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的写作指导

1.诗歌的写作技巧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国几千年文学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诗歌的创作是随性而起,缘情而发的。要谈论诗歌的写作,首先我们得给诗歌下一个全面的定义。

但,何谓诗歌呢?诗歌是一种抒情性的文学体裁,是运用精炼的,和谐的语言,借助比,兴等表现手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分行排列,有韵律,有节奏,有形象思维的方法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到唐宋元时期诗歌创作的高度鼎盛,再到明清后的逐渐回落。

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波澜曲折但又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一般认为,诗歌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楚辞,魏风,诗,词(辞),散曲。

“诗歌”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我们通常把“五四”以前的诗歌称为古诗,其后的则称为新诗。

新诗对古诗有一定的继承,但又有其符合各个时代特色的“个性”特征。对诗歌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先后,表达方式的不同,篇幅,语言形式,诗体,格律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类定义。

由于这些不是本篇的重点,故在此不多赘述。 诗歌的特征,即诗歌不同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具有其特殊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的鲜明特色的“个性”特征。

对于诗歌的这一特征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抒情。正如开篇所说,诗歌的创作是随性而起,缘情而发的。

随性而起就是对现实社会进行细致的观察,由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进而借助诗歌这一表现形式传达一种理念或思想。比如,杜甫的名句“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就高度地概括了当时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的状况,表达了作者对“豪门”的“憎”与对穷人的“怜”的思想。

缘情而发,即由浓厚,强烈的思想感情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爱,恨,情,愁。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一出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抒发了作者对这份深情的同情和激赏。

要写出一首好诗,对诗歌总体的构思是很重要的。创作者要在大脑中构建起诗歌的“轮廓”,找准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不能是写完了一首诗歌,尚不清楚自己所要表达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只有有了思想,才会有灵魂。

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构建出诗歌的“立体形象”,进而对其进行有条理的梳理,才能形成诗歌的内在思想和实体结构。 诗歌的创作有其独特的写作思路,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24个字,即感情浓郁,语言精炼,拓开联想,想象丰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感情浓郁要求作者以丰富的感情积淀,结合真实的情感流露,反映生活中的点滴,以细微处见真情,力求做到用情达意,以情动人。

诗歌由于其特殊的篇幅和字数限制,不可能像其他文学体裁那样可以“洋洋洒洒千万言”。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诗歌时,做到对语言的提炼和浓缩,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比如,有这样一首诗,试题为《生活》,诗的内容却只有一个字--“网”。

作者用一个“网”字高度集中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其中蕴涵着很深的韵味。

拓开联想,想象丰富是诗歌重要灵魂所在。合理的联想能使诗歌增强韵味,展现一种时代的美感。

同时,在诗歌的创作中,必要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使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浓烈丰富,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把愁绪的浓重抒发得淋漓尽致. 韵律是指诗歌中的押韵和声调.在古市的创作中尤其注重句子的押韵.不同韵律的字不能压韵.而新诗的押韵较为随意,只要押的韵大致相近就可以,而且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 节奏是指诗歌中的顿数,即语言在排列顺序上的间隔规律.节奏鲜明是诗歌的重要要求.短促的节律可以给人激动,欢乐的情绪;缓慢的节律可以给人深沉,悲伤的情绪。

诗歌的创作还要讲求立意的新颖和构思的严密.诗歌的立意是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础.立意的新颖能够使诗歌增加可读性和亲和力;能正确反映人们的普遍思想和要求.要做到立意的新颖必须注重对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分析,把握时代特征,集中反映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洞察事物的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洞察力,才能抓住事物的细微,以小见大,以简见详。 诗歌的创作同时也是一门讲求意境的艺术.意境就是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一幅有情意有境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诗歌创作讲求营造一定的氛围,在氛围中抒发情感,以情动人,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因景生情.只有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或现象充满感情,以富于赞美,同情,鞭挞等的思想,使读者能够为情所感,为情所动,达到对诗歌的赞同和认可.要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意境,不单要有丰富的情感积累,还要求在表达方式上注重对细节的把握.(这里所说的"细节描写"当然并不同于小说,记叙文等文学体裁的描写.诗歌的细节描写有其鲜明的特点:精炼,直接,动情.更重要的是能更形象地描绘某一事物.)细节描写是最能打动人,也是最能创造感人意境的表现方式.对细节的描写要求注意对事物(件)发展过程的描写,可以运用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对事物(件)的变化发展进行动态的描写,。

