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凝

1.若凝在诗经了有什么解释吗

即肤如凝脂

此词出自《诗经》《硕人》“卫风”中的一首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译文] 窈窕淑女体修长,披风罩在锦衣上;齐侯女儿多娇贵,嫁给卫侯到吾乡。 她和太子同胞生,也是邢侯小姨妹,谭公是她亲姐丈。 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 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窈窕淑女身材高,驻马停车在城郊;四匹雄马多矫健,马辔两边红绸飘, 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黄河之水声势大,奔腾向北哗啦啦;撒开鱼网呼呼响,鳣鲔跳跃泼剌剌, 芦荻稠密又挺拔。陪嫁女子服饰美,媵臣英武又高大。

其意为: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中文名

肤如凝脂:

形容女子肌肤嫩滑如凝固的油脂

2.带婉带凝的诗词

一、同时带婉带凝的的:婉婉凝相瞩——唐 权德舆 《杂诗五首》二、婉字:1、花气清婉——宋周邦彦 《绕佛阁》2、婉兮娈兮——先秦诗经 《甫田》3、燕婉之求——先秦诗经 《新台》4、清扬婉兮——先秦诗经 《野有蔓草》5、婉如清扬——先秦诗经 《野有蔓草》6、嬿婉及良时——汉苏武 《留别妻》7、婉娈有芬芳——魏晋阮籍 《咏怀》8、音节谐婉——宋姜夔 《鹧鸪天·辛亥之冬》9、婉娈潇湘——深唐顾况 《杂曲歌辞·游子吟》10、三月清明天婉娩——宋欧阳修 《渔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11、可惜年华婉娩——宋欧阳修 《摸鱼儿·卷绣帘》12、态婉仪闲——宋方千里 《蝶恋花·一搦腰肢初见后》13、独立江东人婉娈——宋贺铸 《凤栖梧/蝶恋花》14、秾艳娇春春婉娩——宋王采 《蝶恋花·秾艳娇春春婉娩》15、宋玉墙头婉婉香——宋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腊前雪里》16、流莺娇婉燕双飞——宋王之道 《江城子·新篁初上箨龙陂》17、翠袖携持婉有情——宋曹勋 《浣溪沙》18、春婉娩——宋范成大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19、婉娩光阴——宋辛弃疾 《苏武慢·帐暖金丝》20、春光闲婉娩——宋程垓 《菩萨蛮·平芜冉冉连云绿》21、便合机婉馆——宋葛长庚 《贺新郎·仙鹊梁银汉》22、听关睢、盈耳离骚婉——宋赵以夫 《贺新郎·葵扇秋来贱》23、两年婉婉席上——宋李曾伯 《水调歌头·薄酒长亭别》24、莫是羊家张静婉——宋蒋捷 《蝶恋花·我爱荷花花最软》25、岁华婉娩——宋无名氏 《导引·岁华婉娩》26、依然音调清婉——宋无名氏 《水调歌头·阿谁煎凤髓》27、算婉画崇台——宋无名氏 《木兰花/玉楼春》28、更子舍、新归婉淑——宋无名氏 《贺新郎·喜动神仙屋》29、娩婉踌躇——宋无名氏 《惜奴娇·楼起霄宫里》30、婉谋曾是回钧轴——宋石孝友 《满江红·且转桐阴》31、婉娈柔童子——魏晋陶渊明 《杂诗 其四》32、婉娈名山——汉嵇康 《四言诗十一首 其十》33、驾八龙之婉婉兮——先秦屈原 《远游》34、婉若游龙——魏晋曹植 《洛神赋》35、婉如清扬——魏晋曹丕 《秋胡行》36、婉娈西路——魏晋曹摅 《答赵景猷》37、婉彼佳人——隋佚名 《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三、凝字:1、竟无语凝噎——宋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2、水泉冷涩弦凝绝——唐白居易 《琵琶行》3、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 《琵琶行》4、皓腕凝霜雪——唐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5、缓歌慢舞凝丝竹——唐白居易 《长恨歌》6、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凝恨对残晖——唐韦庄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8、正恁凝愁——宋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9、脸红凝露学娇啼——宋晏几道 《临江仙·长爱碧栏干影》10、塞上燕脂凝夜紫——唐李贺 《雁门太守行》11、月冷霜华凝——唐白居易 《长相思》12、长爱碧阑干影芙蓉秋水开时脸红凝露学娇啼霞觞熏冷艳云髻袅纤枝烟雨依前时候霜丛如旧芳菲与谁同醉采香归去年花下客今似燕双飞 ——宋晏几道 《临江仙·长爱碧阑干影》13、有个离人凝泪眼——宋张先 《蝶恋花·临水人家深宅院》14、去时梅萼初凝粉——宋欧阳修 《玉楼春》15、云欲凝——宋欧阳修 《渔家傲·九月霜秋秋已尽》16、十二月严凝天地闭——宋欧阳修 《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17、春睡香凝索起迟——宋苏轼 《南乡子·冰雪透香肌》18、寒玉细凝肤——宋苏轼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19、清香凝夜宴——宋苏轼 《菩萨蛮·玉童西迓浮丘伯》20、火云凝汗挥珠颗——宋苏轼 《菩萨蛮·火云凝汗挥珠颗》21、颗珠挥汗凝云火——宋苏轼 《菩萨蛮·火云凝汗挥珠颗》22、凝然点漆精神——宋苏轼 《临江仙·谁道东阳都瘦损》23、不尽秋香凝燕寝——宋向子諲 《浣溪沙》24、黄云凝暮——宋秦观 《满庭芳·碧水惊秋》25、香靥凝羞一笑开——宋秦观 《浣溪沙》26、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宋秦观 《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27、雪暖酥凝——宋陆游 《沁园春·一别秦楼》28、暮云凝碧——宋辛弃疾 《满江红·落日苍茫》29、为徙倚、阑干凝伫——宋辛弃疾 《贺新郎·高阁临江渚》30、凝墙粉谢香腮——宋无名氏 《临江仙·爱日新添春一线》31、最是凝情——宋无名氏 《点绛唇·昨夜寒梅》32、潋滟光凝盏面——宋无名氏 《满庭芳·五斗相逢》33、凝酥弄粉宋无名氏 《沁园春·我善观梅》34、落花凝恨夕阳中——宋无名氏 《鹧鸪天》35、凝作山堂佳气——宋无名氏 《水调歌头·一线添宫绣》36、燕寝凝香朱两幡——宋无名氏 《沁园春·奏捷淮堧》37、香凝燕寝——宋无名氏 《沁园春·皂盖朱幡》38、混俗凝然不染——宋无名氏 《满庭芳·一向沉空》39、内黄处白结凝酥——宋无名氏 《西江月·水火运来周岁》40、为谁凝伫——宋岳珂 《满江红·小院深深》。

