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牧牛的诗歌

1.牧童牧牛诗,牧童放牛的古诗

《牧童词》

唐代诗人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

《牧童》

唐代诗人 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牧童》

唐代诗人 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山中》

唐代诗人 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牧童》

宋代

诗人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村晚》

宋代诗人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宋代诗人 白玉蟾

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贪草嫩,吃过断桥西.

2.牧牛词李绅诗词

1、《牧牛词》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

牧牛词

作者:高启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2、李绅,唐朝诗人,诗作中《悯农》广为流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题竹石牧牛诗歌鉴赏

8月13日 18:08 朱熹在同安县作主薄时,常去岱山拜访陈光。陈光与朱熹是同年进士(绍兴十八年-1148年),陈光中进士后被选派到 “渭北权知新州”(临时作新州的地方官),因对朝廷不满,弃官回乡隐居岱山岩潜心治学。朱熹多次到岱山拜访陈光,一起讲学和批注“四书”。

这是他们互相酬酢应和的诗。诗的具体写作年代不祥,是在1151-1156之间(朱熹21岁-26岁)。

陈光和朱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视学问为命根,对做官没有兴趣(陈光更严重些,没有转正就辞官了,朱熹前后几度共做了九年的官)。在两人的诗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洒脱,其实是酸楚的,无奈的。金兵犯境,朝庭偏安,主和派当道,主战派失势,他们也只有退避一途,别无选择了。

你要求的是“分析其思想内蕴”,我再给你解释一下诗句可以吗:

朱熹的诗全文是

一钱一剑出新州,五柳凭谁添酒筹。

岱壑不嫌松共老,碧波偏向桂招游。

不为身后百年计, 自是人间第一流。

我欲门前张雀网, 先将车辙到山头。

一钱一剑出新州,一钱,是说陈光没有在任上获得钱财,一剑,则是写陈光的游侠精神。

五柳凭谁添酒筹。五柳指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陶有“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的美誉。这一句是赞美陈光辞官之举。

岱壑不嫌松共老,碧波偏向桂招游。这两句用“松”喻陈光的高洁,用“桂”喻陈光的学识。

不为身后百年计, 自是人间第一流。这一句,夸奖陈光宁可贫穷一辈子,也不做窝囊的官,来实现自己做学问的追求。

我欲门前张雀网, 先将车辙到山头。这句是说两人在岱山岩聚会的闲适和乐趣。

陈光的答诗:

去年渭北望卿频,今日深山屐齿新。

珠树香沾千涧雨,莲峰翠滴四时春。

渔人有意休相问,樵子无心不与亲。

石榻盘施忘岁月,瓶罍差罄故人贫。

去年渭北望卿频,今日深山屐齿新。去年我(陈光)还在渭北新州拜官卿,今日你却来深山看望我——真是命运莫测,人事多变。

珠树香沾千涧雨,莲峰翠滴四时春。 我这地方还不错吧?这山、这树、这溪水。.

渔人有意休相问,樵子无心不与亲。 打鱼的,砍柴的,高兴了打个招呼,不高兴就各走各的路。

石榻盘施忘岁月,瓶罍差罄故人贫。 实在对不起我的朋友,让你睡这高低不平的石床,唉,酒瓶也空了——你的朋友穷啊。

补充回答:

看来你与泉州山水有感情。

陈知柔和陈光一样,在仕途上是受排挤的,他十分厌恶官场的污浊,喜欢纵情山水。他和朱熹的交情主要建立在研究学问上面。陈知柔和朱熹这次诗酒唱和后不久,便去世了。

陈诗大意是说,以莲花峰的险峻,还有人争着上攀,但这已经比仕途要平稳宽敞多了,仕途才是充满危险的路呵。陈知柔本来是和秦桧的儿子秦熺是同榜进士,他只要愿意巴结,是不愁通达显赫的,但这不是陈知柔的性格。

朱熹还是愿意作官的。不过,朱熹也是生不逢时,其主张受排挤,学问不被接受,所以朱熹之于山水是很无奈的。朱熹的诗主要讲到莲花峰的险峻,对于陈诗中鄙视功名的思想并没有响应和共鸣。事实上,朱熹此后还应召作了皇帝的老师——当然,朱比陈年轻这也是一个原因。

该回答在8月17日 12:13由回答者修改过

揪错 ┆

4.形容放牛的诗词

1、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出自明代诗人高启的《牧牛词》

原诗

《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译文

你的牛犄角弯,我的牛尾巴短。我们都拿着短笛和长鞭,到南垄东冈你追我赶。太阳西下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只有我知。我骑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边玩耍,晚上回来还睡在牛旁边。整年放牛什么也不忧虑,只害怕卖掉这牛去交租。

2、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

原诗

《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译文

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次韵公实雷雨》

原诗

《次韵公实雷雨》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译文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4、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牧童词》

