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昆仑山的诗句有哪些1、[唐] 崔涯《昆仑山》 原文选段: 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明。 释义: 独自把象牙梳查到头发上,昆仑山上的月亮开始明亮了。 2、[宋] 陈允平《后土庙》 原文选段: 昆仑山上天风落,二十四桥吹洞箫。 释义: 昆仑山上的风像是从天上吹过来的,二十四桥上吹着洞箫。 3、[宋] 宋太宗《缘识》 原文选段: 昆仑山上玉楼前。五色祥光混紫烟。 景物不同人世界,群仙时醉卧花眠。 释义: 昆仑山上的玉楼前面,有五光十色的祥瑞之光混合着紫色的云雾。这里的景色和人世间的不一样,一群神仙喝醉了睡在花丛中。 4、[宋] 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首》 原文选段: 昆仑山上楼台耸,北海炉中龙虎攒。 释义: 昆仑山上的楼台高耸入云,北海炼丹炉中龙腾虎跃。 5、[唐]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原文选段: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释义: 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弯弯的似乎要倾斜下来,胡人对着月亮吹奏者胡笳。 2.描写昆仑山的诗句念奴娇·昆仑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昆仑使者 李贺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3.有关《昆仑》的诗词《华阳吟三十首》 宋 白玉蟾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 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奏章归》 玉殿朝回夜已深,三千世界静沉沉。 微微花雨粘琪树,浩浩天风动宝林。 烟锁昆仑山顶上,月明娑竭海中心。 步虚声断一回首,十二楼台何处寻。 《游绥定凤凰山》 吴佩孚 英雄处处出人头,又上高峰作壮游。 满眼苍生归掌握,数堆疑冢感荒邱。 萧萧木叶传边警,点点梅花为我愁。 休到昆仑山上游,中原王气不胜秋。 《好离乡》 元·王丹桂 余隐居昆嵛山清神洞。常习不睡。因久坐,不觉雪降。其夜稍暖,岩溜半溶,似乎有声。俄然而起,出户视之,四围山色,尽为更变。因倚松而作是词。 坐久欲胧晴。不觉天公祥瑞呈。夜暖忽闻岩滴,声声。 唤觉游仙梦不成。靸履起开扃。四望遥峰尽变更。唯有长松天性异。 坚贞。独倚幽岩显道清。 《采桑子 昆仑山》 元 王哲 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若要亲亲。除是清闲只一身。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炼就重绕。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4.求:描写昆仑山的诗词歌赋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尚书》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屈原《离骚》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罗隐《黄河》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北宋·王令《暑旱苦热》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5.写昆仑山的诗文《啊,昆仑山!》是李斌奎描写西部边塞“大兵”生活的长篇新作。 你也许要遗憾它缺少宏大的场面、错综复杂的多组人物关系,但你却能从作品关于昆仑山雄奇壮丽的风光描写和“昆仑人”感人的奋斗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激发,得到独特的审美享受。山,昆仑山:“千峰竞起。 万仞直立,似斧、似剑、似擎天玉柱。山连着山,峰衔着峰,红色的岩、黑色的石,黄色的壁,在头上,在脚下,在身边。 望不绝这山的天地哪是头哪是尾,只见那喀喇喀什冰河时而在深谷中漫漫游荡,时而跌入万丈深渊。……”暴风雪,昆仑山乍起的暴风雪:“云层、云块、云翳,深灰色的,灰白色的、灰黑色的,……网结成厚厚的沉重的云幕,从天边漫上来。 白昼的光亮,被压抑的死灰的颜色无情地吞噬掉了。……耳边响起了呜呜的吼叫声,开始象是口哨,慢慢地耳膜感到挤压——啊,怒吼了,咆哮了,仿佛奔驰的千军万马, 又仿佛震耳欲聋的海祁连主峰一带为古昆仑山,古人对此有明确的断定。 《括地志》说,“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颜师古注释《后汉书·明帝纪》文中的“昆仑塞”说:“昆仑,山名,因以为塞。 (昆仑山)在今肃州酒泉县西南,山有昆仑之体,故名之。”《晋书·张轨传》载:“永和元年,以世子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 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 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 ’骏从之。”考证“昆仑”至“祁连”的名称演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上古时中国之境,《神农纪》说炎帝其地“西至三危”,三危即今酒泉市辖区内的敦煌三危山;黄帝时其土地“西至崆峒”(《黄帝纪》),此崆峒指酒泉市辖区内的崆峒,而非甘肃平凉的那座;《尚书·舜典》说“窜三苗于三危”;《尚书·禹贡》说夏禹土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流沙指居延、敦煌一带。那时祁连山主峰一带虽近中国西极,但属域内,“昆仑”一词屡见诸典籍。 秦汉之际匈奴侵入河西后, “祁连”词汇才开始出现。就笔者所知,“祁连”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中,而稍早于《史记》的刘安的《淮南子》中尚无此词。 颜师古云“匈奴谓天为祁连”,匈奴语“祁连”和汉语“昆仑”语义相同。“祁连”当是“昆仑”的匈奴语转音或意译。 祁连山即古昆仑山,古昆仑山即祁连山,本是同一座山,在此可明。有关昆仑的神话,如太帝在下界的都城,西王母的玉山、瑶池、居室,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穆天子会西王母,白娘子盗仙草,等等,皆指的此山,在此亦可明矣。 《左传》曰:后羿自鉏迁于穷石。《淮南子》注云:穷石,山名,在张掖也。 张掖距酒泉仅220公里。《山海经》叙述昆仑时曾提到羿,《淮南子·览冥篇》说 “羿求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 将嫦娥奔月、敦煌飞天、酒泉东风航天城这三件事物联系起来,充分说明酒泉是中华民族飞天理想的起源地和实践地。“昆仑”和“祁连”的语义都是“天象之大”,所以祁连山还有个名字:“天山”。 唐代李白《关山月》诗中有“明月出天山”句,“天山”指的就是祁连山而非新疆那座天山。《淮南子·坠形训》中对古昆仑还有一段大气磅礴的描写:“昆仑之邱,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这段话径写高峻非同寻常的祁连就是登天之梯。祁连主峰名天梯山,是有来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