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原文、翻译,出版社,作者,版次原 文 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① 子兴视夜,② 明星有烂。”③ “将翱将翔,④ 弋凫与雁。”⑤ “弋言加之,⑥ 与子宜之。⑦ 宜言饮酒, 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⑧ 莫不静好。⑨ “知子之来之,⑩ 杂佩以赠之。⑾ 知子之顺之,⑿ 杂佩以问之。⒀ 知子之好之,⒁ 杂佩以报之。” 译 文 女说:“公鸡已鸣唱。” 男说:“天还没有亮。 不信推窗看天上, 明星灿烂在闪光。” “宿巢鸟雀将翱翔, 射鸭射雁去芦荡。” “野鸭大雁射下来, 为你烹调做好菜。 佳肴做成共饮酒, 白头偕老永相爱。” 女弹琴来男鼓瑟, 和谐美满在一块。 “知你对我真关怀呀, 送你杂佩答你爱呀。 知你对我体贴细呀, 送你杂佩表谢意呀。 知你爱我是真情呀, 送你杂佩表同心呀。” 2.诗经:朱熹为什么最爱“女曰鸡鸣”《诗·郑风·女曰鸡鸣》:写了一对贤夫妇。 “女曰鸡鸣,男曰昧旦。” “你听,公鸡打鸣了。” 女人从睡梦中惊醒,伸手理了一下散乱的头发,眼神还是有些迷蒙,声音已是很灵清的了。转过身朝内一看,男人双目炯炯,竟然醒来多时了。 “天就要亮了!”他侧过身揉住了女人的肩膀。“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温柔的笑意从嘴角抿过,女人赶紧起身,退步从架上取过衣服,一件件穿上。“公子,你起来快看,启明星划过天际,灿若桃花,红日即将喷薄而出。” 铜镜里迭出,男子轻袍缓带,立于身后,两袖微风,声色朗朗:“取我的弓箭来!”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公子今天素衣葛屦,可配赤黄骍马。” 男子修整一新,犹如白鹭振振欲飞,女人莞尔一笑,掀帘,吩咐仆从,检视车马,一一齐备。男子跃马挥弓,低头朝着地上的女人大声说:“游凫、云雁,你喜欢哪一个?哈哈……”车身隆隆,呼啸而去。 没有比自由自在驰骋在马上的男人更性感的了。女人垂手侍立,含笑久久。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稍事休息,准备晚宴吧”女人领着仆妇们,走入后院内间。 厨妇们各尽各职,女人洗手更衣。把盏间,她仿佛看到了水洼里嬉戏的鸭子瞬间湿漉漉地被拎出来,一滴滴水变成一滴滴油。 云中的大雁倏然坠落下来,带着烘烤的炽热安详地卧在盘子里,悠然畅想天上人间的无限美好……。“这些都是郑国最有名的美味呢。”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车声隆隆,满载而归。 男子一觉小憩,醒来肉香扑鼻。“什么肉,这么香?”男子趿拉着鞋来至堂中,酒宴已备,万舞待奏。 女子笑而不答:“公子一向镇定,怎么如此急食,可见连吃也不会。” “哎,先取酒来,食色当前,先要痛饮,然后大嚼,还有什么虚礼不成?” 女子放下酒杯,将身出席,走到一尊炮豚跟前,款款而谈:“公子七岁习射,女子自幼学撰。 所谓,羊宜黍,雁宜麦。比如这味八珍之三,炮豚,功夫足以载满一车书。 公子先喝一杯,听我慢慢说。”男子喜,饮一杯。 女子再言:“炮,是最有讲究的。先精选一只健壮的小猪,赶杀后淘净内脏,再取数颗饱满圆硕的红枣塞进腹内,用风劲处的芦苇编成密密的软帘子,裹实了。 外面再涂一层白白的泥巴,然后放在炉内烤。等到泥巴烤透,剥掉,然后,洗手去芦席,再洗手,把皮肉表面上的一层薄膜搓掉。 这是前二步。” 男子愈加有兴致,斟酒,敬与女子。 “第三步是将稻米粉和水拌成的稀粥,敷在小猪的身上。放入小鼎中没入滚油,待全身金黄脆亮。 第四步,便是捞出小金猪,放入豚缶中,一起置于大鼎内,煮沸,温火,三天三夜。” “好大的功夫。 怪不得肉酥柔烂如此。”男子再斟再饮。 “最后是这调味的醋和肉酱,均非一朝一夕,一年一月能成。比如这秘制肉酱,传至荆内已有百年。 公子才有如此好口福。此百年之福,岂能不细嚼。” “关关雎鸠,在河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油然吟诵。“山无棱,江水为竭,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女子悠然相和。 夫妇对饮,歌舞渐起。“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周代礼记有言:“射者,男子之事。中馈,女子之职。” 男子马上春秋,女子庭内身手。两两相敬时候,就是这样:闲庭又寂静,花枝又低亚,良夜又迢迢。 琴瑟在御,岁月静好,莫不欢喜。 所谓和乐而不淫,而无宴昵之私,便是。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月光如水,落红成阵,卷起东风帘幕。 男子伫立庭院,若有所思。