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有关描述数学诗句我国古代诗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的瑰宝.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中,有的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享受. 一.数学入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这是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这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写的一道《麻雀》诗.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员,饱食终日,贪污腐败,反对变法,故把他们比作麻雀而讽刺之.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这是清代纪晓岚的十“一”诗.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为题作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很快吟出一首,写了景物,也写了情态,自然贴切,富有韵味,难怪乾隆连说:“真是奇才!” 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 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枝枪. 清末年间,鸦片盛行,官署上下,几乎无人不吸,大小衙门,几乎变成烟馆.有人仿邵雍写了这首启蒙诗以讽刺. 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去长安求取功名,时隔五年,不写家书,心有休妻之念.后来,他写了一封难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卓文君接到信后,拆开一看,只见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后深受感动,亲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长安.从此,他一心做学问,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二.诗歌趣题 1.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本来与诗无缘,可是清代诗人徐子云竟将「抽象」与「形象」结合在一起,创作出这首数学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诗句的意思是:寺内有三百六十四只碗,如果三个和尚共吃一碗饭,四个和尚共吃一碗羹,就每个和尚都有得吃,寺内共有和尚多少个? “周尽不差争”意即很准确,晚数就这样,一点也不差. 显然这一道代数题,初中生只要稍动脑筋就能解决——设和尚数为x,列出以下的代数式子:x/3+x/4=364,x=624. 2.百羊问题 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一书,有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叫百羊问题.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所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此题的意思是: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寻找青草茂盛的地方.有一个牵着一只羊的人从后面跟来,并问牧羊人:“你的这群羊有100 只吗?”牧羊人说:“如果我再有这样一群羊, 加上这群羊的一半又1/4群,连同你这一只羊,就刚好满100只. ”谁能用巧妙的方法求出这群羊有多少只? 此题的解是: (100-1)÷(1+1+1/2+1/4)=36只 3.李白打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是一道民间算题.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 此题用方程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2x-1)*2-1 〕*2-1=0,解得x=7/8. 4.百馍百僧 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题: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增; 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这题可用假设法求解.现假设大和尚100个, (3*100-100)÷(3-1÷3) =75(人)………… 小和尚人数 100-75=25(人) 大和尚人数 5.哑子买肉 这也是程大位《算法统宗》中的一道算题: 哑子来买肉,难言钱数目,一斤少四十, 九两多十六.试问能算者,今与多少肉? 此题题意用线段图表示,就一目了然. 从图可以看出: 每两肉价是:(40+16)÷(16-9)=8(文) 哑子带的钱:8*16-40=88(文) 哑子能买到的肉:88÷8=11(两) (注:旧制1斤=16两) 6.及时梨果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于1303年编著的《四元玉鉴》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 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 问:梨果多少价几何? 此题的题意是:用。 2.求有关描述数学诗句我国古代诗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的瑰宝。 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中,有的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享受。 一.数学入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宋代邵雍描写一路景物的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这是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 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这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写的一道《麻雀》诗。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员,饱食终日,贪污腐败,反对变法,故把他们比作麻雀而讽刺之。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这是清代纪晓岚的十“一”诗。 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为题作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很快吟出一首,写了景物,也写了情态,自然贴切,富有韵味,难怪乾隆连说:“真是奇才!” 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 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枝枪。 清末年间,鸦片盛行,官署上下,几乎无人不吸,大小衙门,几乎变成烟馆。有人仿邵雍写了这首启蒙诗以讽刺。 西汉时,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去长安求取功名,时隔五年,不写家书,心有休妻之念。后来,他写了一封难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 卓文君接到信后,拆开一看,只见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阑干,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后深受感动,亲自回四川把卓文君接到长安。 从此,他一心做学问,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二.诗歌趣题 1.