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中有关廉政的诗句

1.关于廉政的古诗大全

1、《石灰吟》明代: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2、《书端州郡斋壁》宋代:包拯

原文: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译文:清正廉洁、正直为做人的根本,秀丽的木材最终会成为房屋,精钢不会造成钩。

3、《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

原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4、《招魂》先秦:屈原

原文: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译文: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上帝告诉巫阳说:“有人在下界,我想要帮助他。

5、《七谏》两汉:东方朔

原文: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译文:世俗之人改清洁为贪邪,伯夷宁愿守节饿死首阳。独行廉洁啊虽不容于世,日后叔齐终得美名扬。层层乌云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灿烂光芒。忠臣坚贞欲进谏,佞人在旁谗言诽谤。

2.有关廉政的诗句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阎闾话短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况钟

一官来此几经春, 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

去时还似到时贫。 ——明.胡守安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晋.吴隐之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清.蔡信芳 赞同

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 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邪恶攻不破.

学苏琼,置瓜梁上,誉声传万代; 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用人要公正,做人要身正,作风要清正,为官要廉政. 贪如水,不遏则自溺;欲如火,不禁则自焚.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 奉公如蚕,吐不完一身正气. 处逆境时要明志,立顺境中要拒腐. 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廉而正,生命如垒石积山让后人景仰; 贪亦邪,行为似蝼蚁蛀堤为世人唾讽.

3.关于廉政的古诗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提诗拒金(吴纳)(明) 萧萧行李向东迁,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物并土物,任将沉在碧波间。《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 其一: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

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 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绿树暗长亭。

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 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甫氦颠教郯寄奠犀订篓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浣溪沙?和无咎韵》 懒向沙头醉玉瓶。 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群行。 《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

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

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豆叶黄》 一春常是雨和风。 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万点红。 恨难穷。

恰似衰翁一世中。 《渔父》 湘湖烟雨长菁丝。

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时。

潮落舟横醉不知。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4.有关廉洁的诗句

1.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2.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3.入京诗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4.书端州郡齐壁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5.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5.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拾州衙大半空,只有江。

6.关于廉洁的古诗

《题郡斋壁》(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翻译:

前四句是正面勖勉,说为官应有清廉之心、正直做人,以便成为大材,“好钢用在刃上。”五、六句批判谴责贪婪者。最后警告:不要给后人留下笑柄。通篇是议论,遒劲浑厚,读来令人肃然起敬。此诗可以看作包拯的言志诗,题在郡斋壁上,也是为了勖勉下属。

扩展资料

关于廉洁的典故:

《禁止馈送檄》(清)张伯行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翻译:

“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受的恩赐就不止一分。

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虽说交际是人之常情,来路不干净也伤廉耻。因为如果不是不义之财,这些礼物又是从哪里来的?所以禁止馈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禁止馈送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郡斋壁

7.关于廉政 古诗

古代“砥廉诗”浅析

诗是传统文化的菁华、文学艺术的奇葩。孔子云:“诗言志也”,古代现实主义诗人们,述理明志,讽贪刺虐,写下了大量的“砥廉”诗作。从现存“廉诗”来看,题材不外“咏廉”、“刺贪”、“自勉”、“尚朴”、“述害”、“陈利”、“身言”、“轻财”、“物喻”、“讽世”十个方面,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拾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动,也将描入画图中。”,生动描绘了一个贪得无厌的知府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中生出愤慨悲凉;“鸡鸣喈喈,鸭鸣呷呷,县尉下乡,有献则纳;鸡鸣于埘,鸭鸣于池,县尉下乡,靡有孑遗;鸡既烹矣,鸭既羹矣,锣鼓鸣矣,县尉行矣”,这首宋代歌谣仿照《诗经》句式,对贪得无厌的县尉作了尖锐的批评。

三是自勉。历代“砥廉”诗中,不少是作者歌咏自勉的,如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道出了他立身的准则,坚贞的操守;又如郑燮《题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幅夜雨听竹图,描摹出一位关心民间疾苦,深夜辗转不寐的廉吏形象。

四是尚朴。“奢”与“贪”相生相伴,诗人们往往推崇简朴的生活,如明代沈贲《讽兄》:“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可罢休;何事长事子孙计,瓦盆盛酒木棉裘。”,意指简朴持家方能长久;又如于谦《题画诗》:“青紫均沾雨露恩,一团生意淡中存;食前方丈倘来物,大节还须咬菜根。”说的也是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的道理。

五是述害。《古诗源》辑有汉代古诗:“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先以甘瓜与苦蒂、美枣与荆棘为喻,继以“利”字之右侧刀为诫,告以甘苦、美刺、利害相关联的警示;另唐诗云:“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则以枭爱子,子食母形象阐述了贪多聚财,财多害己道理。

六是陈利。元代吉雅漠丁《题画竹为董文中赋》:“雨过蛟龙起,风生翡翠寒,但存清白在,日日是平安。”,以竹为喻,巧用双关,以清白与好友共勉,暗藏了清廉可致平安的道理;明代冯梦龙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恬淡人,无营心自足。”,亦是劝导人淡泊名利的佳句。

