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契合的诗句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2.描写契合的成语珠联璧合zhū lián bì hé [释义] 珍珠联成串;美玉合成双。比喻美好的事物。人才聚合在一起。璧: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 [语出] 《汉书·律历志》:“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辨形] 璧;不能写作“壁”;合;不能写作“和”;“联”不能写作“连”。 [近义] 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群英荟萃”;都可指“杰出的人才”聚集在一起。但“群英荟萃”只可指人;不可用于物;~既可指人;又可指物。 [例句] 这两支队伍联合作战;真是~;一定能给敌人很大威胁。 [英译] a perfect pair 3.关于心灵的契合作文100字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 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如果,佛能让我们今生结成缘, 我宁愿再在佛前虔诚地祈祷五百年。 一直以来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静待庭前花开花落,闲观苍穹 云卷云舒。 那些红尘纷争,静心待观,生命归于自然,亦顺于自然 。今夜,当如水的月光在窗前洒下斑驳的影子,当茉莉的花香在寂 静的夜空里悄然流动的时候,我独自倚栏,待得冷颜瘦,安静地思 考,只为那万世难解的缘。 缘是什么呢?为什么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那么多的人,只有一 个让你过目不忘?为什么仅仅见过一面,你却似曾相识念念不忘? 为什么只是偶然的四目对视,却碰撞出灿烂的火花,让你一生刻骨 铭心?难道,那个人真的就是曾被上帝劈开的你的另一半?难道, 在前世中你们真的曾经有过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在这个世上,没 有无缘无故的开始,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结局,就像冥冥夜空,那些 看似杂乱无章的星星,总是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在这个神秘的 宇宙中,我们总被一些莫名的力量左右着,这就是缘! 传说佛陀弟子阿难在未出家之前,曾在路上遇到一少女,阿难 见之顿时惊为天人,从此茶饭不思。于是佛祖问他:你仅仅见过一 面,到底有多爱那姑娘呢?阿难回答:我愿华作石桥,五百年风吹 ,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只愿那姑娘再从石桥上走过。 尊者可 谓动情之深也,不过就是想再见那姑娘一面,却也甘愿受如此重的 劫,缘的力量可谓动人心魄! 缘和份像一对亲密的姊妹,总是形影不离。有缘有份,这是人 生最大的幸福。 最好的感情,就是找一个能够聊得来的伴。各种话 题,永远说不完;重复的语言,也不觉得厌倦。 陪伴,是两情相悦 的一种习惯;懂得,是两心互通的一种眷恋。总是觉得相聚的时光 太短,原来,走得最快的不是时间,而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快乐。 幸福,就是有一个读懂你的人;温暖,就是有一个愿意陪伴你的人 。指间的流沙,过往的曾经,如烟如云,醉了最美的青春年华,你 是否依稀记得,我们昨日的缠缠绵绵,花前月下的甜蜜相拥?时间 ,留下了远去的背影,渐渐拉伸在白驹过隙的岁月里。 邂逅的美丽 ,只能编织成一页五彩的信纸,谱写了单调的旋律,凑响的那一刻 ,满是深刻回念。 而在这个世上,大多是有缘无份。 就像牛郎和织女,终隔着一 座桥的距离;就像许仙和白娘子,相望而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远 的距离,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我曾问佛:世间为何 有那么多的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 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于是我知道了你是我今生最动 心的际遇,我的出现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明白了,与你相聚的 别后,转身散落一地的离殇,不是执子之手,也不是相依相惜,更 不是相濡以沫,却是相隔天涯。 也许,红尘烟雨随着时间的脚步会 尘封当初的绚烂,却尘封不了对你日思夜想的痴情,哪怕海枯石烂 。在以后的日子里,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 只是,就 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 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终不敌,似水 流年。有多少缘,从相濡以沫转变到相忘江湖;有多少情,从海誓 山盟演变到萍水相逢。 缘来是你,缘去是空;心字好写,人心难懂 。再好的缘分也经不起敷衍,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眼前。 歌可以 单曲循环,人不能错过再现;情可以平平淡淡,心不能视而不见。 在乎你的人不在乎天长地久,更在乎你想不想拥有;原谅你的人愿 意原谅你的一切,因为不愿意失去有你的世界。 其实在这个世上, 能把你放在心上的人并不多。懂得善待才能相守,珍惜当下才配拥 有。 世界所有美好的情缘,最终都要通向一个懂字,若是最终不懂 ,不过是镜花水月,无疾而终。世上不懂的太多,白天不懂夜的黑 ,夏虫不懂冰的寒,鲜花永远也不懂,蜜蜂为什么不能专注于一朵 花。 经历了合合分分的疼痛之后才终于明白,那个一直在你的背后 用默默目光关注你的人,那个一直在你敷衍应付时耐心关心你的人 ,那个在七夕节陪你聊了一天一夜的人,那个为了你舍弃了自己一 切的人,那个痛苦着你的痛苦幸福着你的幸福的人,才是你今生遇 到的最美好的缘,也是你最值得珍惜的人。所谓缘,其实是一种心 灵的契合,缘来缘去,不过是带着镣铐在心尖上的舞蹈。 好好珍惜 这份缘吧,只愿青灯长明,照亮曾经锦瑟年华里,繁华落尽后遗留 唯一长满思念的角落,互相静守着上苍赐予的永恒的爱。 4.表达友好的诗句李白乘舟欲远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年代:唐 作者:韩愈 作品: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内容: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蠢,不能降色辞。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桑榆倘可收,愿寄相思字。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唐.祖咏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行路难五首 【唐】贺兰进明 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君不见西郊云, 日夕空氛氲。群雁裴回不能去,一雁悲鸣复失群。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以升沈中路分。 闭月休花,沉鱼落叶;,貌美如花 静如处子,动若脱兔 空谷幽兰 兰心惠质, 倾国倾城,天下无双。 出得厅堂,入的厨房。 溜光水滑,冰清玉洁,粉面桃花,打动我心,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碧澈双眸,拈花微笑, 樱唇欲动,娴静如月,秀外慧中,倾国倾城, 气质美如,婀娜巧笑,可爱恬淡 ,我心最爱。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5.关于友谊长存的诗句表达“闺蜜友谊长存”的诗句有 1、《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易水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别董大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5.《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十句含义深刻的诗句(诗句、句意、寓意、道理)【题目】题西林壁(宋 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杨万里) 【诗词原文】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