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宫春立春的译文名称: 汉宫春·立春 作者: 辛弃疾 简介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宋词 栏目关键词: 宋词三百首 体裁: 词 年代: 南宋 内容介绍 原文 汉宫春·立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①。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②。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释 [注释] ①春幡:古代立春那天女子剪彩纸为燕形戴在头上,以示迎春,叫春幡。 ②堆盘:古时立春日做五辛盘,用黄柑酿酒,称作洞庭春色。 赏析 [赏析] 这首词用立春日特有物景和风俗,抒发时不待我的感慨,并通过象征隐喻,寄托故国之思。燕子的喜筵,象征南宋小朝廷的安逸享乐,影射“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达官贵族;词人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看到大雁尚北归,而人却留南,真教人痛心疾首。全篇情调哀怨凄迷,寄托作者对国事的忧伤,不是一般的怨春之作所能比。 2.陆游的“汉宫春”这首词如何鉴赏六十年间写诗万首的陆游最想做的并非诗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才是他真正的志向。 而南郑曾让他的志向得以实现,只可惜时间太短了。但那种辉煌却定格在他此后的记忆中,永远挥 之不去,并不时闪现在他的诗句中。 这首《汉宫春》即是如此。 1172年,四川宣抚使请陆游为幕宾。 当时幕府设在南郑,即今天的汉中市,乃军事要地,正是与 金人交战的地方。陆游是三月到南郑军中的。 初到前线,陆游似乎看到了北伐的希望,对前线的一 切都满怀感情地去吟咏。“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词上阕集中回忆军中“乐事”。 所持 的兵器是杀伤力强大的弓箭,所展示的场面是壮阔的古垒纵猎,听到的是胡笳演奏的凄美之音,所 见到的是被大雪覆盖的毡房座座。 总之,边关前线充满着苍凉雄壮的气息,怎能不令亘古男儿沉 醉,这样的豪壮敲击着诗人的每一根神经。 诗人才思涌动,挥墨纵横,龙蛇飞舞,满纸云烟。认定这 里才是施展他男儿抱负的所在,他的才情在这里才能真正施展。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 然”句,虽有自谦之语“人误许”,但“诗情将略”概括此时的诗人多么准确,诗人心里其实也早已照单 全收,“一时才气超然”,一时也豪迈无比! 下阕“何事又作南来”,一句话,豪迈的军旅生活便切换掉了,而转到了蜀中首府成都。 同年十 月王炎设在南郑的幕府宣布解散,南宋北伐自是有始无终。 陆游被委任为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 成都是什么地方?富足、繁华、热闹,元宵节赏花灯,春日百花盛开时万人同乐、消闲狂欢,而置身在 这个欢乐之地的诗人却感到不快乐,常常要“闻歌感旧”、涕泪唏嘘。 对照上阕处极苦之地而能自 乐,下阕则是处极乐之地却极悲。曾经的“诗情将略”今天真的成了“人误许”,虽有一腔报负却无处 伸展。 最后悲又化成了愤,硬硬地抛出“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充满了不服、不甘和一 个军人的骨气!此处的“封侯”“功名”应是借典故班超封侯之事。 “(超)尝缀业投笔叹曰:大丈夫 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得久事笔砚间乎?”班超典中的“立功异域”与 陆游立志抗金复国的大事业相合。词人抒发了时代的爱国最强音。 3.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的诗句汉宫春•立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译文】 春天归来,看佳人的头上,摇曳着美丽的春幡。无端又来风雨,使得阵阵轻寒无法退去。去年的燕子,料想今宵梦里会飞到京都故园。我没有心情说什么,没有忙碌 着去置办黄梅新酒,也没有准备青韭新盘。暗自嘲笑这些春风,忙着吹开梅花,再染绿杨柳,时时忙碌。刚刚抽出一点时间,又来改变镜中人青春的容颜。我心中的 愁思绵绵,无限惆怅,请问有谁能解人间种种情思?我生怕看见花开花又凋残。大雁已先行北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