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张籍的夜到渔家《夜到渔家》 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岩,春风动草衣。 译文: 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时值潮涨,江潮侵入了柴门。回家。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察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蜓伸展,前村还在远处;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断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 【注释】: 这首《夜到渔家》,一本作《宿渔家》。张籍用蘸满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前人较少触及的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题材新颖,艺术构思富有独创性。 春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行旅至江边,映入眼底的景色,萧索而落寞。诗人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时值潮涨,江潮侵入了柴门。诗人在柴门外窥望,发现屋里阒无一人。诗人为何在门外徘徊张望呢?原来他要在这户渔民家里投宿,而屋主人却还未回家。“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渔时 间之长,其劳动之辛苦不言而喻。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看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蜓伸展,前村还在远处;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明夜已降临。“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断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期待已久的渔人大概回来了吧!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2.关于渔家的诗词诗情画意的诗句(一)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情画意的诗句(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小题1:渔家的生活情景是家住在江口,茅舍简陋,江水涨潮已入柴门,渔人打鱼未归。[评分提示:①居住情景:渔家住江口。占1分。②住房情景:渔家茅舍简陋,江水涨潮已入柴门。占1分。③渔人劳动的情景:渔人打鱼未归(或劳动时间长、劳动辛苦之类)。占1分] 小题2:颈联表达了作者急切的心情,作者求宿心切,可是,眺望一下,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蜒伸展,前面的村庄还在更远处,江面上渔船愈来愈少;(2分)尾联与上联的心情正好相反,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因为他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大概是渔人回来了吧!所以两联作者表现的心情不同。(2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句意,分析生活情景。根据诗句对渔家的生活情景的刻画来看,要对第一、二、四句进行解读,从居住地点、房舍情形、距离江水远近和渔人打鱼劳动的情景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语言要简洁。 试题分析: 小题2: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描写人物的心理或心情。要通过句意体味出诗中描写人物所具有的心情,特别是关键词语“深”“远”“稀”“遥见”“动”等,能透露出诗中主人公的心情。诗歌中,常见的表达心情的词语有: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