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殷墟诗句

1.关于殷墟的诗句

甲骨文,

中国发现的最古老文字,

点燃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承载着祖先勤劳智慧的言行。

假借、会意、形声,

创制了汉语的字正腔圆,

塑造了国人品格的正大光明。

于是,你总会看到

——中国人的腰板挺得最直最正!

司母戊大方鼎,

世界最大最重最古老的青铜器,

镌刻着古人精湛超前的技能,

见证了华人智勇双全的光荣。

烈火、洹河、汗水,

冶炼了青铜的高大宽厚,

铸就了国人信念的坚定钢硬。

于是,你总能感受到

——中国人的心凝聚得最近最紧!

所以,

殷墟,

不是一片废墟,

因为它荟萃了中国伟大的发明;

殷墟,

不是消逝之梦,

因为它寄托着明日更绚烂的文明!

2.关于殷墟

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

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第二十位国王盘庚将其都城从"奄",即现在的山东曲阜,搬迁到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的"殷"地,即现在的安阳小屯村一带。

直至商朝灭亡,"溉"作为商之首都,共经历了八代十二王,历时273年。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地也被为殷都。

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为废墟,被人们冠之于"殷墟"的称谓而闻名于世。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东西六公里,南北四公里。

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而合理。

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确是一处繁华的大都市。

历史的变迁和日月的流逝,曾使殷墟一度被世人所忘却。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也曾被盗墓者视为冒险乐园。

千百年来,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随着气候、时间的变迁,逐渐出现在农民耕种的地面上。旧中国的农民发现这种刻有明显"符号"的骨头之后,莫明其妙,在顶礼膜拜之后,他们认为是古代龙的骨头。

同时他们发现这种骨头有止血等作用,尤其用这种骨头的粉末治疗外伤和一些妇女病,疗效更为显著。因此,他们便收集起来卖到药店,称之为"龙骨"。

千百年来,被吃的"龙骨"――甲骨文不知不多少。 公元1899年,历史演革到了清朝不期,清王朝的一位金石学家、当时任最高学府国了监的祭酒(即校长)的王懿荣先生因病服药时,因其谨慎的防范心理使他把药房送来的中包打开一味一味地检查。

突然,他发现一味中药"龙骨"有许多刀刻的非常有规律的符号,有点象他所熟悉的钟鼎文。经过反复的研究、考证,他断定这是种更古老的文字。

于是派人把药店的"龙骨"全部买了回来。并千方百计通过药材商们调查出"龙骨"的产地。

经过锲而不舍的苦心钻研、考证,王懿荣先生终于揭开了被世人遣忘了数千年之久的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的所在之迷。甲骨文、继而是殷墟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

它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从1899年到1928年近30年间,无数外国学者、国内外古董商云集安阳,采取盗窃、骗取、收购等手段、搜刮了大批甲骨文及其它文物。

从1928年起,国家组织人力、物力在殷墟进行了多年的、大规模的科学考古发掘。发掘了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居住区和墓葬区,出土了数量巨大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兵器、蚌器、竹器,工农业生产工具和酒具。

甲骨文,又称卜骨,是商人用来占卜之用的。在科学不发达的商代,人们普遍比较迷信,从商王到平民的一切活动,都是依靠上苍的意志来行事的。

在商王宫廷里有一位地们极高的占卜官,他平时准备好一些乌龟的腹甲、牛、羊、猪的肩胛骨。每当商王要决定一项活动、或询问一件事情,他即拿出一片甲或骨,在其背面挖上槽或凿上几个洞。

然后用燃烧的木枝去炙,炙到一定温度,甲或骨即随着"卜"的一声响、爆开一些裂缝。占卜官就根据这些缝的深浅或走向来判断上苍的意志,并向国王报告。

国一即据此来决定一切行动。事后,占卜官还要把该项事情的结果刻在这片甲骨上,这便是甲文,又称甲骨卜辞。

它是我国巳发现的最早的文献记录。甲骨文的内容十分广泛,明确记载了商王室的活动和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情况。

如祭祀、年成、战争、猎游、王事以及年月、风雨、阴晴、疾病、王室生育等等。有的还记载着起居、幻梦等生活琐事。

因此,甲骨文的大量发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有了将近40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而且为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半个多世纪以来,殷墟出土的带字甲骨共约16万片之多。

所用的单字有4500多个,除了大部分毓文字外,尚有会意、形声、假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了后来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先后流散到12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以收藏有中国的甲骨文而荣耀。现在,研究甲骨文历史、结构、含义及其书法的学者越来越多,甲骨学巳成为国际上一门新兴的学科,而安阳则成了这门学科的研究交流基地。

青铜器,是殷墟出土文物中又一绚丽的文化瑰宝。我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即在殷代。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其精美的外形,还是从质量上讲,都是不可比拟的,尤其是被誉为世界青铜器之冠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在1939年由四位老农民在王陵区内挖土时发现的。

它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最古老的青铜器,也是全世界的艺术珍品。鼎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875公斤。

另外,在殷墟范围内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戈、瓿、鬲、单、爵、觚、盘、壶、盂、角、尊、方彝、斧、戟、箭、头、车马具等等。大到每件128公斤,小到1公斤以下,丰富之余,不可胜数

"宫殿区"位于小屯村北。这里发现有54座王宫建筑基。

3.关于武陵源的诗句

1.《桃源行》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2.《水调歌头》宋.魏了翁

更尽一杯酒,春近武陵源。

源头父老迎笑,人似老癯仙。

检校露桃风叶,问讯渚莎江草,点检旧风烟。

3.《花村六韵》唐.吴融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

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4.《即事》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5.《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唐.李白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4.关于竹林七贤的诗句

嵇康:善古琴,作品是琴曲《广陵散》;文章《琴赋》

阮咸:制作了同名乐器——“阮咸”精通音律,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

刘伶:好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向秀:竹林七贤瓦解之后,《思旧赋》

阮籍: 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咏怀》王戎、山涛步入仕途,王戎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山涛为晋朝吏部尚书,他们二人没有什么名作------------------------举例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佩环。婉娈有芬芳。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篇幅较多不一一列举)…… 嵇康诗句四言诗十一首(一)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檝容裔。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四言诗十一首(二) 婉彼鸳鸯。戢翼而游。俯唼绿藻。托身洪流。朝翔素濑。夕栖灵洲。摇荡清波。与之沉浮。 四言诗十一首(三) 藻泛兰池。和声激朗。操缦清商。游心大象。倾昧修身。惠音遗响。钟期不存。我志谁赏。 ……不一一列举了……向秀《思旧赋》词赋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5.关于漠北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塞》王之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三千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征人怨》柳中庸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苏武庙》温庭筠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亲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望蓟门》祖咏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书边事》张乔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古从军行》李颀

大漠穷秋寒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高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脱蹄。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岁石大如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