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殷墟的诗句甲骨文, 中国发现的最古老文字, 点燃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承载着祖先勤劳智慧的言行。 假借、会意、形声, 创制了汉语的字正腔圆, 塑造了国人品格的正大光明。 于是,你总会看到 ——中国人的腰板挺得最直最正! 司母戊大方鼎, 世界最大最重最古老的青铜器, 镌刻着古人精湛超前的技能, 见证了华人智勇双全的光荣。 烈火、洹河、汗水, 冶炼了青铜的高大宽厚, 铸就了国人信念的坚定钢硬。 于是,你总能感受到 ——中国人的心凝聚得最近最紧! 所以, 殷墟, 不是一片废墟, 因为它荟萃了中国伟大的发明; 殷墟, 不是消逝之梦, 因为它寄托着明日更绚烂的文明! 2.关于青铜器的诗句青铜器中的乐器,属于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有钟(编钟)铃、钲、铙、镈、句鑃、錞于、铜鼓这几种分别解释一下 最早出现的是青铜铃,在二里头夏代墓葬中已有出土,现存最早的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例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红铜铸就的铜铃,盛行于商到西周中期,西周以后逐渐演变为马具的一部分。 其次出现的就是铜铙,他与其后出现的钲有前后相继的关系,也就是说商代出现的铙到西周时期演变为钲,铜铙是原始乐器木铙的金属化,中国最早的现存文物是商代中期(武丁时期)妇好墓中的随葬品,通常以3枚一组的方式出现,形制为合瓦状,有点像口朝上的钟,演奏方式为手执敲击(下部安装木柄)这种乐器流行于商代晚期,是当时商代宫廷主力乐器,西周时期逐渐被钲取代。 钲 可视为铙的进一步发展,出现时间不会晚于西周中期,但出土实物年代较晚为三门峡虢国墓地中出土,属于军乐两用器,古书上说鸣金收兵,这里的鸣金就是敲击铜钲,钲中国南北流行的时间有差别,北方在西周到春秋中期比较流行,南方楚系地区则延续到战国末期。 镈、钟这两者相近,具体介绍也比较多,不详细介绍了,商代末期出现,流行于周代,极盛期为春秋到战国早期。西汉以后基本衰落。 青铜句鑃:一种手持的打击乐器,其形狭长,使用时口朝上,手持铎柄, 以槌敲击。存世句鑃铭文中有“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的内容,可知它是宴享和祭祀用的乐器,属于铜铙的又一种变体主要盛行于春秋时期的吴越地区。 青铜錞于:军中乐器,《国语·晋语》:“战以錞于、丁宁,敬其民也。”又《周礼·他官·鼓人》:“以金錞和鼓。”郑玄注:“錞,錞于也,圆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所见实物形如圆筒,上大下小,与文献记载一致。錞于顶上有钮,且以虎钮为多,西周中期出现,主要流行于春秋至西汉时期的长江流域地区。 铜鼓:《周礼·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可知鼓常用于乐舞、宴会及战争中。商周时期鼓多木质。目前发现的铜鼓属于商代,仅有两面:一面流落日本;另一面是1977年在湖北崇阳新出土的。两鼓的主要特征是横置的两面鼓,有四足或矩形足。现在见到的大量铜鼓出于我国西南广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鼓呈圆形,均为单面鼓,由鼓面、鼓胴、鼓腰、鼓足等部分构成,在鼓腰常附有环耳,鼓面常装饰浮雕人和动物,鼓身和鼓面还饰有各种图案的纹饰,主要盛行于战国至汉代。 3.关于武陵源的诗句1.《桃源行》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2.《水调歌头》宋.魏了翁 更尽一杯酒,春近武陵源。 源头父老迎笑,人似老癯仙。 检校露桃风叶,问讯渚莎江草,点检旧风烟。 3.《花村六韵》唐.吴融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 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4.《即事》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5.《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唐.李白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4.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诗句《释敦煌》 在那河西走廊的丝绸古路, 蓝天白云飘过的沙洲, 有一颗明珠历尽沧桑, 敦煌的莫高窟神采飞扬。 我用辞海的字句也无法描述他璀璨的星光。 我不愿意走近你风动的壁墙, 怕我呼出的浊气污染了你天衣舞裳。 我感叹我敬仰, 把艺术融进每寸墙壁的巨匠, 把灵魂融进艺术的巨匠, 铸就了传世的敦煌,他们的功绩万古流芳。 历史岁月的悲长,痛彻骨髓的伤, 被强盗掠夺破坏的艺术,鲜血在流淌。 飘零在强盗博物馆里的瑰宝, 都印着华夏思想的源远流长, 如果我能我愿意穿越到曾经的辉煌, 站在鸣沙山上,手握刀枪, 所有的掠夺,我愿意用躯体阻挡。 这是狭隘的想, 难道你没有发现强盗也变了模样, 用礼貌语问候东方, 这是华夏艺术的力量, 涤荡洗净强盗丑陋的狂妄。 无论飘零到哪里的一件艺术, 任何一个角落或天堂, 都展示华夏民族的博爱光芒。 敦煌!在华夏辉煌!在世界辉煌!永远的敦煌!! 5.关于玉门关的古诗唐*王之涣 《凉州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维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阳关即玉门关]唐*骆宾王《在军中赠先还知己》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唐*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唐*胡曾《独不见》玉关一自有氛埃,年少从军竟未回.门外尘凝张乐榭,水边香灭按歌台.窗残夜月人何处,帘卷春风燕复来.万里寂寥音信绝,寸心争忍不成灰.唐*胡曾 《咏史诗·玉门关》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唐*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李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元*张养浩《双调·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清*杨昌浚 《边塞词》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