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存、斧正、垂询、雅正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惠存:关心问候。 唐 骆宾王 《与博昌父老书》:“故可洽赏当年,相欢卒岁;宁复惠存旧好,追思昔游。 垂询: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雅正:形容词,有规范的,典雅方正的意思,还是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的敬辞。 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 中文名:雅正 拼音:yǎ zhèng 释义:规范的;典雅方正等 读音:yǎzhèng 基本介绍: (1)[standard;correct]∶规范的 (2)[upright;righteous]∶典雅方正 古文雅正-十四卷(兵部尚书蔡新家藏本) 2.“雅正”这个词怎么使用用法: 1、雅正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写的书或文章指正,提意见。惠存就是赠书的时候希望对方能够收下和保存。都是文人的客套话,对方不会真的指正的。 2、要根据你对于对方的身份来看。如果他是你的长辈,就应该是雅正,同辈应是惠存,赞同。 3、雅正和惠存这两个词是作家送书给别人时在扉页写的自谦的话。雅正是说请指正,惠存是说感谢您保存。 4、雅正:南宋词学中的"雅正"说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就其根源看,"雅正"说的理论基础正是南渡以来具有浓厚理学色彩的"崇正"理论;就其理论特征看,"雅正"说的重心并不在于建立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理论,而在于"正"词坛之不"正",崇尚"正统"的意味甚浓;就其学术倾向性看,"雅正"说颇同理学领域中的"道统"传承,不仅有着"定于一尊"的"正统化"词学痕迹,而且有着类似理学"道统"的清晰的传承统系。 扩展资料 雅正 [yǎ zhèng] 形容词,有规范的,典雅方正的意思,还是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的敬辞。 例句: 种少恬静,居处雅正,傍无造请。 出处: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笛》:“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於雅正也。” 译: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笛》:“笛子,有洗涤的意思。所以没有污秽。希望您收下。” 3.斧正和雅正有什么区别啊用法区别 1、斧正无论作敬辞还是书面语,都用于请人改文章。 2、雅正做敬辞,表示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3、“斧正”一词源于《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4、雅正:南宋词学中的"雅正"说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就其根源看,"雅正"说的理论基础正是南渡以来具有浓厚理学色彩的"崇正"理论;就其理论特征看,"雅正"说的重心并不在于建立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理论,而在于"正"词坛之不"正",崇尚"正统"的意味甚浓;就其学术倾向性看,"雅正"说颇同理学领域中的"道统"传承,不仅有着"定于一尊"的"正统化"词学痕迹,而且有着类似理学"道统"的清晰的传承统系。 扩展资料 国朝蔡世远编。是集选录自汉至元之文凡二百三十六篇。 前有自序曰:“名之曰雅正者,其辞雅,其理正也。”案诗《大雅》、《小雅》及《尔雅》,古注疏皆训为正。 然《史记·五帝本纪》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司马相如传》称:“从车骑雍容,娴雅甚都。” 顾野王《玉篇》亦曰:“雅,仪也;娴,雅也。”是自汉以来,雅正已分两训,世远盖用此义也。 考总集之传,惟《文选》盛行於历代,残膏賸馥,沽溉无穷。然潘勖《九锡》之文,阮籍《劝进》之笺,名教有乖,而简牍并列,君子恒讥焉。 是雅而不正也。至真德秀《文章正宗》、金履祥《濂洛风雅》。 其持论一准於理。而藏弆之家。 但充插架.固无人起而攻之。亦无人嗜而习之,岂非正而未雅欤?夫乐本於至和,然五音六律之不具,不能呕呀吟唱以为和;礼本於至敬,然九章五采之不备,不能袒裼跪拜以为敬也。 文质相辅,何以异兹?世远是集,以理为根柢,而体杂语录者不登;以词为羽翼,而语伤浮艳者不录。刘勰所谓扶质立干、垂条结繁者,殆庶几焉。 数十年传诵艺林,不虚也。或疑姚铉删《文苑英华》为《唐文粹》,骈体皆所不收,而此集有李谔《论文体书》、张说《宋公遗爱碑颂》诸篇,似乎稍滥。 不知散体之变骈体,犹古诗之变律诗,但当论其词羲之是非,不必论其格律之今古。杜甫一集,近体强半,论者不谓其格卑於古体也。 独於文则古文、四六判若鸿沟,是亦不充其类矣。兼收俪偶,正世远深明文章正变之故,又何足为是集累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雅正百度百科-斧正。 4.惠存,斧正,垂询,雅正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用的敬语: 送物于人称“惠存”;请人改文章说“斧正”; 问我问题称“垂询”; 别人批评称“雅正”; 初次见面说“久仰”; 很久不见说“久违”; 向人祝贺说“恭喜(恭贺)”; 请人批评说“请指教”; 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请人帮忙说“劳驾”; 求人办事说“拜托(敢烦或敢请)”, 别人好心称“雅意”; 别人批评称“雅正”; 请人改文章说“斧正”; 送人礼物说“笑纳”; 请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赞人见解说“高见”; 等候客人说“恭候”; 未及迎接说“失迎”; 看望别人说“拜访”; 宾客来到说“光临(惠临)”; 我接客人为“恭迎”; 中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欢迎购买说“光顾(惠顾)”; 归还原物说“奉还”; 对方来信说“惠书”; 归还物品说“奉还”; 请人赴约说“赏光” ; 请人决定说“钧裁” ; 陪伴朋友说“奉陪”; 人送物我称“惠赠”; 送物于人称“惠存”; 邀友做客曰“恭请”; 施爱于我称“垂爱”; 看重于我称“垂青”; 友人念我称“垂念”; 问我问题称“垂询”; 请人任职称“屈就”; 问人任职曰“高就”; 降低身份曰“屈尊”; 请人谅解曰“海涵(见谅)”; 来客登门称“贵宾”; 赞人学生曰“高足”; 称指对方为“大驾”; 父母可以曰“高堂”; 老人故去称“登仙”; “敬谢不敏”推辞人。 