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描写农历三月初三的诗句《上巳谢王丰父惠酒》 风雩三月初三日 禊事宣和胜永和 又见会稽王内史 兰亭对酒爱新鹅 《都门杂咏》 三月初三春正长, 蟠桃宫里看烧香。 沿河一带风微起, 十丈红尘匝地扬。 三月初三来历: 农历三月初三为我国传统令节,与“上巳节”、“清明节”、“踏青节”等都有密切的关连。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由于是日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 同时三月初三也是我国的情人节。中国的情人节有两个:一个是农历的三月三;一个是农历的七月七。 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三月三的情人节由来已久。 又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又说,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2. 有关三月三的诗词有哪些1、《上巳日忆江南禊事》唐代:张志和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祓禊,是三月三一个重要的习俗。 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2、《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唐代:徐彦伯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三月三,上巳节,“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如此良辰美景,正是文人雅士集会水滨,流觞取饮,吟诗作文的盛日。 3、《三月三日》东晋:庾阐心结湘川渚,目散冲霄外。清泉吐翠流,渌骿漂素濑。 悠想盼长川,轻澜渺如带。4、《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唐代:白居易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5、《酬乐天三月三日》唐代:元稹旧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时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三月三,又名踏青节。 谚曰:“寻春直须三月三。”今陕西尚有“踏青屐”之说。 6、《三日寻李九庄》唐代:常建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7、《三月三日雨中遣闷十绝句》宋代:杨万里村落寻花特地无,有花亦自只愁予。不如卧听春山雨,一阵繁声一阵疏。 3. 有关三月三的诗词有哪些1、《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唐代:张志和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祓禊,是三月三一个重要的习俗。每年于春季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 2、《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代:徐彦伯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三月三,上巳节,“阳气清明,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如此良辰美景,正是文人雅士集会水滨,流觞取饮,吟诗作文的盛日。 3、《三月三日》 东晋:庾阐 心结湘川渚,目散冲霄外。 清泉吐翠流,渌骿漂素濑。 悠想盼长川,轻澜渺如带。 4、《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唐代:白居易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5、《酬乐天三月三日》 唐代:元稹 旧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时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三月三,又名踏青节。谚曰:“寻春直须三月三。”今陕西尚有“踏青屐”之说。 6、《三日寻李九庄》 唐代: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7、《三月三日雨中遣闷十绝句》 宋代:杨万里 村落寻花特地无,有花亦自只愁予。 不如卧听春山雨,一阵繁声一阵疏。 4. 关于三月三的诗句有哪些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杜甫的诗《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张说的《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三月三日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5. 三月初三古诗白居易《三月三日》 唐代: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 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名句赏析: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台阶下临池塘,清清池水,平静无波,水照人影,胜如看镜;门户掩映在一片盛开的花丛前,如同挂着一幅美丽的花帘。池胜看镜,花当下帘,设喻极妙,景色极美,如同一幅立体感很强的彩色画卷。 扩展资料: 白居易另外一首题为《三月三日》的诗: 《三月三日》 唐代:白居易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白居易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6. 三月初三古诗白居易《三月三日》 唐代: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 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名句赏析: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台阶下临池塘,清清池水,平静无波,水照人影,胜如看镜;门户掩映在一片盛开的花丛前,如同挂着一幅美丽的花帘。 池胜看镜,花当下帘,设喻极妙,景色极美,如同一幅立体感很强的彩色画卷。 扩展资料: 白居易另外一首题为《三月三日》的诗: 《三月三日》 唐代:白居易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白居易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7. 有关三月三的诗歌诗词古文 哪些诗句提到了农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杜甫的诗《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张说的《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 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 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三月三日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