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徐健顺诗经

1.吟诵关山月(徐健顺老师的调)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②胡:这里指吐蕃。

21.诗人借 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 的情感。(2 分)

22.赏析画线诗句的内涵和作用。(5 分)

参考答案:

21.(2分)思妇 思乡(一空1分)

22.(5分)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清冷苍茫的景象。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吹遍玉门关内外。诗人巧借“长风”把“关”“山”“月”三个相互的意象有机地在一起,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内涵”2分,“作用”2分,语言表述1分)

2.徐健顺的研究方向

徐健顺先生在吟诵的研究上,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广泛地采录各地吟诵调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吟诵的规则,概括为一本六法——声韵涵义为本,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模进对称、文读语音、腔音唱法为六法。他孜孜以求地挖掘吟诵的深层意义,认为吟诵是中国传统唯一的诵读方式,同时也是创作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修身方法、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思维和精神的重要承载方式等。徐教授梳理了吟诵的概念、意义、研究状况、历史与现状等,组织人员搜集吟诵古今文献资料,寻找吟诵在学理上的证据,为吟诵学的建立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此基础上,徐教授促成了一系列吟诵课题的申报,如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与研究”(2011年立项,为“中华吟诵的抢救”子课题负责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汉诗文吟诵资料库”(2011年立项)、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话/普通话吟诵数据库”(2012年立项)、“诗性中国的语言艺术”(“吟诵诗艺”子课题负责人)、“吴语吟诵资料库”(已结项)等,同时也促进了中华吟诵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徐教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吟诵学体系,日渐受到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音乐界、国学界的关注,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徐健顺老师还在吟诵教学法上进行研究与探讨,形成了一整套吟诵教学体系。深为广大学员推崇,为吟诵之研究与传承带来极大便利。尤其为人所称道的是,徐教授对古典诗词的解读,打破百年来西学解释的藩篱,回归到中国文字固有的特征——声韵涵义上,正确解读古人创作意图。当今语言学界奉行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认为语音不具有表意性。徐教授则力主语音的理据性,认为汉语的声音具有意义,每个字的声韵调都有相对固定的涵义,古之作者利用这些特征来表达涵义,所以吟诵之时就能体会古人用心。从声音来体会古人情感,情通古人,往往发人深省,如论证《静夜思》主题不是思乡、《登鹳雀楼》主旨不在表达奋发图强等,听讲之后,无不瞠目结舌,而后拍手称快。徐教授视野广阔,治学严谨,打通中西与古今,开辟出一条古典文学研究的新路径。徐教授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北、河南、湖南、江苏、浙江、贵州、新疆等多个省市培训出数千名中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在教学中都运用吟诵的方法教学,对作品进行声韵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这其中涌现出林美娟、朱畅思、杨杰、黄雄等一批批青年吟诵教学名师。

3.怎样才能朗诵好一首诗歌

诗歌是最常见的文学形式,它以凝练的语言、强烈的感情、飞腾的想象、和谐的韵律、深邃的意境来高度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诗歌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下面首先谈谈自由体诗歌的朗诵。

自由诗是现代流行的一种新诗,其字数、句数、行数、段数、平仄和音韵均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节奏,大致押韵,朗诵时应注意几点:

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诗歌一般融合着饱满而丰富的激情,艾青说“:对生活所引起的丰富的、强烈的感情是写诗的第一条件,缺少了它,便不能开始写诗。”一首诗感情总有一定的倾向,要么雄浑、豪迈,要么哀惋、悲伤;要么喜悦、欢乐,要么愤慨、恼恨…这就形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是一首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篇,它以一种民谣的形式,倾吐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基调是深沉而忧郁的。

理清诗的结构层次。

把握基调后,要进一步对诗歌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分析,理清其情感变化的层次。如《乡愁》这首诗采用了我国民族层层窄窄“”矮矮' 浅浅”分别递进、对比互衬的写作方法“,小小“修饰着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短短的十六行诗就有八个“头”字,显示出鲜明的节奏感。

运用想象,展示诗的意境。

诗歌是以最简洁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并通过典型画面激发读者想象的方式来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朗诵时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加之明朗的思想,饱满的激情,便会展现出“景抒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生动形象,如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意境雄浑而奇丽,朗诵时,我们要通过或轻或重,或抑或扬,高昂豪迈,迂回缓荡的技巧声声传情,步步入境,从而把诗中那种雄浑意境缤纷的形象展示给听众。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富于音韵美的诗的语言节奏是由舒展的音节、恰当的停连、变化多姿的语气共同构成的,把握节奏就是要对诗行中的音节进行恰当的划分,以充满变化的语调表现丰富、具体的感情色彩。如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天上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亮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优美的语句展示着美妙无比的空中幻景,五颜六色,奇光异彩,轻松而舒缓的节奏给听众带来无比美好的遐想。朗诵前要细细品味,渐人意境。

相关
上一篇
诗经童年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