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边塞的古诗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边塞诗。 2.描写边塞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佛”王维(唐)《使至塞上》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唐)《从军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唐)《凉州词》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曾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曾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就给你这些很经典的吧。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广为流传,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我想你需要知道一下的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并称“高岑”)王之涣 3.古代写边塞的诗如出塞这首诗四大边塞诗人 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你可以按人名去搜索其诗歌高适 (700-765),字达夫.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岑参(715—770),南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李颀:(690?— 751?),赵郡(今 河北赵县)人,长期 居颍水之阴的东川别业(在今河南登封).偶尔出游东西两京, 结交当代文士.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不久任新乡尉.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 因辞官归东川.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可与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相颉颃;描写音乐的诗篇,亦具特色. 他在唐代诗坛地位颇高. 【主要诗作】 送魏万之京 古从军行 古意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王昌龄(六九八-约七五七),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4.【有哪些边塞诗人【边塞诗人】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后代称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他的七绝与李白的并称为"双璧".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他的闺怨,宫怨诗也有很多佳作.现存王昌龄诗180多首.其中, 五七言绝句几乎占了一半.高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如《燕歌行》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卒年月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青年时期,性格豪迈,多才多艺.他会写诗,又会唱歌跳舞.《唐才子传》说王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是盛唐的边塞诗派.存诗不多,以《凉州词》最为著名.崔颢(704 —754),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进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从崔颢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早年曾漫游江南一带,也在长安和洛阳居住过.开元后期在河东节度使幕中任职,到过幽燕河朔边塞之地.李颀(690 -751 ),颖阳(今河南省登封县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中进士,任新乡县尉,久未升迁,辞官归隐.他的边塞诗及描写音乐的诗和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的赠别诗,都很有特色,激昂慷慨,富于艺术的感染力.他擅长五古及七言歌行,七律虽只留存几首,但也写得很有气势.他广交游,和王维,綦毋潜,高适,王昌龄,卢象均有唱和.【边塞诗】王昌龄 评论塞下曲四首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钱起 评论卢龙塞行送韦掌记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耿湋 评论塞上曲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张籍 评论横吹曲辞·出塞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裴说 评论塞上曲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王之涣 评论横吹曲辞·出塞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司空图 评论塞上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周朴 评论塞上曲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常建 评论塞上曲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武元衡 评论出塞作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虽云风景异华夏,亦喜地理通楼烦.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谒明光一报恩.李颀 评论古塞下曲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刘得仁 评论塞上行作乡井从离别,穷边触目愁.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雁举之衡翅,河穿入虏流.将军心莫苦,向此取封侯.王贞白 评论入塞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杜荀鹤 评论塞上伤战士战士说辛勤,书生不忍闻.三边远天子,一命信将军.野火烧人骨,阴风卷阵云.其如禁城里,何以重要勋.齐己 评论送人游塞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李昌符 评论书边事(一作边行书事,一作塞上行)朔野烟尘起,天军又举戈.阴风向晚急,杀气入秋多.树尽禽栖草,冰坚路在河.汾阳无继者,羌虏肯先和.于鹄 评论塞上曲(一作出塞曲)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贾至 评论出塞曲万里平沙一聚尘,南飞羽檄北来人.传道五原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秦.杨炯 评论出塞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郭震 评论塞上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 5.描写边塞的诗1、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朝代】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白话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2、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 【朝代】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话翻译: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3、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话翻译: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4、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白话翻译: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5、出塞二首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白话翻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6.描写边塞的句子,不要诗奔流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云相连,玉门关孤零零的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要用那哀怨的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7.【谁能告诉我托物言志的诗五首,边塞诗五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五托物言志的诗: 1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2 爆竹 明 黎淳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3卜算子 咏梅【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4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5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边塞诗: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益《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 牧马群嘶边草绿.《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边塞风光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唐)卢纶 (一)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田园诗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王维 竹馆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童年;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添加评论 小儿垂钓(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伦, 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 《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