女子取过一件斗篷,披在男子身上。 男子长叹一声:“郑伯克段于鄢,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精权谋,善外交。小霸中原,无可撼动。 只恐后事失算,世子相争,兵戎相见。宗族德才兼备者,将风流云散去。” 女子温杯换盏,淡淡而言:“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篆烟微,花香细,左右佩玉叮当。女子解下玉佩,双手奉与男子:“珍珠、琼剧、璜瑀,乃至金燧、玉锥、箴管,这些身上所携所佩之物,公子皆可以拿去,或送贤者,或结同心,凡君子至亲好友,皆可以此表达公子的爱慕和敬仰之心。 君子,修文德以来之。这宝物,若只是女子的衣饰之玩,不能显示珍贵,不如赠与君子,以德相配,物我两欢。” 女子细细言,男子深深拜。朱熹读到这首诗,曰:此诗人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 简而言之,朱熹认为的女子之贤,大概需要要这么几点:1、鸡鸣即起,以警其夫。2、中馈为职,和其滋味。 3、饮酒相乐,琴瑟在御。4、送佩赠玉,报答君子。 5、结其欢心,无爱服饰。至于夫妇之贤,朱熹最欣赏的一点便是:其相与警戒,不留于宴昵之私,和乐而不淫。 诗经,郑卫之音,历来被称为淫声。朱熹的《诗集传》在解读郑风时,可以看到很多判词都是淫妇、淫女、淫奔之词。 唯独这一首,从头至尾都是赞扬和肯定的。 3.《诗经·齐风·鸡鸣》的全部意思“公鸡喔喔已叫啦,上朝官员已到啦。” “这又不是公鸡叫,是那苍蝇嗡嗡闹。” “东方曚曚已亮啦,官员已满朝堂啦。” “这又不是东方亮,是那明月有光芒。” “虫子飞来响嗡嗡,乐意与你温好梦。” “上朝官员快散啦,你我岂不让人恨!” ①朝:朝堂。一说早集。 ②匪:同"非"。 ③昌:盛也。意味人多。 ④薨薨(hōnɡ 轰):飞虫的振翅声。 ⑤甘:愿。 ⑥会:会朝,上朝。且:将。 ⑦无庶:同"庶无"。庶,幸,希望。予子憎:恨我、你,代词宾语前置。 【赏析】 本诗的主题,《毛诗序》以为是“思贤妃”,说:“(齐)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宋朱熹《诗集传》则以为是直接赞美贤妃,谓其“言古之贤妃御于君所,至于将旦之时,必告君曰:鸡既鸣矣,会朝之臣既已盈矣,欲令君早起而视朝也”,“故诗人叙其事而美之也”。而宋严粲《诗缉》以为是“刺荒淫”,清崔述《读风偶识》以为是“美勤政”,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是“贤妇警夫早朝”。本文则认为此诗只是表现一对贵族夫妇私生活的情趣。全诗以夫妇间对话展开,构思新颖,在《诗经》中是别开生面的。姚际恒说:“愚谓此诗妙处须于句外求之。”(《诗经通论》)本来这对夫妇的对话是非常质朴显露的,谈不上有什么诗味妙语,只因为有的类似傻话、疯话,叫人会心发笑,包含着“无理见趣”之妙。古制,国君鸡鸣即起视朝,卿大夫则提前入朝侍君,《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盾“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即是。本诗开头写妻子提醒丈夫“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回答“匪鸡则鸣,苍蝇之声”。想来鸡啼、苍蝇飞鸣古今不会大变,如非听觉失灵,何至二者不分!从下面二、三章妻子所云“东方明矣”、“会且归矣”,可知当是鸡鸣无疑。而丈夫把“鸡鸣”说成“苍蝇之声”,是违背生活常识的,当然“无理”。但如果我们换一角度理解,看作是丈夫梦中被妻子唤醒,听见妻子以“鸡鸣”相催促,便故意逗弄妻子说:不是鸡叫,是苍蝇声音,表现了他们夫妇间的生活情趣,不是别有滋味吗?“反常”而合乎夫妇情感生活之“道”,这正是姚氏所指出的妙在句外。下两章时间由鸡鸣至天亮,官员由已上朝至快散朝,丈夫愈拖延愈懒起,故意把天明说成“月光”,贪恋衾枕,缠绵难舍,竟还想与妻子同入梦乡,而妻子则愈催愈紧,最后一句“无庶予子憎”已微有嗔意。表现夫妇私生活,可谓“真情实境,写来活现”(姚际恒《诗经通论》)。今人钱钟书《管锥编》赞赏此诗“作男女对答之词”而“饶情致”,并说:“莎士比亚剧中写情人欢会,女曰:‘天尚未明;此夜莺啼,非云雀鸣也。’男曰:‘云雀报曙,东方云开透日矣。’女曰:‘此非晨光,乃流星耳。’可以比勘。”这可作为中西比较文学的一段佳话。 本诗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言,句式错综,接近散文化。押韵亦有其特点,头两章四句皆用韵,而首句与次句韵脚同在第三字,而末尾是语助词“矣”,也算韵,王力先生称这为“富韵”。另外第一、二章首句与第三句韵脚同字。第三章则是第一、二、四句押韵,也可见本诗用韵富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