2.诗歌的写作技巧

艺术地组合与叠加多个意象

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中,诗人常常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将采撷来的意象进行0心的组合与叠加,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诗歌组构意象时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感觉挪移

感觉挪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感”,在诗歌创作中,通感的运用也极为频繁。通感是诗人的艺术思维被调动起来后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这个时候,诗人的各种感官都沟通了,它们互相挪移、借用,把奇妙的心象描摹出来。通感也就成了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何其芳《圆月夜》:“你的声音柔美如天使雪白之手臂。” “柔美的声音”如“雪白的手臂”这是以视觉来写听觉;郭沫若《新月与白云》:“白云呀!你是不是解渴的凌冰?/我怎能把你吞下喉去,/解解我火一样的焦心。” 既有以味觉写视觉(“白云”是“解渴的凌冰”),也有用触觉写心灵感觉(“火一样的焦心”)。当诗人的各种感觉沟通后,诗中的意象常常出现奇妙的组合,诗歌也变得摇曳多姿,韵味实足。

色彩错杂

诗人在组合诗歌意象时,常常将许多颜色错杂在一起,在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里呈现繁复的诗意。如何其芳的《欢乐》:“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以“红”与“白”两种颜色来比喻欢乐;穆旦的《野兽》:“在坚实的肉里那些深深的/血的沟渠,血的沟渠灌溉了/翻白的花,在青铜样的皮上!” 三种颜色交错出一个极富野性的兽类来;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呈给你黄土地下紫色的灵魂。” “黄色”的土地,“紫色”的灵魂,两种颜色非常富有艺术表现力,它们组合在一起,将贫寒土地上生存的、受尽了生活折磨和鞭打的保姆形象准确地描画出来。

博喻与铺陈

所谓博喻,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同一个事物意象,以各不相同的喻体来喻指同一个本体,如:“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 ,分别以“年轻的笑”、“蕴藏的爱”、“原封的酒”、“未完成的理想”、“正待燃烧的心”来比喻含苞欲放的花蕾;再如:“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用四个比喻句写出“思念”的各种意蕴。

所谓铺陈,就是对同一事物意象从不同侧面反复铺写,以达到意义强化和情绪渲染的目的,如:“网撒在河上。/网住了月光嘛?/网住了河水嘛?/还是网住了风?/呵,什么都网不住!/但网住的是一江春水的柔情,/网住了鱼虾,/网住了梦,/网住了夜来迎接黎明。” 用两个疑问句和四个陈述句来写渔网的“网住”,表达效果异常突出。

悖谬与突反

悖谬可以说是诗歌中独特的表达手段,所谓悖谬就是将相反或相对的语词并排在一起,使诗歌出现一种语义含混和打破常规的审美效果。如“是不情愿的情愿,不肯定的肯定” , “这是痛苦,是幸福,要说出它/需要以冰雪来充满我的一生” ,等等。这些语义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并置在一处,表面看来似乎违反了生活世界的物理逻辑,但实际上符合了心理世界的体验真实,它们的出现,使诗歌呈现出更大的艺术魅力。

所谓突反,就是诗歌首先围绕一个核心的意象,使用若干相近的意象将诗意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等到核心意象的烘托和诗意的渲染到达一定程度后,再拈出一个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象,“卒章显意”,从而将前面的诗意全面颠覆。如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前面六句极力铺写汹涌海浪对礁石的扑打与摧折,最后两句写了礁石对待海浪摧折的泰然处之,一个勇敢面对逆境、敢于克服重重苦难的英雄形象蓦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突反的使用强化了诗歌语言的“出其不意”特征,也增强了其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3.诗歌写作的基本要点

一、关于标点符号

1、凡是文字作品,严格说来必须加标点符号,但现代诗歌已形成省略标点的趋向。省略标点是一种不规范的行为,尤其是诗句当中需要断开的,不能省略标点,比如:“受伤的鸟 让我抚摸你的翅膀”应为“受伤的鸟,让我抚摸你的翅膀。”(红叶《眷恋》)

