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什么是比,赋,兴满意答案好评率:0%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诸侯国15个地区的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贫民,也有个别贵族;主题多是情歌和表达对生活的哀怨;一般在田园、山野歌唱;个人唱或男女对唱。相当于现在的民歌 雅,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正统音乐,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主题广泛,有赞美、有讽刺、有抒情,但没有情歌;文人雅士相聚时唱和的音乐。 颂,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作者应多为专业人士;主题为赞美统治者的功德;多在高堂大庙中演唱,在演唱时配有舞蹈。 “赋、比、兴”是学者总结出的《诗经》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就是比喻,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2.诗经都有什么,含义是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简介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3.【诗经中《木瓜》的含义】《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参考资料:百度。 4.诗经中 赋 是什么赋、比、兴的按表现手法分的。 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5.诗经中 赋 是什么释义 赋: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比喻。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赋 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6."诗经"中的"经"是什么意思恰恰圣诞492 :你好。 【经】: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经。易经。经书。经卷。经文。经义。经传(zhu刵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内经。 【经典】: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诗经》共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尊位经典,此后,才称为《诗经》。 称【经】者,有易经、尚书、诗经、礼经、春秋也合称《五经》。 道家有老子《道德经》、《南华经(庄子)》等。 佛家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维摩诘所说经、大品般若经、波若婆罗密多心经、大般涅槃经等等。 7.诗经中的六义是什么,分别有什么意思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2.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3.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4.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5.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6.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