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宋诗选注》序(节选)br【答案】【小题1】假如后来的诗歌创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或创作能力不足)(2分),那么前代诗歌的造诣很容易致使后人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2分),从而影响这一代的诗歌创作成就(2分)。 【小题2】宋人主张合中求异,明人主张拘守成规(2分);宋诗创作从立意、字眼和句法等小的方面来说比唐人更透彻和工稳(2分),而在整个艺术方向上没有转变,仍落入唐人窠臼(2分)。 【小题3】宋诗大规模发展了诗歌创作把“流”错作“源”的危险倾向;并把这样的倾向理论化;并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 (每点2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需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这种挑衅”指的是上文“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也就是说后人的诗歌创作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则“接受不了这种挑衅”,就是指后人的诗歌创作没有突破,无法超越前人;“那末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结合后文作者以唐诗宋词为例进行分析的情况来看,应指“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问题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筛选出相关内容,归纳总结出答案。本题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一、二两段,第一段中作者说“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是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第二段中作者说“‘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这是宋人的话,已经让古人作了主去,然而还努力要‘合’中求‘异’”从这些内容可总结出宋人的观点;第二段中作者写道“‘曹、刘、阮、陆、李、杜能用之而不能异,能异之而不能不同’——这是鄙薄宋诗的明人的话,只知道拘守成规,跟古人相‘同’,而不注重立‘异’标新了”可总结出明人的观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的第三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一句话,是总述,所以本题的答案可从第一层中总结,作者说“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展”,表明宋诗的一个不良影响就是“把‘流’错认为‘源’”;“具备了明确的理论”,表明宋诗把“把‘流’错认为‘源’”形成了一种理论;“变为普通的空气压力,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表明宋诗的不良倾向影响了后代的诗歌。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关于一首宋词,其中有:错这首词名字叫:“钗头凤”,是陆游写给表妹唐琬的。 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赵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 原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回陆游的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3.宋词里有一首上片结尾是: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南宋山阴(今浙江沼兴)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阕《钗头凤》: 其一: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1)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2)借代;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 (3)“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解为“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亦可)。 5.古代诗词中铸错一词有什么来历据宋•司马光《资治 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和五代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神告罗宏信》记载:唐魏博节度使罗绍威 因本府牙军骄横不可制,而请朱全忠的士兵尽杀牙军,然自此以后魏 博衰弱不振,被朱全忠所凌制。 绍威对此很后悔,对亲信说聚六州四 十三县铁,打一个错,不能成也。”错,即钺,一种打磨铜铁骨角的工 具。 罗绍威把自己的失误比做聚六州铁而不能铸成的大错,后因称失 误为“铸错”。宋•方岳《旧传有客谒一士夫题其刺……》:“铸错空靡六 州铁,补鞋不似两钱锥。” 清•陈苌《挽姜西溟》:“晚入承明数未奇,那 知铸错不堪追。”清•顾炎武《山海关》:“七庙竟为灰,六州难铸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