作品众多,内容博杂,历时久远,作者不一,地域各异,艺术成就与风格自然是难以划一.但从总体而论,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四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如《豳风·七月》即以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质朴的艺术手法展现农夫们的劳动生活图景.至如讽怨诗、婚恋诗、征役诗都无不透视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真实体验.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 产生于人民集体口头传唱的歌,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形式,既便于记忆、传诵,又形成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句式既以四言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灵活自如,如《王风·黍离》.《王风·黍离》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 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和谐的韵律. 《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诗经》词汇丰富,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动词、形容词的恰当的运用,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穷形尽相,声情毕肖,双声叠韵使声调更趋谐美.。

4.谈一谈你对"博"与"薄"的理解

博,bó,从十从尃。范围大、广大。

十有东西南北中齐备义;尃有分布、散布义。合起来是范围大。

(1) (形声。从十,尃( 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2) 同本义。与“小”相对 [large;big]

是形声兼会意字,从十,尃(fū)声,尃也表义。十像十字路口,意为四面八方,尃意为分布、散布,因此博为四面八方各处都有的意思。本意为精通、广大。

薄:

(1)báo(口语),①不厚,如"底子薄";②(感情)冷淡、不深,如"情分薄";③(味道)淡,不浓;④(土地)不肥沃,如"这儿地薄,产量不高"。

(2)bó(书面语),①轻微、少,如"薄技";②不强健、不壮实,如"单薄";③不厚道,如"刻薄";④看不起,如"鄙薄"、"菲薄";⑤迫近,如"日薄西山";⑥不肥沃,如"薄田"。⑦姓氏。

(3)bò,薄荷。

"薄"一般作实词中的形容词,在《诗经》中活用为虚词。例如《采芑》:"薄言采芑。"《正义》注:"薄,辞也。"即修饰之词。助词,又《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此"薄"字则作"乃"解。《诗经》中,此类实词活用为虚词的现象较多,解读之者,随处都见,善为之解,始得其义。否则,误之毫厘,谬之千里。