2、标点符号不仅不能省略,也不能乱用,不该用标点的不能乱用。再以“受伤的鸟,让我抚摸你的翅膀”为例:不能故意写成“,受伤的鸟,让我抚摸你的翅膀”;或“受,伤的鸟,让我抚摸你的翅,膀”。如果特别有含义词语需要分开,可“借用”破折号。

二、关于分行

现代诗歌写作虽然在形式上提倡“自由”,但并非不受一点约束,比如分行。一般情况下,不能一个词,一个字就分行。比如“受伤的鸟,让我抚摸你的翅膀”不能写成如下格式:

受伤的

让我

抚摸

你的

翅膀

究竟该如何分行,并无统一标准。在写作过程中,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关于语法

现代诗歌是语法的“维护者”而非“破坏者”,凡是有意破坏语法的“诗句”,均不是诗。不要胡信所谓“诗歌大师”的胡说八道,比如什么“诗歌就是在破坏语法”。

四、关于语言

1、现代诗歌的语言使用也必须规范,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必须有意义。无法解释的词语或诗句不是现代诗。

2、现代诗语言必须干净、整洁

4.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是什么

“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是很久前看到一段关于解释现代诗歌的话 而在《文学理论》一书上对现代诗歌的描述则是: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我想,这里“最古老”的定义肯定是广义的,因这指向的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我们都知道,现代诗歌在我们国家发展只有短短数十年历史然而就是这短短数十年,现代诗歌突飞猛进,取得了很大可以骄傲的成果其间诞生了许多杰出的现代诗人 按诗人何三坡在答记者问时的一句话说“中国的现代诗歌,已经进入盛唐时期”由此可见,现代诗歌在此间快速风靡的人群和热度,也由此可见,现代诗歌日新月异,正以最快速度和最高水平,爬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下面我就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手法阐述几点,如果不够水平,还请诗友们多多包涵和支持!一、语言和意境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现代诗歌有三个明显而具体的要素,它们是:语言,意境和韵律由此可见语言和意境对一首现代诗歌有多么关键的作用如果要鉴赏一部现代诗歌的好坏,这两个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语言来自于生活,我们都知道,但任何体裁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也“必将高于生活” 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这方面,就更有着不可言说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部现代诗歌里,如果语言优雅而别致,就必定有一些嚼头和看头;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就会败坏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格调至于意境,我个人认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围的一些东西,可以是一幅幅打开的画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也可是一种感触或哲思,禅意也就是说意境的划分大致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还有一种意境是无形的,因为并没有那种画面合物体,这种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种思想,或感悟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作品,来领略一下语言和意境的魅力首先我们来阅读诗人何三坡的诗歌作品《麻雀》 麻雀 雪在大山下降落 房屋蹲在雪地里 屋顶上蹲着炊烟 麻雀们打扮成 秋天的叶子 从树杈上落下来 又顷刻间 回到树上去 短短数语,诗人却已利用优雅的语言和意境,向我们敞开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雪在大山下降落/房屋蹲在雪地里/屋顶上蹲着炊烟”,在这三句简单诗句里,我们能体会到一种很美的意境,这是一种有形意境,“洁白的雪花,房屋,雪地,炊烟”,几个朴实的物象,在不经意间,已起落有致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实已营造了一种特别雅致的意境和氛围,源自大自然的宁静与圣洁,引人入胜,又令读者浮想联翩而“从树杈上落下来 /又顷刻间 /回到树上去”,实际上也算是一种有形兼无形的意境了,在这种无形的意境里,我们不仅看到了麻雀,叶子,树木,还有一种视觉和思想的辽阔,有着不少感悟和思考,严寒下动物们乐观生存,努力向上,对于人类,实际上又是一种多大的鼓励和感恩 “麻雀们打扮成 /秋天的叶子/从树杈上落下来/又顷刻间回到树上去”,在这里我们还能领略到诗人语句和叙说的优雅,“麻雀们打扮成/秋天的叶子”,几乎没有过多的修饰,而带给读者的却是无比干净和明朗,“从树杈上落下来/又顷刻间回到树上去”,在安静的画面里,突然峰回路转,可爱的麻雀向上飞起,带领读者的视线上升,上升,在不经意间,宁静的画面在动,向上飞翔和超越短短的诗歌作品也由此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此,我们足够领悟到了语言和意境给作品和读者带来的巨大魅力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凡是接触过文学的人,我们都知道韵律的意思在古典诗词里,韵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韵律,或韵律不整,那么古典诗词就不能叫诗词,最好的诗词也会失去看头 新文化运动后,在早期的现代诗歌里,诗人们对韵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细致在早期现代诗歌作品里,我们经常能读到那些韵律和节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这些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通常是阅读轻快,优美,抑扬顿挫,也或干练,大气,醇厚,回味悠长这些韵律和节奏的佳作,同时也是最好的朗诵作品 那么我们再回过来,带着节奏与韵律的品味,来欣赏先哲现代诗人的佳作再别康桥(节选)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优美的韵律和节奏在作者把握下,诗人打开的叙说仿佛一湖水美丽的涟漪,带着清凉和透彻,渐渐荡开在读者面前如果轻轻朗诵起来,就更有一番滋味了,那缓缓打开的美丽而恬静的物象“云彩,金柳,夕阳,新娘,……”“轻轻的走了,轻轻地来了”,一幅幅春天碧绿的画面映入读者眼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真是温暖而心动,惬意而轻快,柔情并美妙,又仿佛一曲曲轻轻的歌儿,回荡在我们耳边 这也就。