原诗

《牧童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译文

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面庄稼绿油油。山坡上乌鸦饥饿啄牛背,害得我不敢游戏和翻跟头。山坡上草多牛儿不抬头,白牛犊儿向着芦苇丛中叫个不停。吹一声芦叶回应堤那边的同伴,甩几下长鞭浑身乐悠悠。牛啊牛,你只管吃草可千万不要斗,你头上的角啊,皇帝有用要征收。

5、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村行》

原诗

《村行》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译文

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5.要一首描写牛的诗谢谢

1、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唐·元稹《田家词》

2、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唐·陆龟蒙《五歌·放牛》

3、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宋·陆游《饮牛歌》

4、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高启《牧牛词》

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醉酒歌》

6、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李东阳《北原牧唱》

7、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宋·李纲《病牛》

8、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唐·储光羲《牧童词》

9、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唐·元结《将牛何处去》

10、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宋·孔平仲《禾熟》

11、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明·高启《牧牛词》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唐·李涉《牧童词》

14、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唐·白居易《官牛》

15、江村小儿好夸骋,脚踏牛头上牛领。——唐·顾况《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16、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李白《咏石牛》

17、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唐·元稹《田家词》

18、奚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官。——唐·顾况《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19、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宋·陆游《饮牛歌》

20、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唐·张籍《牧童词》

21、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臧克家《老黄牛》

22、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宋·李纲《病牛》

23、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唐·储光羲《牧童词》

24、草绳穿鼻系柴扉,残喘无人问是非。——元·宋无《老牛》

25、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吟牛》

26、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李涉《牧童词》

27、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宋·陆游《饮牛歌》

28、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高启《牧牛词》

29、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宋·梅尧臣《耕牛》

30、鼻之柔也,以绳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纵而不蹊人之田,其谁早服之。——宋·黄庭坚《画牧牛赞》

31、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唐·元稹《田家词》

32、问渠何法牛驯扰,鞭挞无惊刍牧多。——清·陆师《骑牛歌》

33、江草秋穷似秋半,十角吴牛放江岸。——唐·陆龟蒙《五歌·放牛》

34、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唐·张籍《牧童词》

35、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唐·元稹《田家词》

36、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高启《牧牛词》

37、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臧克家《老黄牛》

38、牛背儿童自放歌,头头注涧复逾坡。——清·陆师《骑牛歌》

6.牧牛词 高启

此诗共十句,以牧童的口吻写其生活与感情。诗的前八句着重写牧童与牛相得之乐。开篇两句“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拟设牧童之间的对话:“你的牛角弯曲些,我的牛尾细而毛少些。”其实,牛角牛尾都是如此, 无所谓角弯环不弯环,尾秃速不秃速。诗人以“我牛”与“尔牛”并提,以“尾秃速”与“角弯环”对举,仅是为了凸现牧童之童心,以及牧童爱己牛之情。如此写来,可谓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牧童之形象则呼之欲出。

三、四两句“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承接前两句,写牧童们清晨相约外出放牛,他们手里拿着短笛与长鞭,驱赶着牛,或在南边的田埂上,或在东边的山冈上相互追逐、嬉戏。这两句落脚在“相逐”二字上。“相逐”,意为相互追逐、嬉戏。“短笛”,是牧童常用的管乐器;“长鞭”,本来是牧童用于赶牛的工具,在这里则与短笛成为他们“相逐”的玩具。“南陇”与“东冈”,点明牧童们“相逐”的场所,当然,这不一定是实指,而只是泛指牧童们到处追逐、嬉戏。这里,诗人借助于白描手法将牧童之间嬉戏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出来。

接下去四句“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着重写牧童与牛相得之乐。诗中的“日斜”二字,人们一般理解为斜阳,即傍晚的太阳。笔者以为,此处的“日斜”,宜理解为日光斜照,借指早晨。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高后,人从地上看去,太阳仿佛斜挂在天际。所以说,以“日斜”表示早晨,很形象,况且这与牧童外出放牛相吻合,也与下文的“夜归”相照应。若将“日斜”理解为斜阳、夕阳,则此时牛已食饱,在“日斜”后续之以“草远牛行迟”,就有悖情理,且与下文“夜归”之“夜”语意重复。这几句,写牧童与牛相得之乐,仍是借助于白描手法。“日斜草远牛行迟”,牧童们深知牛的劳苦与饥饿。他们在放牛时,或骑在牛背上唱歌,或坐在牛身边休憩。“夜归”,他们又紧贴着牛身睡觉。正是这一系列的描写,将牧童与牛的相得之乐生动地摹写了出来。

诗的第九句“长年牧牛百不忧”,小结上文,引出关键的结句:“但恐输租卖我牛”。“但恐”与“百不忧”相对照,突出了牧童之忧,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赋税之重。显然,此诗上文着力营造乐景,浓墨渲染牧童之乐,只是为了反衬结句的牧童之忧。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 卷一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①高启的《牧牛词》采用的正是以乐写哀的笔法,全诗凭借牧童嬉戏之乐景,牧童与牛相得之乐趣,写深写透了牧童之忧,进而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也使此诗的立意明显高于那些纯粹反映童心童趣的诗作。

(非原创)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