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首古诗要带诗意一、《醉桃源·赠卢长笛》 宋代:吴文英 沙河塘上旧游嬉。 卢郎年少时。一声长笛月中吹。 和云和雁飞。 惊物换,叹星移。 相看两鬓丝。断肠吴苑草凄凄。 倚楼人未归。 译文:我们曾在沙河塘上游玩,那时候的你还是少年。 月中吹起长笛声声,曲调轻快如和云和雁一起飞翔。惊叹那物换星移,岁月流逝。 我们对视着,两鬓都已斑白。吴苑的迷离芳草是那样令人心碎,倚着小楼,还有未归的人。 二、《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三、《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译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四、《大德歌·冬景》 元代: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译文: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 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 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五、《宿府》 唐代: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译文: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路艰难。 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2.古诗,采菊东篱下,全遍解释陶渊明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3.古诗鉴赏:“眼界今无染 心空安可迷”(王维)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一,结合全诗来讲 根据诗人前六句的描述,南陌骑,秦城鸡,孤烟起,芊芊远树,青山,落日均为世人所见,描写的应该是傍晚时分的场景,给人的感觉是:安静祥和,而诗人王维信佛,很多诗句都有禅机,最后这句显然就是如此,诗人远眺看到的这种傍晚安静,祥和的场景,心里自然舒畅,所以便说,眼睛所见的都是好的,没有被世间污浊,庸俗所污染,心境空灵,又怎么会被迷失呢?二,单单从这句诗来讲 容易联想一首佛家诗歌:“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者思路手法有相通之处。楼主应该很容易体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