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地理知识有关的诗词、笑话、成语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现本人从浩瀚的诗名中摘选其冰山一角作以分类说明如下: 一、描述名山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 二、描述河流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三、描述湖泊的: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是说洞庭湖及其周围的地区山清水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四、描述交通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说当时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两者之间可以通航。 五、描述节气的: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露从今日白”:,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六、描述天气、气候的: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人间四月菲芳尽,山寺桃花如盛开。”:说明了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一气温分布的规律。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七、描述月相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上弦月。 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八:描述植物分布: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说红豆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南方,北方没有。 从而说明了植物的分布是有区域性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是说荔枝这种水果只生长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且,它的保鲜期短,不便于储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 2. 有关地理的诗词地理谚语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 带大陆性气候。 2、“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 福建交通的困难。 3、“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市的气候特征。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5、泥鳅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6、乌龟背出汗,出门带雨伞。 7、知了叫个不停,连绵阴雨来临。 8、蚂蚁搬家,将有雨下。 9、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10、动物震前活动谚语: 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鸡飞上树,猪乱拱; 鸽子惊飞不回巢,鱼儿惊慌水面跳,鸭不下水,狗狂叫。 1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地理气候谚语 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蚂蚁搬家,长虫(蛇)穿道,大雨滂沱。 鸡早(进笼)睛,鸭早(进笼)雨。 狗食(喝)水,天落(降)雨。 大棘开花好种棉,小棘开花好莳田。 笋壳包蚤(跳蚤)来,芒花扫蚤去。 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 老鼠做窝,寒流将到。 热(日指太阳)朗昼,两头溜。 热头(太阳)送山,天光(明天)一般般。 热头射一射,落雨落到夜。 南闪(电)三日,北闪对时。 石柱出汗,大雨滚滚。 缸壁出水,会落在雨。 白蚁绕灯飞,天将发(降)大雨。 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 蜘蛛结网屋檐下,外出要带雨伞或笠麻(斗笠)。 雷公先喝歌,有雨也唔(不)多。 久晴见雾雨,久雨见雾晴。 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乌云在东,有雨也唔凶。 天上云交云,地下雨淋淋。 月光生毛,落雨居多。 3. 帮忙找首有关地理知识的诗李白的《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4. 关于地理的五首古诗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ؤ山寺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ؤ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四月份山下春花都已经谢了,山上寺庙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就是说的一种物候现象,山上山下的气温不同,导致花开的时间也不同 . 体现的地理当中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指暖锋天气。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中游。 《乙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约客 》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描写的是我国春未夏初的梅雨天气。 5. 有哪些诗词中的地理知识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6. 关于地理的诗词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 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宋•辛弃疾《西江月》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刚才天空还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 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的“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反映的是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此诗出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此诗描述的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像个玉盘。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此词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李白《蜀道难》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它说明了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诗词中的地理分布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它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由准静止锋形成。 2、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 此组诗分别出自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及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们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二、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古诗词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 有关地理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似金丸,月似金盘 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缪氏子《赋新月》)“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鹕啼。”(刘禹锡《踏歌行》)“白日沦河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诗•其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光照还没,转益伤离别。妾若是嫦娥,长圆不教缺。”(陆龟蒙《月成弦》)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水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贸《南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李贸《马诗》) 8. 有哪些古文中含有地理知识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 作者:杨正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51 更新时间:2004-4-8 文章录入:qqqqqq ]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学了不少的古诗词。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地理知识。 下面略举数例,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古诗词与气候 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 很多,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二、古诗词与地形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 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三、古诗词与水文 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不少。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对庐山瀑布的描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写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像上述能表现出如气候、地形、水文、人文等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一箭双雕,岂不快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