5.斧正和雅正有什么区别啊用法区别 1、斧正无论作敬辞还是书面语,都用于请人改文章。 2、雅正做敬辞,表示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3、“斧正”一词源于《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4、雅正:南宋词学中的"雅正"说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就其根源看,"雅正"说的理论基础正是南渡以来具有浓厚理学色彩的"崇正"理论;就其理论特征看,"雅正"说的重心并不在于建立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理论,而在于"正"词坛之不"正",崇尚"正统"的意味甚浓;就其学术倾向性看,"雅正"说颇同理学领域中的"道统"传承,不仅有着"定于一尊"的"正统化"词学痕迹,而且有着类似理学"道统"的清晰的传承统系。 扩展资料 国朝蔡世远编。是集选录自汉至元之文凡二百三十六篇。前有自序曰:“名之曰雅正者,其辞雅,其理正也。”案诗《大雅》、《小雅》及《尔雅》,古注疏皆训为正。然《史记·五帝本纪》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司马相如传》称:“从车骑雍容,娴雅甚都。”顾野王《玉篇》亦曰:“雅,仪也;娴,雅也。”是自汉以来,雅正已分两训,世远盖用此义也。考总集之传,惟《文选》盛行於历代,残膏賸馥,沽溉无穷。然潘勖《九锡》之文,阮籍《劝进》之笺,名教有乖,而简牍并列,君子恒讥焉。是雅而不正也。至真德秀《文章正宗》、金履祥《濂洛风雅》。其持论一准於理。而藏弆之家。但充插架.固无人起而攻之。亦无人嗜而习之,岂非正而未雅欤?夫乐本於至和,然五音六律之不具,不能呕呀吟唱以为和;礼本於至敬,然九章五采之不备,不能袒裼跪拜以为敬也。文质相辅,何以异兹?世远是集,以理为根柢,而体杂语录者不登;以词为羽翼,而语伤浮艳者不录。刘勰所谓扶质立干、垂条结繁者,殆庶几焉。数十年传诵艺林,不虚也。或疑姚铉删《文苑英华》为《唐文粹》,骈体皆所不收,而此集有李谔《论文体书》、张说《宋公遗爱碑颂》诸篇,似乎稍滥。不知散体之变骈体,犹古诗之变律诗,但当论其词羲之是非,不必论其格律之今古。杜甫一集,近体强半,论者不谓其格卑於古体也。独於文则古文、四六判若鸿沟,是亦不充其类矣。兼收俪偶,正世远深明文章正变之故,又何足为是集累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雅正百度百科-斧正 6.18、古代诗词流派: 雅正派有哪些雅正派是南宋后期最具影响力的词派。 雅正派重视韵律,以“中正平和”之音、“典雅纯正”之辞净化词,具有韵律精密清越、格调高雅幽洁、笔力清健冷隽的风格。所谓“雅”,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内容上,写的是文人士大夫认为高雅的东西,写艳情时避免过分浅露或猥亵;二是在语言上,力求典雅,极少用通俗口语。 雅正派与婉约派的华艳轻浮有所不同,但仍然继承了婉约派脱离现实、以形式为主、讲究辞藻的倾向,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发展。以姜夔,周邦彦等为代表。 宋代是文学形式“词”发展的高峰期,涌现了大批的优秀词人,《全宋词》中就辑有两宋词人一千三百多家。宋词虽然各家风格不一,异彩纷呈,但大体上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派类。 近代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细分,我们按照认可度较高的分法分成婉约、豪放、闲逸、雅正四大类。今天我们欣赏豪放派著名词人的大作。 雅正派是后人将那些既不满婉约词的香软柔媚,感到有伤风雅,又不满豪放词的粗豪激昂,有失韵度,而是以音乐家的眼光出发,讲究中正和平之音的一派词人。周邦彦周邦彦(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文学家、音乐家,著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存词一百八十余首。 《苏幕遮·燎沈香》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姜夔姜夔(约1155-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吴文英吴文英(约1212-1274年),本名翁,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南宋著名词人,著有《梦窗词》等,存词三百四十余。史达祖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河南开封。 周密周密(1232-1298年),字公瑾,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出生于济南,后南渡浙江湖州,宋末曾任义乌县县令,南宋灭亡后不愿意做元朝的官,在临安隐居。张炎张炎(1248-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南宋末期著名词人,杭州人。 张炎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生活富裕、悠闲,宋亡后,家道没落,曾北上谋官,失意而归,最终归隐西湖。著有《山中白云词》《词源》等,存词三百余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