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文也的意思

1.诗篇37

【诗三十七1】「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

〔吕振中译〕「〔大卫的诗。〕不要因作坏事者而心怀不平,不要羡慕那行不义的。」

〔暂编注解〕“不要……心怀不平”。不要发怒、生气或愤慨。

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不要因恶人表面上的胜利而烦恼(见箴24:19)。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克服烦躁,因为烦躁会使我们视觉模糊。况且当我们对罪人生气的时候,就无法帮助他,同时自己也犯了错误。

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见箴3:31;23:17;24:1,19;参诗73:3。本诗以箴言体开始,并继续保持这样的体裁。

1-11 诗人劝勉义人在极迷惘的时候仍须信赖神:义人看见恶人万事亨通,自然心怀不平,甚至满肚子嫉妒;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谨记神是唯一的倚靠,而且有一天,恶人终必遭受惩罚(2, 9-10)。

2.应该如何更好的理解圣经中诗篇15篇和90篇经文的意思

诗篇15 神呼吁他的子民过圣洁的生活,在这篇诗里,告诉我们十个原则,使我们知道当如何去行。

我们生活在那些道德败坏的恶人之中,我们的道德标准不是从这个罪恶的社会而来,乃是从神而来的。(其他有关行为的标准可参考赛33:15;56:1;弥6:8;哈2:4和可12:29-31。)

诗篇90 神人摩西的祈祷 摩西很可能是在神惩罚以色列人不信的罪、使他们在旷野漂流的四十年期间做的这番祷告(申 8:15)。以色列整整一代不信的人都在这期间倒毙在旷野中(比较7~11 节;参民14:22~33)。

摩西认识到是他们的罪孽招致神的惩罚,便祷告求神重新恩待赐福以色列民。

3.关雎古诗意思

关雎古诗意思: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原文:

《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扩展资料:

诗文解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4.诗篇119经文是什么意思

诗篇119篇整篇经文,是基督以天父上帝仆人的身份,来反应神成为人的青年时代他内心的呼声,反应了耶稣对上帝律法何等喜爱的心声,又藉此预言将来。

诗篇119篇整篇经文,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青年时代的预言和心声。 预先看明未来和掌管未来的基督,知道成肉身之后将在青年时代必经历的困苦、微小、孤独、羞辱、苦难和一切的遭遇。

知道他成全赎罪救恩以后的教会对待上帝律法的光景和末后教会对待律法的光景。 制定律法、颁布律法、喜爱律法、乐意遵行律法的基督,预先看明将来必有奸恶的人兴起来,要践踏和废弃上帝至尊的律法,对于这一切,基督以他的律法、法度、律例、训词、典章为主题,就预先藉着先知君王大卫的口向世人、向他的选民们发声。

扩展资料: 诗篇主题: 人在苦难之中──上帝施行拯救 这就是《诗篇》从整体上所体现的主题。在这些神圣的诗篇中,听到的不仅是希伯来人,而且是全人类向上帝发出求救的呼声:看见全能之主伸出来施行拯救的手。

怪不得多世纪以来,《诗篇》一直为犹太人和外邦人提供了私下祈祷和公众礼拜的材料,用作希伯来圣殿和会堂的仪典。 谈一下希伯来人对《诗篇》的运用是很有意思的。

《诗篇》很早就成为他们私人生活和公共礼拜献祷的用辞。 圣典崇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由圣诗班应答轮唱《诗篇》,或由唱诗班和会众以应启形式吟唱《诗篇》。

大卫为此树立了榜样。 当约柜运进耶路撒冷新设立的帐幕时,大卫把一首“称谢耶和华”的诗交给亚萨和他的兄弟们。

根据密西拿和塔木德经记载,一周的每一天都规定了一首诗篇,在每日献祭结束,倾倒献祭的酒时吟唱。 有一些诗篇是特别选出来供大节期使用:诗113-118篇用于逾越节;第118篇用于五旬节,住棚节和奉献典礼;第135篇用于逾越节;第30篇用于奉献典礼;81篇用于新月,并同29篇一起用于当日的晚祭;诗120-134篇用于住棚节的第一夜。

在会堂中每日的祈祷代替了圣殿的献祭,每日的礼拜仪式尽量与圣殿的相似。圣殿毁灭以后,诗篇就作为祷词与律法和先知书一起宣读,从而在公共礼拜中提供了与上帝不断交往的工具。

一些诗篇特选作为特殊场合的用诗。《诗篇》第7篇用于普珥节;第12篇用于住棚节第八日;第47篇用于新年;第98篇和104篇用于新月;第103篇和130篇用于赎罪日。

百姓均能背诵以下伟大的诗篇,就是用作公共感恩之词的诗篇104-106篇,111-113篇,115-117篇,135篇,及145-150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篇。

5.“诗”字的含义是什么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扩展资料

诗歌流派

1、新国风

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2、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运动”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3、公安派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

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4、花间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