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心 诗经演同袍说的是什么意思《诗经演》 木心最具古朴色彩的诗集。文字是古典的,观念是现代的。就诗而言,木心依据《诗经》创造性地注入现代内容,写成了《诗经演》,每首十四行,整整三百首。本诗集曾被认作“天书”,今由木心研究专家李春阳倾力注解,读者自此可一品其妙。 《同袍》是木心《诗经演》的第一首诗。按照传统,诗集的第一首诗是重中之重。 同袍 与子同袍,与子同裳。与子同泽,与子偕作。坎其击鼓,坎其击缶。泌丘之道,无冬无夏。子之汤兮,洵有情兮。泌丘之上,泌丘之下。握椒婆娑,泌之洋洋。 木心的前四句“与子同袍,与子同裳。与子同泽,与子偕作。”都直接抄自《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袍、矛、仇,属于上古韵幽部。国际音标拟音[u] 泽、戟、作,属于上古韵铎部。国际音标拟音[ak] 裳、兵、行,属于上古韵阳部。国际音标拟音[aŋ] 韵部相同叫作叠韵。 韵尾相同叫作押韵。 韵部相同,韵尾发声部位相同,叫作对转。有阴阳对转,阴入对转,阳入对转。 韵尾相同,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叫旁转。 主元音相同,发声部位相近,叫通转。 旁转而后对转,叫旁对转。旁对转要慎用,最好不用。只有有古书证据的时候,才用。因为滥用的话,到处是旁对转,无处不转。 如果木心将袍跟裳押韵,采取句句押的方式的话,幽部[u]和阳部[aŋ]不押韵、不对转、不旁转、不通转。 如果他将裳与作押韵,采取隔句押韵的方式话,倒是可以,铎阳对转。虽然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对转。 袍裳根本是不押韵的,那么便假设他采取的是隔句押的方式。 缶,上古韵幽部。国际音标拟音[u] 夏,上古韵鱼部。国际音标拟音[a] 这个是幽鱼旁转。你运气好啊,谁让上古汉语押韵方式方式宽泛呢。 情,上古韵耕部。国际音标拟音[eŋ] 下,上古韵鱼部。国际音标拟音[a] 洋,上古韵阳部。国际音标拟音[aŋ] 情跟下是不押韵的,跟夏也是不押韵的。当然,会有懂行的人,出来说情可以跟汤耕阳旁转。 等等,不是说是隔句押吗?怎么又句句押了? 这说明什么?木心根本不理解诗经的押韵方式,所以,不要说他旧学水平多么高了,他连合格的中文系水平都不到。当然,很多中文系的学生、教授也不到。 其实他哪里知道什么上古韵啊。只不过是抄诗经的句子,还是连着几句几句的抄,而诗经押韵广泛,各种转。并且双句不押,还可以说单句押。所以蒙对的机率多些罢了。 “坎其击鼓,坎其击缶。泌丘之道,无冬无夏。子之汤兮,洵有情兮。”六句直接抄自《宛丘》。 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泌丘之上,泌丘之下”改自“宛丘之上兮”“宛丘之下”。 “泌之洋洋”直接抄自《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写诗不是不可以引用化用前人句子,但是将两首诗前后拼合起来,然后说是演。然后一点高妙,都没发现。一首56字的诗,属于作者独创的就6个字,两个泌,一句“握椒婆娑”。握椒婆娑”,一看就不符合《诗经》的表达方式。“握椒”《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郑玄笺:“女乃遗我一握之椒,交情好也。”本来是一握之花椒的意思。木心此处将握椒用为“握着花椒”。“握椒婆娑”的意思,握着花椒婆娑起舞。虽然意思也算通顺,但是语感很差。 2.求木心的诗 《关关》的全文翻译关雎① [诗经·国风·周南]② 关关③雎鸠,在河之洲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⑤。 参差荇菜⑥,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⑦寐思服⑧。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 参差荇菜,左右芼⑩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注释] ①关雎:篇名。 它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②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1057年)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统治东方诸侯。“周南”都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诗歌。 《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 ③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 ④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形容它们的融洽。 ⑤好逑:等于说“佳偶”。逑:配偶。 ⑥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⑦寤:醒着。 寐:睡着了。 ⑧思服:思念。 服:想。 ⑨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表达对她的爱慕。 ⑩芼:摸,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 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着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 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 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 又如“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吉《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钟鼓乐之”,又更是“千金难买美人笑”之类的故事的原本。 