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好唐诗版本选本

1.唐诗的选本哪个版本最好

《唐诗选》 系新中国第一部唐诗权威选本,由文学所集体编写,历经坎坷才得以面世。

早在1962年,由余冠英、钱钟书、王水照等5人编选。正值知识分子的短暂春天广州会议之后,故提出的原则是“方方面面、不求平衡、不讲照顾、只选好诗”。

1966年初稿完成,“**”山雨欲来,文学所全体被下放干校,出版希望被无情地扑灭,直至1975年评法反儒,才获准回京“三结合”,与北京维尼纶厂工人共同修订。钱、王均未参加,另由吴庚舜等加入,于1977年定稿出版。

选诗630多首,130多家,较《三百首》增加约一倍,得以纠正其不少缺点。首先是在初、中、晚唐做了大量补充。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珠英学士(沈佺期、宋之问等)及陈子昂复古派均有体现。中唐对韦应物、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大历十才子以及贾岛、元结、李益各派亦均触及,特别是李贺由无到众(21首),这可能与**喜欢“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有关。

盛唐诗方面,也补充了李白的古风59首及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同样中唐诗补充了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等,晚唐诗除扩充了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的篇幅(特别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并有皮日休、杜荀鹤的讽论诗,及韩偓、韦庄、郑谷、许浑、张祜等百花齐放。并有作者小传和注解。

已基本概括了唐诗全貌。

2.怎样选择唐诗选本

作诗难,选诗亦不易。

自唐以来,选本达数十种,但能通行者不多。原因如纪晓岚所说:“求诗于唐,如求材于山场,各肖其人之学识。

自明以来,诗派屡变,论唐诗者亦屡变,各持偏见,未协中声。”即是说选者偏狭,各持己见,不够全面。

笔者认为,所谓全面,应包括五方面:一是全面表现时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都要有。二是要全面反映作者的面貌,一个作者的诗风是多方面的,如李商隐以绮丽著称,却也有《韩碑》这样的雄浑之作。

三是要全面反映名家、名篇和名句,有些作者不是名家,却也有传世之作。四是要反映不同读者的要求,即能雅俗共赏。

五是评注要全面反映作者和诗的优缺点、疑点。 达此要求,确属不易,差近的通行本有四种,兹简评如下。

《唐诗三百首》 相对全面,但编选比较保守 选者孙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进士。自序选诗原则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诗》,选脍炙人口之作,作为家塾读本,确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

共选77家,诗302首。以盛唐为主,达150首,尤以李白、杜甫、王维三家居多,选了98首,几达全书的1/3。

其次是田园派的孟浩然,边塞派的岑参、高适、三王(王昌龄、王翰、王之涣)。中唐则突出韦应物、刘长卿,在10首以上,白居易虽只选6首,但有《长恨歌》、《琵琶行》等长诗,亦见其重。

晚唐则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多。对于小家名篇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也曾顾及。

大致代表了唐诗概况。 该书最大的缺点是,正值乾隆文网密织时代,选者不能不谨小慎微。

故虽多选李杜,但不选杜甫的三吏三别,李白的古风59首,白居易的《秦中吟》、皮日休的《正乐府》等讥讽时事之作,更不敢选了。此外受沈德潜影响,以雅正为宗,故冷峭的李贺诗,一首也不选。

清新婉畅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未选,使这被闻一多盛赞“诗起六代之衰”的杰作,与读者失之交臂。

3.迄今为止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是哪部

是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

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幵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1200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48900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1928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 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选入唐代77位诗人的作品,收录诗歌311首,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 他选编《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编辑完成。

《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雅俗共赏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4.历代诗歌选哪个选本好

林庚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既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又是一部自成体系的优秀教材。自1961年出版后,深受教师、学生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多次重印;1988年,荣获国家教委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林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又是卓有成就的学者,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中国古典小说等诸多领域造诣极深。这种集诗人、学者与教师于一身的人生经历,使他在编选《中国历代诗歌选》时有如大匠运斤,使这一诗歌选本既富有诗人的灵性,又富有学者的卓识,同时也深具教师的匠心。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中文系中国诗歌选课程编写的教科书,考虑到课堂讲授的实际需要及同学们的自学时间,全书共选诗(包括词、曲等)一千首。

望采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