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佛教与晚唐诗

1.为什么古人经常说魏晋人物晚唐诗呢

纵观历史能称得上真风流的,只有“魏晋人物晚唐诗”。魏晋的一切魅力都源于那个时代的名士。前有建安七子,中有竹林七贤,最后还有其集大成者--陶渊明。而竹林七贤又是最有具神秘色彩,留下最多传说,让后世之人最津津乐道的。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谈古论今,评论时政。他们其中抑或性情旷达且才高志远的才子,或者文采翩翩,或者官高名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喜高逸,嗜饮酒。魏晋士人的放浪形骸,因缘于乱世纷争、礼乐崩坏在心理上所造成的无尽的痛苦,是对世事洞彻之后所做出的无奈的抉择。酒成了魏晋名士的象征,同时因为魏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酒更成了中国浪漫主义文人的杯中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诗仙李白了,李白嗜酒众所周知,就连他的死也传说是晚上坐船赏月,因醉酒后跳进湖中“捞月”而溺死的。巧的是在李白之前被人们称为诗仙的曹植,曹子建同样也是嗜酒如命。而他正是魏晋风度的开创者之一。

文学,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晚唐时代,由于动乱末世的原因,人们普遍受到比初、盛、中唐时要远为严重的生老病死等来自现实生活的磨难,而作为读书士子的文人们,为了功名举业、仕宦前途,还要忍受比一般人更为沉重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种种心灵的痛苦,所以晚唐诗人更多的是与佛教结缘。佛教最基础的“苦谛”理论中的“人生是苦”的教义便深深切入了不少晚唐诗人的心灵。叹老嗟卑、伤时怨命甚至咒天骂地的声音充斥弥漫于诗坛。

晚唐诗风,一向被人视为颓废美的代表,在中国传统文评中,地位其实不高。但文字的华美与意境的优雅,也一向为人们所公认。特别是唐末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的问世,更在这一点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诗品本身的文字,也非常的优雅暧昧,成为后人关注争执的焦点。

所以,就有人以一种极为凝炼的总结方式将之美化,最后名之为“魏晋人物晚唐诗”。将一个群体的生命方式与一种诗风相提并论,这中间的审美趣味先就让人沉思不已。现代的审美理念告诉我们,当一种美成为一种象征意义而高悬的时候,他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这种美是大多数人所欣赏赞叹的,第二则是,这种美同时又是大多数人所没法体验的。所有的欢喜赞叹,都只是一种逻辑推理,这当然也包括了正在说这话的这个我。事实上,任何事物美化成公式或是定理之后,这时候的美,其实已与当初的美的真实没有多大关系了。

2.【52、严羽诗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严羽诗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他把汉魏至晚唐诗与佛教的大小乘做了一番比较,然后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提出了“妙悟”说.“妙悟”说是严羽以禅喻诗的核心.“妙悟”本是佛教禅宗词汇,指主体对世界本体“空”的一种把握.《涅盘无名论》说:“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就诗而言,“妙悟即真”当是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真觉,一种感悟.显然,这是诗歌创作最为独特的艺术规律,所以,严羽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即认为“妙悟”是诗歌创作的当行本色.由于“悟有浅深”,各个诗人悟的深浅不同,因而造成各人各派诗歌的审美价值的不同和诸家体制的高下不同.。

3.晚唐诗的风格特点

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依风格可大致分为五类:以杜牧、许浑为代表的清丽感伤风格,追求语言典丽、空灵飘逸的感伤诗风;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深婉绮艳风格,李深婉蕴藉,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而温则开香艳一派;以司空图、陆龟蒙为代表的隐逸诗风;以贾岛、姚合为代表的苦吟诗风,贾凄清幽曲,姚平淡含蓄;以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皮日休等人为代表的乱世悲慨与怨刺诗风 ,郑谷、韦庄、皮日休乱世悲慨,罗隐、杜荀鹤怨刺讥弹(注:隐逸派与乱世悲慨、怨刺常互有穿插,不能决对论之)。

其他问题不想多说,只说一点。

记得当时先生上课时,曾经提到过一点,那就是中唐盛世时,诗歌已经到了一个颠峰,很难被超越了。

到中唐后期和晚唐时,大家就想着要突破,但是很难,非常难。盛唐的风格、趣味、技巧,都是面面俱到而且面面都是颠峰。要超越几乎是不可能的。

找来找去,最后韩、孟、贾、李等人,还是决定剑走偏锋,发现奇趣,搞点奇崛的东西。“悬崖架屋”,郊寒岛瘦,都是这种趣味的反映。

到了晚唐,诗歌的发展,主要不是继承和继续盛唐的艺术繁华,而是破然后立,是打破牢笼,是如何自新。这是内在的。

现实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要求诗歌必须有所反映,盛世不再,艺术必须有所改变。这是外在的。

个人感觉,韩、孟、贾、李等人的意义,在文学史上非常重要,最主要的贡献是趣味上的,奇趣成为后世人做诗歌也好写文章也好,一个很难得、很上档次的美学追求,机器重要。这是从意义上看。

从美学境界、文学造诣、艺术成就上来看,这些人比不过晚唐诸公,晚唐诗歌在美学境界上堪称绝品,丝毫不逊色于盛唐,甚至有过之。晚唐诗是完全可以与盛唐诗并肩的另一个极顶颠峰。

个人感觉,晚唐诗的特点,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

1、老趣。内容历练中有苍凉。

2、感伤。凄迷,朦胧,空朦。

3、工整、历练。典雅而规范。

4、多重、复调。万千滋味集于一体。

5、意境。

6、其他。

晚唐诗的和中晚唐的那些追求奇趣的人一样,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诗歌的美学意境,极大地扩张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

4.与佛教有关的古诗句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 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 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 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 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 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 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

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 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 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 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 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 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

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 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

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 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 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

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 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 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

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 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 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 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 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 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 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

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

5.初盛中晚唐诗主要异同处有哪些

【初唐诗歌】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盛唐诗歌】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中晚唐诗歌】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韩愈是散文大家,同时也是著名诗人。他最崇拜李、杜,但并未亦步亦趋地去摹拟他们,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创出独特的风格。韩诗的特点是求奇避俗,与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称为“韩孟诗派”。

唐诗概论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一)初唐时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二)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三)中唐与晚唐时期--发展与成熟期

在中晚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中晚唐诗人较著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