5.怎样指导中学生诗歌创作

怎样指导学生诗歌创作诗是情感的结晶,也是语言的宠儿。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艺术之林。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喜欢写诗,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诗歌呢?笔者结合多年来指导中学生写诗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以供参考。

一、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特点诗歌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l. 强烈的抒情性。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人的心灵中进发出来的感情是诗歌最主要的因素。

诗歌的根本特性就是抒情。诗歌的其他特点,都是由此而派生的。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诗歌,莫不以抒情见长,着重子抒情,饱和着真挚而浓烈的感情。2. 语言的韵律感。

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更富于韵律美。郭沫若曾经说过“没有节奏就没有诗”。

诗歌感情的起伏波动,必然产生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具备了音乐美的诗歌,琅琅上口隽永和谐。3. 高度的凝练性。

诗歌着重于抒情,必须用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优美动人的意境,激动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的诗歌联想和共鸣。用最准确,最凝练、最经济、最简洁、最富于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去表现尽可能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以一当干,以少胜多。

4. 结构上的跳跃性。由于诗歌着重于抒情,富于自由而大胆的想象,当诗人感情浓烈,想象自由奔驰的时候,波动的幅度,跨越的步伐,是巨大惊人、变化神速的,是难以按部就班,缓慢地循序渐进的。

二、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情、文并茂的诗歌诗歌创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初步创作阶段、自由创作阶段。仿写诗歌,一般人人都会。

但要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就比较难了。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

l. 写诗要有激情。写诗不是文字游戏,不是华丽的词汇排列组合,也不是节奏韵律的拼凑。

感情是诗歌的摧化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因某事激起了感情的波涛,感动得自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定要把叩击自己心灵的入和事描绘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那么,你就有了写出好诗的思想基础了。2.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

这就是说,作者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其以生命,无情之物,都会成为有情之物。

3. 写诗要有意境。作者在写诗时,要通过诗歌特有的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可感的形象或境界,它蕴涵着一种深刻的寓意,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于一体,让人品味那种“景外之景,味外之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能造成一种意境美,能令人深思、回味。

4. 写诗要深发掘以见哲理。诗歌不仅以情动人,还要写出一种发人深思的哲理,使哲理和诗意水**融。

5. 写诗要善用修辞。写诗时,要想使诗歌形象可感就离不开修辞,而语言凝练、含蓄的就是修辞了。

修辞是把意象抽象为具体,化生疏为熟悉的最好方式。6. 写诗要注意押韵。

诗歌的语言,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要求寓意深邃,情深意浓,流畅自然,准确鲜明,并富有形象性。另外,词组的配合也要自然形成节奏,加上韵角就有了韵律美。