(3)bù,簿子。

1,簿子

2,姓氏

5.求这篇诗经的意思

【赏析】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笔者以为此诗写受俘泮宫,颂美僖公能修文德. 古代治兵,有受俘之礼,《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又《春秋·襄公十三年》:“公至自伐郑.”《左传》:“以饮至之礼,伐还告庙也.”此诗正是围绕饮至,歌颂鲁侯的.诗中泮宫,历来说者不一,清人戴震《毛郑诗考证》所说近是: 鲁有泮水,作宫其上,故它国绝不闻有泮宫,独鲁有之.泮宫也者,其鲁人于此祀后稷乎?鲁有文王庙,称周庙,而郊祀后稷,因作宫于都南泮水上,尤非诸侯庙制所及.宫即水为名,称泮宫.《采蘩》篇传云:“宫,庙也.”是宫与庙异名同实.《礼器》曰:“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郑注云:“告后稷也.告之者,将以配天.”然则诗曰:“从公于迈”,曰:“昭假烈祖,靡不有孝”,明在国都之外,祀后稷地,曰“献馘”、“献囚”、“献功”,盖鲁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也.不过,笔者认为不是“于祀后稷之时,亦就之赏有功”,而是在泮宫行受俘之礼,兼有祀祖之事.再者,泮宫即是《閟宫》中的閟宫和新庙,此不具论. 题解 :鲁嘻公征服淮夷,受俘泮宫并宴庆,颂扬其有文德. 原文 译文 注释 思乐泮水1, 薄采其芹2. 鲁侯戾止3, 言观其旗4. 其旗茷茷5, 鸾声哕哕6. 无小无大, 从公于迈7. 思乐泮水, 薄采其藻8. 鲁侯戾止, 其马蹻蹻9. 其马蹻蹻, 其音昭昭10. 载色载笑11, 匪怒伊教12. 思乐泮水, 薄采其茆13. 鲁侯戾止, 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14, 永锡难老15. 顺彼长道16, 屈此群丑17. 穆穆鲁侯18, 敬明其德19. 敬慎威仪, 维民之则. 允文允武, 昭假烈祖20. 靡有不孝21, 自求伊祜22. 明明鲁侯23, 克明其德. 既作泮宫, 淮夷攸服24. 矫矫虎臣25, 在泮献馘26. 淑问如皋陶27, 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 克广德心. 桓桓于征28, 狄彼东南29. 烝烝皇皇30, 不吴不扬31. 不告于讻32, 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33. 束矢其搜34. 戎车孔博35. 徒御无斁36. 既克淮夷, 孔淑不逆37. 式固尔犹38, 淮夷卒获39. 翩彼飞鸮40, 集于泮林. 食我桑葚, 怀我好音41. 憬彼淮夷42, 来献其琛43. 元龟象齿44, 大赂南金45. 泮水令人真愉快. 来此采摘水芹菜. 鲁侯莅临有威仪, 看那龙旗多气派. 旗帜飘扬猎猎舞, 鸾铃和鸣声声在. 随从不分官大小, 跟着鲁公真光彩. 令人高兴泮水好, 来此采摘水中藻. 鲁侯莅临有威仪, 他的马儿真健矫. 他的马儿真健矫, 他的声音亮又高. 面容和蔼又带笑, 并非生气是宣教. 泮水令人乐无忧. 采摘莼菜轻伸手. 鲁侯莅临有威仪, 泮水边上饮美酒. 饮完香甜的美酒. 让人永远不老朽. 代代相传遵正道, 征服敌寇那群丑. 举止肃穆的鲁侯, 小心修德真仁厚. 注意威仪要谨慎, 为民作则是元首. 文治武功两齐备, 在天先祖榜样有. 效法他们事事顺, 求得上天长庇佑. 鲁侯治国真勤勉, 善于修养功德圆. 已将泮宫兴建成, 征服淮夷也如愿. 勇壮如虎将帅臣, 斩获敌耳泮宫献. 善于讯问如皋陶, 擒送敌囚泮宫前. 齐心协力众兵将, 鲁侯仁德能发扬. 大军出征雄赳赳, 东南敌人要扫荡. 气势雄壮真浩大, 不嘈杂也不喧嚷. 不为邀功相争吵, 泮宫中把功劳上. 兽角镶嵌饰弓梢, 束束利箭捆扎牢. 作战兵车很宽大, 徒步驾车不疲劳. 已经战胜那淮夷, 甘心顺从不敢闹. 因为坚持好谋略, 淮夷终于被击倒. 翩翩而飞猫头鹰, 泮水边上栖树林. 吃了我们的桑椹, 回报我们好声音. 觉悟过来那淮夷, 前来贡献多珍品. 内有巨龟和象牙, 内有美玉和黄金. 1.泮水:水名.戴震《毛郑诗考证》:"泮水出曲阜县治,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通典》云:‘兖州泗水县有泮水.’是也." 2.薄:语助词,无义.芹:水中的一种植物,即水芹菜. 3.戾:临.止:语尾助词. 4.言:语助词,无义.旗(qí):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 5.茷(pèi)茷:飘扬貌. 6.鸾:通"銮",古代的车铃.哕(huì)哕:铃和鸣声. 7.公:鲁公,亦指诗中的鲁侯.迈:行走. 8.藻:水中植物名. 9.蹻(jué)蹻:马强壮貌. 10.昭昭:指声音宏亮. 11.色:指容颜和蔼. 12.伊:语助词,无义. 13.茆(mǎo):即今言莼菜. 14.旨酒:美酒. 15.锡:同"赐",此句相当于"万寿无疆"意. 16.道:指礼仪制度等. 17.丑:恶,指淮夷. 18.穆穆:举止庄重貌. 19.敬:努力. 20.昭假:犹"登遐",升天.烈:同"列",列祖,指周公旦、鲁公伯禽. 21.孝:同"效". 22.祜(hù):福. 23.明明:同"勉勉". 24.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攸:乃. 25.矫矫:勇武貌. 26.馘(ɡuó):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 27.淑:善.皋陶(yáo):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 28.桓桓:威武貌. 29.狄:同"剔",除. 30.烝烝皇皇:众多盛大貌. 31.吴:喧哗.扬:高声. 32.讻:讼,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 33.角弓:两端镶有兽角的弓.觩(qíu):弯曲貌. 34.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搜:多. 35.孔:很.博:宽大. 36.徒:徒步行走,指步兵.御:驾御马车,指战车上的武士.斁(yì):厌倦. 37.淑:顺.逆:违.此句指鲁国军队. 38.式:语助词.无义.固:坚定.犹:借为"猷",谋. 39.获:克. 40.鸮(xiāo)。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