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问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聚焦凝练、形象、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动态化的词语。 阅读诗歌,对这类词语,要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示例1、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用生花妙笔,写出了特定场景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写残阳用“铺”而不用“照”,是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差不多是贴着江面平射过来的;同时,用一“铺”字还表现出了夕阳的柔和与安详,赋予残阳以人的灵性。 示例2、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临发又开封”这一富有包孕性,耐人咀嚼的动作,使得这句诗具有了穿透千古的力量。由于是让人捎信,加以时间“匆匆”,所以,当捎信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重要内容,于是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这一“开”字,该是何等地沉重。总结:一、动词在诗歌里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神奇作用。 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而诗歌语言的"凝练"特点在动词的应用上,也表现的最为突出。 二、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的《扬州慢》),一个“厌”字,包含了多少“沉痛伤乱”情,可谓熠熠生辉。 三、诗歌中的动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透过“开”字,我们完全可以想见作者的神态。 动词品评练习:1、分析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中“递”“窥”的作用。2、杜甫《江村》的起句“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中的“抱”字的功用赏析。3、李白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两句诗中的“卧”字,古人称为“神来之笔”,请赏析。 4、下面是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的两句诗“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中的“摇”与“滴”的运用,有何妙处?请解释。 2.高考诗词鉴赏中的常用语言诗歌鉴赏的常用答题语言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qian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象的部分。 水**融:紧密结合在一起。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排比,比拟,设问,反问。 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特色有哪些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4.高考诗词鉴赏,怎样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该怎样组织答案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清新。 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也称质朴。 表现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如画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宁静,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 (3)绚丽。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 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本来是一次生活中常见的离别,经过诗人那特有的奇幻绚丽的语言,便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体,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般的幻境。 (4)含蓄。 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托事于物,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便戛然而止,不再多说一字,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 (5)简洁。指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十个字便将幽居的特点托出。 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仅十个字即写出了环境的清冷,钩勒出空旷寥廓、幽寂冷漠的背景。 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十个字突出垂钓老人孤独傲岸,抗风斗雪的傲然之气和不屈精神,把诗人虽在逆境之中,虽觉孤独寂寞,但决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展露无遗。这些作品均是简洁的典型。 (6)作者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所导致的语言特点。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清新空灵;李商隐的诗瑰丽含蓄。 (7)诗歌所表现的流派所具有的语言特色。现实主义诗歌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并按照生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的描写生活,表现生活。 真实地反映现实,针砭时弊。如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的作品。 浪漫主义的诗歌则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感情热烈奔放,语言绚丽多彩,想象瑰丽神奇,多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李白、李商隐、李贺等人的作品。 宋词中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其作品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守音律。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广阔,风格多样,旷达洒脱,慷慨激昂。 [2] (8)诗歌的修辞手法所具有的语言特色。 以上鉴赏手段并不是关于诗歌语言特色的唯一描述,常见的分析方法还有:从语言的形式、表意和意象等层次进行分析的方法。 但由于中学教材采用上述分类方法,并且此种方法较为全面,所以广为流传。 5.高中期末复习诗歌如何鉴赏诗歌鉴赏复习一、诗歌类型(一)山水田园诗 特点:1、以描写意象为主(意象包括景、人和场景),常用白描手法。 2、景物中蕴藏诗人情感(借景抒情)。 常见景物氛围:宁静/幽静/静谧,优美,闲适自然,生机盎然。 常见思想感情:a、热爱大自然。 b、对闲适的隐居(或者农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C、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暗讽。 D、寄寓作者对生活、人生的独特感悟。 例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接舆,春秋时期的隐士,狂放不羁。曾经用狂歌的方式劝讽孔子。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2、简析颔联尾联人物形象特点。3、全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分析:题目问写景的特点,其本质是问诗歌从哪些角度写景。常见的写景角度有:虚实、动静、远近、俯仰、色彩、视听、白描与渲染等。 类似的问题还有“写景的角度有哪些?”“从写景角度对全诗进行分析”等。另,即使题目未要求分析,最好还是简单分析一下。 答案:诗歌的写景特点有: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诗中“寒山”“柴门”“渡头”“落日”“孤烟”等景物是静止的。 “秋水潺潺”“暮蝉”等景物是动的。宁静的山林中只有水声和蝉鸣,更反衬出山林的寂静。 b、由近及远。诗人先写近处的山林与流水,再写远处的渡头,落日,孤烟。 景物层次分明。 2、答案:a、颔联刻画了一位年事已高,神态安闲的隐士形象。 从“倚杖”可以看出诗人上了年纪。从“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位隐居山林闲适恬淡的隐士。 b、尾联刻画了裴秀才狂放洒脱的狂士形象。诗人用楚狂接舆形容裴迪,渲染其狂士形象。 “狂歌”也能看出裴秀才狂放不羁的形象。 3、分析:根据对作者的了解以及题目的“辋川闲居”可以推测诗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又“送裴秀才”可以看出对朋友的友情。 答案:表达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 诗人描述了一副幽静美丽的山居图画,并且倚杖、听蝉、送友,陶然自乐,可以看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从依依相送与用“接舆”赞赏友人可以看出诗人与朋友真挚的友情。 (二)边塞军旅诗1、常见景物氛围:壮阔,雄奇,瑰丽,苍凉/荒凉,萧瑟。2、常见情感: a、表现边疆将士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豪情,以及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战斗精神。 b、抒发诗人报效祖国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理想。 c、表达诗人(或战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d、对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讽刺。(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1、分析:这道题考察学生信息提取的能力。从题目和诗中的边塞特有的地名和景物都可以看出。 要求学生对边塞常见地名称谓如塞上,玉关,阳关,黑山,燕然山,燕山,阴山,凉州,楼兰,金河。 常见人名如:羌、羯、胡、夷、单于,吐谷浑。 常见事物如:轮台、旌旗、烽火,戍楼,辕门。常见乐器如:羌笛,琵琶,胡笳、芦管、号角,鼓常见音乐如《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有所了解。 答案:诗歌中所描述的金河、玉关、青冢、黑山,都是边塞特有的地名。 马策、刀环都是战争武器。 题目的“征人”也点明了是远征的士兵,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是边塞诗。 2、分析:这个问题其实在问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已经点明了感情是“怨”,降低了难度。 考察学生从景物与场景中分析感情的能力。 分析情感的常见答题模式是:景物 技巧 情感。 如“诗歌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描写了……(具体景物 特点)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答案:诗中写战士年复一年的在边塞频繁调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生活紧张而艰苦。 边地到了三春,依然处处白雪,环境严酷。这些都体现出战士对征戍生活的怨恨。 (三)咏诗怀古诗1、常见景物氛围:荒凉/衰败,苍茫/萧瑟,壮阔,生机勃勃2、常见感情:a、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b、表达作者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 c、借古人生平表达自己的不得志。 d、对现实的批判与劝讽。 3、特征:题目多以“览古,怀古,…史”为题,诗中出现著名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历史事件。(2007年湖北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分析:怀古诗中的写景是为了抒情,最常用的手法是“对比”,以达到或借古讽今,或感叹兴衰等目的。 这两首诗,分别从“惟此”和“惟有”看出对比的手法。 怀古诗中常见对比有三种:a、将永恒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对比。 b。 6.怎样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 7.2017年高考诗歌鉴复习怎样读懂古代诗歌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 一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诗歌鉴赏,主要是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把握。 二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