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本来与诗无缘,可是清代诗人徐子云竟将「抽象」与「形象」结合在一起,创作出这首数学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诗句的意思是:寺内有三百六十四只碗,如果三个和尚共吃一碗饭,四个和尚共吃一碗羹,就每个和尚都有得吃,寺内共有和尚多少个? “周尽不差争”意即很准确,晚数就这样,一点也不差。 显然这一道代数题,初中生只要稍动脑筋就能解决——设和尚数为x,列出以下的代数式子:x/3+x/4=364,x=624. 2.百羊问题 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一书,有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叫百羊问题。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所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此题的意思是: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寻找青草茂盛的地方。有一个牵着一只羊的人从后面跟来,并问牧羊人:“你的这群羊有100 只吗?”牧羊人说:“如果我再有这样一群羊, 加上这群羊的一半又1/4群,连同你这一只羊,就刚好满100只。 ”谁能用巧妙的方法求出这群羊有多少只? 此题的解是: (100-1)÷(1+1+1/2+1/4)=36只 3.李白打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是一道民间算题。 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 此题用方程解。 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2x-1)*2-1 〕*2-1=0,解得x=7/8。 4.百馍百僧 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题: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增; 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 这题可用假设法求解。现假设大和尚100个, (3*100-100)÷(3-1÷3) =75(人)………… 小和尚人数 100-75=25(人) 大和尚人数 5.哑子买肉 这也是程大位《算法统宗》中的一道算题: 哑子来买肉,难言钱数目,一斤少四十, 九两多十六。 试问能算者,今与多少肉? 此题题意用线段图表示,就一目了然。 从图可以看出: 每两肉价是:(40+16)÷(16-9)=8(文) 哑子带的钱:8*16-40=88(文) 哑子能买到的肉:88÷8=11(两) (注:旧制1斤=16两) 6.及时梨果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于1303年编著的《四元玉鉴》中有这样一。 3.小学三年级数学歌谣大全小学数学三年级儿歌 朗朗上口的儿歌,更能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因为儿歌,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概念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收集了一些本年级的儿歌,还加上自编的一些,希望对大家教学有帮助。 一个数除几位数儿歌 先看被除数最高位,高位不够多一位 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不够商1就写0,商中头尾算数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样运算才算对。 小数加减法儿歌(自编) 小数相加减,点要对准点, 用0补末位,方便算减法。 小数大小比较儿歌(自编) 小数比大小,数位要对齐。 首先比高位,相同比下位。 哪个高来哪个大。 牢记在心不忘记。 面积儿歌(自编) 长度一条线,面积一大片; 长度进率十,面积进率百。 解应用题儿歌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四则运算顺序 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 小括号里算在先。 退 位 减 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两步计算应用题 两步计算应用题,读题审题要仔细。 解题一环扣一环,中间问题是关键。 数量关系要找准,计算步骤要理清。 抓住中间带两头,准确答题乐悠悠。 《植树问题》 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 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 商中间或末位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除法运算显神通。 不够商1我来补。有了空位我就坐。 别人要想把我除,常胜将军总是我。 四则运算顺序 括号括号抢第一,乘法、除法排第二, 最后才算加减法,谁在前面先算谁 年、月、日 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总是大。 四、六、九、十一月,30天永不差。 二月份,最特殊,二八、二九来变化。 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 4除年号有余平,整百年号划双0。 记时方法有两种,二十四时和普通。 时间单位排好队,最大单位是世纪。 1世纪,100年;1年等于多少天?平年365,闰年366。 1小时,60分,1分等于60秒。 年、月、日,时、分、秒,相临进率要记好。 计量单位对口歌 小朋友,快排队,手拉手对单位。看谁说得快又对。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进率是10要牢记。 1元得10角;1角得10分,1元等于100分。 长度单位有哪些,相临进率都是几? 米加分米、厘米和毫米。 最大单位是千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米和千米也相临,进率1000是特例。 质量单位有哪些,相临进率都是几? 吨与千克还有克, 进率1000要牢记。 形体单位更容易,相临100是面积,相临1000是体积。 大单位,小单位,大小换算有规律。 从大到小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从小到大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 进率是10移一位,进率100移两位,进率1000移三位。…… 能被2、5、3整除的数 个位是0和5,一定能被5整除。 个位是2、4、6、8、0,一定能被2整除。 各个数位数字和,如果要是3倍数,一定能被3整除 4.数学歌谣1、长度单位:伸开双手是1 米,八字手枪1 分米。 指甲盖儿1 厘米,一粒小米1 毫米。 2、计算歌:计算很重要,处处离不了。 一要看清题,二要算仔细,先乘除,后加减,运算顺 序掌握好!小括号里的先算,中括号里的后算,没做的到的部分要照抄。一步一回头,检查很 必要。 这样做下去,答案肯定错不了。 3、数除法歌:分数除法并不难,除号改乘号,除数要变“倒”,两件事同时做,才能好。 4、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算式要记住,相同加数写前头,乘号跟着加数走,最后写的是个 数,几乘以几是读法,表示几个几相加。 5、解题方法:解比例,好有味。 两种方法我都会!如果比例横着写,外乘外来内乘内。如果 比例竖着写,交叉相乘一定对。 扩展资料: 数学名言: 万物皆数.——毕达哥拉斯 几何无王者之道.——欧几里德 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伽利略 我决心放弃那个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是用来练思想的问题.我 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笛卡儿 数学家们都试图在这一天发现素数序列的一些秩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谜,人类的心灵 永远无法渗入。——欧拉。 5.关于数字的诗句大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 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满江红·写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黄庭坚《寄黄几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6.带数学知识的诗有哪些1、《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遣怀》 唐 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