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描写贡嘎雪山的诗句诸如《泰山吟.谢灵运》、《咏南岳衡山.李白》、《华山歌.刘禹锡》、《归嵩山作.王维》等。 单就风景本身来说,藏区高原雪山要比中原诸岳壮丽得多,至少说风格完全不一样。如下面华山、贡嘎山冰川侧的对比(渣技术勿喷)。 如果诗词中对高原雪山的描写偏少,是可以合理解释的——毕竟诗人们主要生活在中原地区。 但题主(相信包括大部分知友)从未听说过有关高原雪山的诗词。毕竟从唐朝开始就和吐蕃(西藏)建立了姻亲之好,新赞普即位,还要请唐天子“册命”。两地区人民肯定存在交流。另外,像川西地区的藏区和成都比邻而居,亦有诸多名山。但如居住在锦官城的杜甫同志,顶多也只是远远围观了下“窗含西岭千秋雪”。追求遍历名山大川的文人墨客似乎从未 涉足过雄浑的雪山高原。 2.关于描写冰川,贡嘎山的诗歌毕竟从唐朝开始就和吐蕃(西藏)建立了姻亲之好。 单就风景本身来说诸如《泰山吟、《归嵩山作.谢灵运》,还要请唐天子“册命”、贡嘎山冰川侧的对比(渣技术勿喷)、《咏南岳衡山,顶多也只是远远围观了下“窗含西岭千秋雪”.刘禹锡》.李白》,至少说风格完全不一样、《华山歌。 如果诗词中对高原雪山的描写偏少.王维》等,藏区高原雪山要比中原诸岳壮丽得多。 但如居住在锦官城的杜甫同志,新赞普即位。如下面华山,像川西地区的藏区和成都比邻而居。 两地区人民肯定存在交流。追求遍历名山大川的文人墨客似乎从未 涉足过雄浑的雪山高原,是可以合理解释的——毕竟诗人们主要生活在中原地区。 但题主(相信包括大部分知友)从未听说过有关高原雪山的诗词。另外,亦有诸多名山。 3.形容“色达”的诗句有哪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____惠能《菩提偈》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____苏麟《断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____罗隐《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____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____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___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____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____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陆游《游山西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____杜荀鹤《小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__杜甫《望岳》。 4.关于雅安的诗句雅安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在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众多的文人因雅安的景而留下不少笔墨。 也许在你的记忆中只留下“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千古佳句, 却不知, 翻开历史这本厚重的书籍,有关雅安的诗词原来这么的丰富! 金鸡关 《过金鸡山》 文 同 峡束几重烟 ,山分数尺天 。 岩猿与溪鸟 ,一似过飞仙 。 注:金鸡山即金鸡关 。 5.描写宽窄巷子的诗句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该诗出自傅以渐的一封家书,其白话释意为:千里写信来只是为了一堵墙,让他三尺怎么了?万里的长城今天都还存在着,就是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这封书信被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傅以渐在水城被尊称为傅阁老,傅姓也成为水城响当当第一大姓。 扩展资料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六尺巷典故主角。 邻居吴氏,历史未载明其身份,一般多认为是经商或读书的平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尺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尺巷 6.描写岷江的句子岷江水,它不曾忘记 作者: 浦敏艳2016年09月06日阅读: 25 次抒情诗 211年 我走过你的身旁 从阿坝洲下来的岷江呵 水声滔滔 仿佛把流年岁月的苍桑 已经遗忘 醒目的“5·12大地震遗址”碑 却像黑夜中的眼睛 无声注视着川西大地 你怎能跳过213国道上那道伤口? 震成半截的百花大桥 堰塞湖耸立着没到楼顶的房子 高山之巅倾泻而下的泥土流 和泥土流下埋葬的轿车 以及一群曾经鲜活的生命 震落的巨石 滴血的颜色刻着“5·12” 羌族人的羊头 躲在雕楼的屋顶哭泣 痛楚的裂痕与饰纹紧紧缠绕 大地不会忘了 几年前的那个时刻 岷江水怎会忘了 那山崩地裂 5月12日下午2:28 全国人民为之揪心的时刻! 川西大草原上的金雕 越过岷江上空 奋力翱翔 激越嘶鸣 乌云追逐大雕而去 当我踏上映秀那片土地 却惊诧山恋重换了日月 大地铺满锦绣华章 你见那民居簇新亮丽 格局整齐统一 街容焕然一新 绿树鲜花环绕 那尔玛人的屋顶 不仅仅悬挂着 炎帝时代代代相传的羊头 他们如此心照不宣 如此发自肺腑 齐刷刷地遍满了五星红旗! 所有的高炮广告、灯箱、楼顶门头 写满了感恩戴德的语句! 他们只怕不足以表达 它们如此真挚、率直 不含半点杂疑 不含半点犹豫…… 容我的眼里含下泪吧! 岷江水静静地流呵 它一定见证了一段历史 一段黑暗苦难到光明重现的历史 岷江水呵 它的怀抱里依偎着它的子民 这段历史 它永远铭记 一定会告诉每一个子民的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