3.诗经 蒹葭

大家都知道“露是液化形成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可是古人不知道啊,他们又没有学科学。,所以他们看来,美丽而晶莹的露珠在

漫漫的寒气中凝结成了霜。

这两句的大意: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

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其实就是环境渲染,达到表现等待之人的内心焦灼。

lz不必和这个较真。

说实话,个人觉得《诗经》比《论语》那些个典籍好看多了,比较简单的。

嘿嘿,因为里面很大部分都是讲古人开放的爱情啊、野合啊,求子风俗啊什么

的。很有趣。古人比我们开放多 了。O(∩_∩)O哈哈~扯远了,当然也有很正经

的讲宗族啊,祭祀啊,国政啊等等。

读了以后你会发现,现在的小说灵感绝大多数源自《诗经》,尤其是金庸啊,琼

瑶奶奶啊,譬如《天龙八部》木婉清的名字:《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4.诗经《蒹葭》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原文:

蒹葭

【作者】无名氏 【朝代】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扩展资料: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很大。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蒹葭》属于《秦风》。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蒹葭

5.【横穿《诗经》的河流阅读答案,急用】

1.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述.答:2.读下列问题,联系原文作答.(1)第二段“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为什么会“贫血”?答:(2)文末最后一段划线句“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答: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写及《诗经》和“那条河”,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是一条河流”为行文思路,语言凝炼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诗经》的崇敬之情,对《诗经》中自然质朴生活的神往之情.B.第①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关雎》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那条河,这个意象优美而开阔,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牵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C.第①②⑥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写到了“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其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之情.D.纵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其一,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其二,《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其三,“《诗经》的河流”比喻的是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E.本文大量使用隐喻,显示了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但也造成了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如“苍苔斑驳的草鞋”“苍老的浮云与涛声”“我们的血管”“一柄闪参考答案1.①平凡而丰富②自由、单纯而天真③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2.(1)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因为远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2)说明《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民歌之作(,自始至终都反映着劳动人民自然、纯朴、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这样写显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3.作用:①既呼应标题,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②层层深入,形散而神聚,使主题得到强化;③增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想像空间.4.A D(B.“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的那条河,说法错误,“那条河流”在作者心中已经虚化为一条“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C.“否定和厌恶”言之过重;E.“如”字以下例举的那些语句有的并不晦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