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菩提树的诗歌

1.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菩提偈》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属于五言绝句。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流传甚广;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菩提偈

(唐)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2.描写“菩提树”的诗句有哪些

1、身是菩提树。 唐 神秀 《偈一》

2、饭猿台上菩提树。 唐 皮日休 《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3、身是菩提树。 清 曾燠 《罗汉松》

4、菩提树杪碧阑干。 宋 戴应魁 《凌源阁》

5、菩提树下清凉。 宋 李石 《扇子诗》

6、僧腊菩提树。 宋 盛松坡 《乌石山僧舍》

7、狸奴倒上菩提树。 宋 释如珙 《偈颂二十首》

8、驴年斫倒菩提树。 宋 释绍昙 《偈颂十九首》

9、善护菩提树有年。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10、誓坐菩提树。 宋 释智圆 《湖居感伤》

11、佛国菩提树。 宋 舒邦佐 《隐几》

12、我惊唤作菩提树。 宋 唐仲友 《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

13、一尘不惹菩提树。 宋 杨公远 《次文长老》

14、庭前双树尚依然,何处犹参无树禅。

一自老卢归去后,年年长结万灯缘。作者:方信孺 (宋)《菩提树》

一、"菩提"简介: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二、菩提山

菩提山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渡舟镇境内,处于长寿城市发展区的中心区域,陆路距重庆主城区63公里。菩提山由西山之望军山蜿蜒至八颗镇分水岭,过麻柳冲岩向东南行4公里,有一山突起,海拔598米在渡舟镇境内,距县城5公里。此山巍峨壮丽。山顶中凹,似一盂仰置。山上筑寨,寨中有庙。寨上井水永不枯竭,其味甘美。

三、菩提山特色:

菩提山名字的由来据《长寿县志》记载:因菩提达摩至此,故名。

明代正德丁卯(1507年)春二月,县进士戴锦认为"东则日出而光临曰晶(县东有晶山)西则日入而光射之曰晶。晶、晶二字实天造使然,若山名菩提,无其意义,应更名为晶山。"从此,菩提山又名晶山。戴锦游罢赋诗一首,诗云:

天畔浮光结一山,山巅佳气动江关。

云牙漱雨寒仍碧,石发梳青老未斑。

策马拂烟寻胜迹,觅龙分水涤尘颜。

高名自应垂千古,岂在空门两字间。

菩提山是长寿老八景之一,历史上由 明僧大智铸铁柱1根,长16米有余,高插峰顶,燃灯于上,夜间灯光四射,远近可见。"菩提山上灯一盏"的诗句,迄今县人老少皆知。其灯柱虽已早废,但灯杆堡的地名犹存。聚集人气的佛门寺院,曾经佛光普照,别有洞天。此外,还有建于宋代时期的定慧寺,远古以来以"古寺炉烟歇,明河下五更。初回尘世梦,忽报晓钟鸣。夜送寒山月,朝惊远水清。欲知深省意,试听此间声"的美景传递着佛门弟子的心声,只可惜现在已看不到它的神韵。现存的东林寺是明代仿宋建筑,其结构遵循佛教传统,寺内佛像雕塑庄重,各类装饰细致入微,济公和尚的传说在此有烙印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及文物价值,天台寺和龙泉寺也都有类似的地位。

3.关于菩提树的诗句

《偈一》年代: 唐 作者: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六祖的“偈”是这样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年代: 唐 作者: 皮日休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

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罗汉松》年代: 清 作者: 曾燠莲社虚无人,留此一尊宿。

岿然同五老,相望须眉绿。想当侍远师,长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树,已非凡草木。仲堪临北涧,僧彻啸南麓。

师也摩其顶,千年缮性熟。无心弄神通,变化骇流俗。

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气作香炉云,声如石梁瀑。

六朝栋梁材,摧朽何太速!《凌源阁》年代: 宋 作者: 戴应魁天风吹铃语不烦,菩提树杪碧阑干。恒河月满三千界,大树云楼五百尊。

辟支腊现赤蛇死,玉局手泽苍苔乾。老僧出定蟠龙吼,唤醒诸寮佛子孙。

《扇子诗》年代: 宋 作者: 李石功德海中游戏,菩提树下清凉。只有登山一醉,啸声分会孙郎。

《乌石山僧舍》年代: 宋 作者: 盛松坡小径通山寺,飞檐抹晓霞。松风惊蝶梦,梵磬杂蜂衙。

僧腊菩提树,禅心菡萏花。诗成因抵掌,飞起欲栖雅。

《隐几》年代: 宋 作者: 舒邦佐隐几香一炷,时于静里求。心源须得得,世路任悠悠。

佛国菩提树,庄园不系舟。忘机吾自信,何必验沙鸥。

《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年代: 宋 作者: 唐仲友的皪光明色照人,枝头已有十分春。我惊唤作菩提树,为是如来幻化身。

《次文长老》年代: 宋 作者: 杨公远久向人间脱俗缘,了无罣碍度年年。一尘不惹菩提树,四大俱空兜率天。

闲爇篆香供鼻观,静翻贝叶养心田。推敲对景清吟处,应是浑无蔬笋篇。

4.弘仁大师关于菩提树的诗词

是弘忍大师吧。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

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意尘埃”。

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

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