诗不是“憋”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生活每时每刻向人们提供诗的机缘与材料。

诗来源于生活,一旦遇到闪烁着内在光芒的人和事,作者便会怦然心动,好似阴霾的天空投进几束阳光,以此为契机,一首诗就要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也就强烈了。但是,正如俗语说的,“写诗容易,写好诗难”。

再好的想象,也必须去实践,再强烈的感情也要字斟句酌。中学生朋友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好好写诗吧,正如老一辈革命家**所写的一句诗:“高歌唱出花千树”,为理想放歌,为青春放歌,为我们所处的美好时代放歌。

6.诗歌怎么写求范文

第一: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一般是整首诗歌的灵魂,需要仔细提炼.也可以是诗歌内在的主线,类似小说的主体思想.当然,诗歌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已,那是对于诗歌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的而言,在这里,并不提倡把诗歌的题目代号化.

第二:诗歌的长度

总体说来,诗歌的长度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长,长到几时行乃至几百行;可以短,短到只有几行,甚至几个字.但是,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语言张力在里面,要根据语言的张力而定,不可肆意缩短和延长.要根据诗歌的语言的张力来定,不能过火,也不可不足,这两者都不是好的选择.

第三:诗歌的立意

诗歌本身可以无立意,可以有立意,但是要根据语言和技巧来定是否需要立意.严格的来说,诗歌的立意同小说的立意不同,但,也可以参考小说的立意来给诗歌立意.诗歌的立意不象小说那样要求严格,诗歌的立意仅仅是一条线索而已,如果要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因为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可能谈到写成什么理论性教材.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一个瞬间的事情,脑子中形成诗歌的句子的时候,立意已经产生,可能产生的仅仅是几个字或者几个词,但是,立意跟随的就是这几个字或者词产生.

要是非得将立意说明白的话,可以参考小说的立意去定;但是,还要根据诗歌的题目来定,诗歌的题目本身就是诗歌要围绕的中心,所以,一个诗歌的题目可以简单的认为是诗歌的立意所在.

诗歌的语言运用相当复杂,在这里仅仅讲几个重点.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炼而且要有张力,就是所谓的短小精悍. H

A、掌握语言的火候.所谓语言的火候就是要掌握好诗歌的本身对于语言的要求,不能过火,不能可意把主旨拔高,不可肆意的宣泄,但是,也不可不足,不可将主旨压缩,不可萎靡的沮丧.

B、要有内在的音乐感.音乐感,就是写出来的一首诗歌要可以朗朗上口,可以把诗歌用唱的形式唱出来,要语言优美,精炼,不能拖沓,严格的要求不能拖泥带水.一首好诗是可以直接谱曲,可以直接让歌手唱出来的.

C、要有内在的张力.张力就是诗歌的弹性,象小说的语言的弹性一样,不可太长,也不可太短,至于诗歌的长短,要根据诗歌的立意而定,不能拖沓.

如果讲诗歌比喻成河流的话,这条河流无论怎么流,始终在河岸里面流动,始终不会象两岸泛滥.散文则不然,你可以将两岸完全淹没,也可以只在河岸里流淌,这个就是诗歌和散文的相对的区别.所以,诗歌就是一条河流,一条从不泛滥的河流.

第四:诗歌的技巧

诗歌的技巧是最复杂的事情了,但是,总体上来说,诗歌和其他文体的写作基本都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1,意识流阶段,也就是纯意识的流动性创作,脑子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种没有章程的写法.2,运用各种技巧,提纲契领阶段,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的意图、构思和立意去选择自己适合的写法去创作,一般搞写作的人可以从当中看出其写作的意图,和明确的主线,以及准确的立意,是一种循规蹈矩的类似在道路上面看着路标前行的创作阶段.3,无我的阶段,也就是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的技巧,可以不用提纲已经可以进行创作,类似技巧跟着你在走的阶段,类似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阶段性创作,已经把各种的技巧融会贯通,不需要再去找什么技巧,技巧自然不自然的就流露出来的阶段.

但是,无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技巧这两个字.但是,诗歌的技巧比起其他的文体的创作的技巧要相对复杂一点,不过,与其他文体的技巧也有相通之处.