七是身言。“砥廉”诗中不乏现身说法之作,如唐代陈璠《临刑诗》:“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宿州太守陈璠临刑索笔之作,道出其悔愧已晚的心声;又如宋代陈必敬《过钓台》:“公为名利隐,我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既颂扬了严子陵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暗喻了对自己逐名追利的羞愧心情。

八是轻财。贪奢皆缘“钱财”起,诗人们用辛辣的笔触对“金钱”作了大量尖锐的讽刺,如元代贡师泰《古意》:“黄金本何物,举世相纷争;贱者可以贵,死者可以生。”,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黄金的特殊权力;又如明代袁宏道《读》:“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益古;古时孔方比阿兄,近日阿兄胜阿父。”,巧借钱的别称,讽刺了当时淡漠的世故人情。

九是物喻。诗人常常借物以言清廉之志,如明代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象征自己清白的操守;又如清代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在赞美岩竹的坚强中,隐喻了作者的刚劲风骨。

十是讽世。元代有诗《年节》:“残年节礼送纷纷,尽是豪门与富门;唯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屐痕。”,描画出元代过节时权贵之家送礼者盈门的情形;另有一首《奉使来谣》:“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深刻揭示了官吏的残暴与百姓的痛苦,从这两首诗反映的社会腐朽风气看,元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也就不足为怪了。

“砥廉诗”虽题材、体式殊异,但均道出了“官清民自安”这一相同主题。闲暇时常读读这些“廉诗”,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民主的社会,也是大有启发和裨益的。

8.关于廉政的古诗五十到六十字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廉政”的唯美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文/李者也

天欲令其羽翼铩,先纵其势无以加。

官至权柄倾朝野,富至金银叠玉珈。

跋扈终成世之患,痈疡而为国之痂。

权到极处莫用尽,加之一木则为枷。

【注】元载(?-777),唐朝宰相,凤翔岐山人(今陕西省岐山县)。少时贫寒,早年曾锐意进取,颇有政绩,但随着官职的上升,权力欲、敛财欲也急速膨胀,独揽朝政,甚至编排罪名,将弹劾自己的李少良等人杖杀于公府,导致百官和民众“道路以目”,不敢说话;大肆聚财、修建府邸、作威作福,甚至连胡椒都贪敛囤积60多吨。最终入狱,伏诛。

9.关于廉洁自律的诗句

关于廉洁自律的诗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阎闾话短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 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唐.白居易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明.况钟 一官来此几经春, 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 去时还似到时贫。 ——明.胡守安 古人去此水,一歃思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晋.吴隐之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清.蔡信芳 赞同 勤廉者平安一世,贪婪者自毁一生. 根深,狂风拔不起;心正,邪恶攻不破. 学苏琼,置瓜梁上,誉声传万代; 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 用人要公正,做人要身正,作风要清正,为官要廉政. 贪如水,不遏则自溺;欲如火,不禁则自焚.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为人自私私尽名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 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 奉公如蚕,吐不完一身正气. 处逆境时要明志,立顺境中要拒腐. 爱国奉献明礼守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崇勤尚俭持家敬桑梓,倡廉奉洁治国顺天下. 廉而正,生命如垒石积山让后人景仰; 贪亦邪,行为似蝼蚁蛀堤为世人唾讽. 廉,取所当取,不义之财分文不取; 公,用所当用,人民权力绝不滥用. 惟俭可以生廉,惟廉可以助俭. 清廉是面明镜,它能照见领导干部的本质. 清廉为本一身正气, 不贪不沾利国利己. 直笔方能写正字,清廉才敢谈人生. 警钟长鸣,分公私美丑; 廉洁自律,显浩然正气. 众志成城,高举反腐大旗. 齐心协力,惩治贪官污吏. 廉洁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比任何财富更重要的财富. 勤以修行,俭以修德,勤俭足以持家; 廉以修身,洁以养性,廉洁必可兴邦. 莫以廉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 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 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廉洁是善,腐败是恶,善恶明辨,国泰民安. 廉政承诺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践诺. 两点以直线为近,人生以廉洁为好.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 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法.安格尔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 身的物质利益。——法.居里夫人 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 —俄.车尔厄雪夫斯基 不贪为宝。——左丘明 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

——柳宗元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老百姓)话短长。——于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

——刘向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俭朴的生活,不但可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徐特立 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刘向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 ,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美.爱因斯坦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法.巴尔扎克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诗经》 临财莫如廉。

——汉•刘向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汉•班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晋•陆机 有公心,必有公道。 ——晋•杨泉 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慢。

——隋•王通 心如铁石,气若风云。 ——唐•杨炯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唐•杨炯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唐•王勃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唐•王勃 事在是非,公无远近。 ——唐•张九龄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唐•崔颢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唐•孟郊 守正为心,疾恶不惧。

——唐•柳宗元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唐•杜牧 在上不骄,在下不谄。

——宋•王安石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宋•林逋 新月无私照,落日有余辉。

——宋•潘阆 廉能清正,奉公守法。 ——元•曾瑞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

——明•薛 见势不趋,见威不惕。 ——明•冯梦龙 吏肃惟遵法,官清不爱钱。

——明•冯梦龙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