通过这不知名的作者的笔,我们完全被这朴实恋情和美丽如画的场景感动了。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 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 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3.木心的短诗有哪些要看木心的短诗的话,可以参照木心的诗集: 《西班牙三棵树》 《巴珑》 《会吾中》 《我纷纷的情欲》 《诗经演》 《云雀叫了一整天》。里面总会找到喜欢的木心短诗。 木心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4.木心的诗歌特点木心的诗歌分为哪些种类,推荐几首经典寄回哥本哈根 木心 已经很多年 流行穿蘑菇色风衣 流行很多年 不好说流行 (说什么) 人穿了蘑菇色风衣走在路上 比蘑菇多两只脚 蘑菇圆 人不圆 蘑菇静 人不静 (走来走去) 蘑菇有鲜味 人没有鲜味 人吃蘑菇蘑菇不吃人 我也不吃没有鲜味的人 昨天我在丹麦 作者:木心 蔚蓝终于拜占庭航向绸缪你卸尽诗章, 余亦识众星如仪罗盘在握嗟夫圣城覆灭, 迟来者半世飘流所遇紫霭沉沉中途岛呵. 预言吗我能,你预言荣耀降临必在二度, 除非眉额积血的独生子换了新父,我预言. 恺撒海伦米开朗基罗都曾长脚蚊过来的么, 平素拒事体系的我盈盈自限于悲喜交集, 竟然伸攀信仰,翡翠怀疑指环蔓卷的手. 吁,形亸貌衰心绽智扬,夜阑记忆大明, 圣苏菲亚殿堂未启柏拉图院门未掩,那时, 啼唱啼唱那株金打银造的树上璀璀璨璨, 那只人工的鸟闪烁其辞便是一样的我. 5.木心大心情这首诗的意思哪有你这样你作者,春阳篇幅短小,确是抒情诗的内在律令。 历史上,淳熟的格律诗大抵简洁。唐人五七律绝,八句,四句,宋词长歌慢曲鲜见超过二十句,遑论小令,再看波斯哈雅姆的四行诗,商籁体,更有日本俳句。 帕斯就此曾经说:“由简单音节构成的诗,其复杂性决不亚于《神曲》或《失乐园》。”诗集《西班牙三棵树》中我最喜爱的短章,是这首JJ:十五年前阴凉的晨恍恍惚惚清晰的诀别每夜,梦中的你梦中是你与枕俱醒觉得不是你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梦中哪有你,你这样好哪有你这样你读罢,无言。 再三再四读,总要一次次停下,犹如美好面容显现的那一刻,或在乐音间隙,给自己全然的静默。诗的题目,是两个大写的英文字母的并置,成符号状,中有间隙——我与你。 出声念,汉语没有这读音。汉语诗歌描述思念,经验丰富,作者借字母作题,于是和同类汉诗显现距离:矜持的距离。 十二行,字句轻捷,六小节,六十字。其中四字一句六行,占全诗行数半。 第一节两行皆为四字一句,其余四节,每节的两句中一句是四字,第三、六节各以一个逗号,将其第一句断开。前三节,分别用一个现代汉语的“的”,大体齐整,有规律。 四字成句比较稳定,成语以四字为主,来源深远。《诗经》大多四字,四言诗的发轫,远早于五言七言,取效风雅,文约意广,比笙箫琵琶,四言如琴:十五年前阴凉的晨记忆的枝杪,流落生机,以眼前为结点上溯十五年。 “阴凉的晨”,“晨”与“沉”同音,音节短促,轻击时光,停在彼时。恍恍惚惚清晰的诀别诗文中的生离死别,多见,生而“诀别”,词语即显寒光。 “清晰”对应“恍惚”,是这诀别的镌刻之痕,刻入时光。“诀”在“别”前,恍兮惚兮,“别”在“诀”后,刻骨铭心。 每夜,梦中的你梦中是你“每夜”……“梦中的你”,也多见,要紧的是下句,仅易一字:“梦中是你”,大伤恸,然而语气极轻,极轻,犹如梦中自语,几不出声——尤为悲恸,但悄无声息,诗人不用重音。从“梦中的你”到“梦中是你”,“你”在第三节诗中连续现身,是不在场的“在场”,诀别后的“到来”。 与枕俱醒觉得不是你另一些人扮演你如我梦中梦在枕,醒,是在枕上。“枕”何尝入梦?“枕”何来“醒”?何其触目惊心啊!“与枕俱醒”——有位俄国公爵曾对屠格涅夫念普希金诗句,然后说,假如能写出这样的诗,我愿割去自己两枚手指。 醒,残酷无情,“觉得不是你”。理智提示,“你”不在场,“觉得”,不是判断,是对梦的怀疑,然而不甘心,不甘心在梦中或醒来的一刻,“不是你”。 于是“另一些人”,注意:“扮演你入我梦中”。此下的诗句,便是“我”醒时的自语,还是关于“你”:哪有你,你这样好哪有你这样你喃喃的结语,最后七字、六字,钻石般的光芒渐次闪烁,又如乐曲终了,重复的音节:“哪有”出现两次,“这样”出现两次,“你”出现四次,俱皆口语,平凡至极。 在我们读见的汉语中,见所未见,在爱与思念的表达中,闻所未闻:“哪有你这样你”——哪有“诗”这样“诗”!是的,我们从未在汉语诗句中读到如此性状的表达——“你这样你”。相爱之人的全部关系,成为词语的关系、节奏的关系,直接成为诗,反之亦然。 木心先生作诗,亟擅于使极度抽象与极度具象,不分离,“意义”即“去意义”,“无意”即“有意”。“你”,作为称谓,马丁.布伯称之为“原初词”,原初词一旦迸发,即玉成“存在”。 假如我们视上帝为“永恒之你”,这首诗可否即是对信仰的确认?诗是人类试图跳出“我-它”关系而步入“我-你”关系的永恒挣扎,诗于焉成为存在的证言,“与你诀别”,“我”进入诗。“诗在话语的空间相互追逐”(让.贝罗尔),作为语言中的语言,一首诗常被认为永未完成。 木心先生的诗,总使我感觉有什么存活下来。绝好的诗在被写出的一瞬,神性显现,读诗人因之灵魂出窍。 我们过去所能阅读的汉语新诗,依然存活在我们心中么?我常怀疑它们的作者是否写“对”了,竟或是否是“诗”。诗人,要看他运用词语焕发事物本真的魅力,也看他以事物的本真,如何焕发诗句的魅力,在木心先生那里,我看到,这是他天然葆蓄的能量,也是他轻而易举的能力。 帕斯:“为了体验一首诗,我们必须理解它;为了理解它,我们必须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它——把它变成一种回声、一片阴影,把它变成无。”请再次阅读这首短短的小诗。 《木心诗七首细读》之一,自《读木心》,孙郁、李静编。广西师大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