诗歌的技巧之一:丰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在诗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句话说:“你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可以成为好的小说家,哲理学家,或者政治学家,但是绝不可能成为好的诗人”.这句话很正确,但是,还有一句话说:“诗歌来自胡说”,当然,诗歌不是在胡说,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诗歌的创作的形象性,与诗歌的创作的想像力的体现.丰富的想像力是诗歌创作者所必须的不能摒弃的技巧之一,是有重要作用的.

1,关于写作,当然任何的题材,生活都是最好的宝库,生活是基础.

2,对于诗歌的写作,要多去读,多去思考,多练习,多去历练自己的语言.

3,诗歌写作是件比起任何题材都要苦的事情,要奈的住寂寞和孤独,要多思考和历练自己的文字.

7.怎样指导中学生诗歌创作

怎样指导学生诗歌创作 诗是情感的结晶,也是语言的宠儿。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艺 术之林。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喜欢写诗,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诗歌呢?笔者结合多年来指导中学生写诗 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以供参考。

一、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特点 诗歌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l. 强烈的抒情性。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人的心灵中进发出来 的感情是诗歌最主要的因素。

诗歌的根本特性就是抒情。诗歌的其他 特点,都是由此而派生的。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诗歌,莫不以抒情 见长,着重子抒情,饱和着真挚而浓烈的感情。2. 语言的韵律感。

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更富于韵律美。郭沫若曾经说过 “ 没有节奏就没有诗 ” 。

诗歌感情的起伏波动,必然产 生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具备了音乐美的诗 歌,琅琅上口隽永和谐。3. 高度的凝练性。

诗歌着重于抒情,必须用饱含感情的艺术形 象、优美动人的意境,激动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的诗歌联想和共鸣。用最准确,最凝练、最经济、最简洁、最富于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方式 和艺术手法,去表现尽可能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以一当干,以少 胜多。

4. 结构上的跳跃性。由于诗歌着重于抒情,富于自由而大胆的 想象,当诗人感情浓烈,想象自由奔驰的时候,波动的幅度,跨越的 步伐,是巨大惊人、变化神速的,是难以按部就班,缓慢地循序渐进 的。

二、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情、文并茂的诗歌 诗歌创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初步创作阶段、自由 创作阶段。仿写诗歌,一般人人都会。

但要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就比较 难了。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进入诗歌创作的 初步阶段。

l. 写诗要有激情。写诗不是文字游戏,不是华丽的词汇排列组合,也不是节奏韵律的拼凑。

感情是诗歌的摧化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 因某事激起了感情的波涛,感动得自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定要 把叩击自己心灵的入和事描绘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那么,你 就有了写出好诗的思想基础了。2.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

这就是说,作者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 受。大自然的一景一物,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其以生命,无 情之物,都会成为有情之物。

3. 写诗要有意境。作者在写诗时,要通过诗歌特有的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可感的形象或境界,它蕴涵着一种深刻的寓意,思想感情和 客观景物交融于一体,让人品味那种 “ 景外之景,味外之味 ” ,“ 言有 尽而意无穷 ” ,也就是能造成一种意境美,能令人深思、回味。

4. 写诗要深发掘以见哲理。诗歌不仅以情动人,还要写出一种 发人深思的哲理,使哲理和诗意水**融。

5. 写诗要善用修辞。写诗时,要想使诗歌形象可感就离不开修 辞,而语言凝练、含蓄的就是修辞了。

修辞是把意象抽象为具体,化 生疏为熟悉的最好方式。6. 写诗要注意押韵。

诗歌的语言,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要 求寓意深邃,情深意浓,流畅自然,准确鲜明,并富有形象性。另外,词组的配合也要自然形成节奏,加上韵角就有了韵律美。

诗不是 “ 憋 ” 出来的,不是 “ 做 ” 出来的。生活每时每刻向人们提供 诗的机缘与材料。

诗来源于生活,一旦遇到闪烁着内在光芒的人和事,作者便会怦然心动,好似阴霾的天空投进几束阳光,以此为契机,一 首诗就要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也就强烈了。但是,正如俗语说的,“ 写 诗容易,写好诗难 ” 。

再好的想象,也必须去实践,再强烈的感情也 要字斟句酌。中学生朋友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好好写诗吧,正如老一辈革命家**所写的一句诗:“ 高歌唱出花千 树 ” ,为理想放歌,为青春放歌,为我们所处的美好时代放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