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台湾教授鉴赏宋词的

1.想买一本唐诗宋词鉴赏的书,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唐诗宋词鉴赏的话 推荐叶嘉莹老师的书 国宝级的人物哇叶嘉莹,号迦陵。

生于燕京旧家,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89年退休后,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所长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她的书不少 唐诗的有《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迦陵说诗》《叶嘉莹说中晚唐诗--迦陵说诗》等等 还有专门讲李商隐的《迷人的诗谜:李商隐诗》宋词的有《北宋名家词选讲》《迦陵说词讲稿 》等等如果只想买一本的话 推荐《唐宋词十七讲》,是不错的入门读物 读完也许你会更感兴趣去买她别的书 不过这本专注讲词 还有一本《叶嘉莹说诗讲稿——迦陵说诗》也不错可以去网上看看这几本书的评价 绝对好评哇~。

2.十首与台湾有关的诗词,看明清诗人怎么写台湾

1.《送罗子木往台湾》明 张煌言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欲揽南溟胜,聊随北雁翔。

鲎帆天外落,虾岛水中央。应笑青河客,输君是望洋!2.《送人之台湾》明 卢若腾台湾万里外,此际事纷纭。

物力耕渔裕,兵威战伐勤。水低多见日,涯远欲无云。

指顾华夷合,归来动听闻。3.《东巡台湾恒春》清 丁日昌东瀛已是天将尽,况到东瀛最尽头。

海水自来还自去,罡风时发复时收。徙薪曲突知谁共,衔石移山且自谋。

饱听怒涛三百里,何人赤手掣蛟虬!4.《初抵台湾柬书都谏》清 六十七茫无涯涘海天春,篷转云飞辨不真。彩鹢乘风穿雁屿,绣衣衔命跨鲲身。

番黎乐享承平久,士女欢迎气象新。万里故人初把臂,相看先问近诗频。

5.《台湾吟》清 王礼唐人鼓楫涉风潮,坊里杂居欣共招。虽是姓名编户籍,算来土著正寥寥。

6.《海上望台湾》清 王松如此江山坐付人,陋他肉食善谋身。乘桴何用频回首,懒学长沙论过秦。

7.《送颂臣之台湾》清 丘逢甲题注: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作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8.《往事》清 丘逢甲题注: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作往事何堪说,徵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9.《春愁》清 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0.《台湾哀词》清 洪繻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供参考。

3.叶嘉莹诗词

1930年,6岁的叶嘉莹就随家庭教师读《论语》,9岁考入笃志小学,一年以后,以同等学历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8]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 专攻古典文学专业。时值抗战,北平被日本占领已有将近4年之久。她的父亲已因“七七事变”随国民政府西迁,与家中断绝了音信。同年9月,其母因癌症住院,术后不久即去世。叶嘉莹便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沦陷区中,生活艰苦,幸而一应家务尚有伯母操持,叶嘉莹在读书方面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在丧母的悲痛中,叶嘉莹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9]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先后在当时的北平佑贞女中、志成女中、华光女中任教。

1948年叶嘉莹南下到南京结婚,不久随丈夫迁居台湾,并在台湾生活了十八年,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极为艰辛的岁月。[8]

1954年,叶嘉莹到台北二女中任教,1950年被台湾大学聘为教授,并先后受淡江文理学院、教育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和辅仁大学的聘请,教授诗选、文选、词选、曲选、杜甫诗等课程。[8]

1956年夏天,台湾的教育主管部门举办文艺讲座,邀请叶嘉莹讲了几次五代和北宋的词,叶嘉莹遂由创作逐渐转至评赏。

1958年,叶嘉莹为《淡江学报》写了《温庭筠词概说》一文,评词态度渐渐由主观转入客观,不过叶嘉莹仍在后来评赏诗词时带有一种心灵与感情的感发之力量,并作为一种特色保留下来。

4.谁能给我一些诗词写台湾的,最好是雄壮,豪放的~~~~~~~~~~ 爱问知

满江红---何事难平(台海时局感赋) 何事难平?归台计,浑无消息。

凭海望,水迷星黠,陆沉云积。百载听涛期梦醒,一番去国惊为敌! 岂堪见,母子抗分庭,刀兵逼! 炎黄骨,埋九域。

尧舜土,终完璧。 怕秦王功业,血漂千邑。

萁豆相煎谁所愿?阋墙御务真情织!须有日,执手共中华,摩天立!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 金甲雕戈, 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一挥千纸, 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 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 无功级。 平戎策, 从军什, 零落尽, 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 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事, 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 不如人, 今何及。 满江红——黄华江怀古思今 明月清辉,黄华江,怒涛争涌。

忆三国,山河破碎,群雄四起,才冀挥师定北方。问中原谁是主人?叹天堑,烟火连赤壁,梦断矣。

一人呼,万人随。三顾庐,终归魏。

大陆与台湾一衣带水。千秋功业海峡情怀,峥嵘岁月后人还顾。

荣辱华夏炎凉世界,一起负。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 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贝加尔湖面张弓、库页岛上赏雪;饮马恒河畔、碎叶城揽月;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内遥祭华夏先祖…… 汉旗指处、望尘逃遁………… 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唯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那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 遥望东南心惚恍,台澎孤悬狭夷洋。

不思血统忘炎黄,空抛热泪祭二蒋。 英雄愧说郑延平,目断残山一角青。

何日天戈竟东指?海上誓师更留铭。 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

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 孽子孤臣一稚儒, 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三百年前逐荷夷,国人奉祀延平祠。

于今后裔多忘祖,感慨无穷涕泪垂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

5.宋词鉴赏,急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周邦彦中年曾浮沉州县,漂零不偶,从元佑三年(1088)“出教授庐州”,后知溧水县,这其间曾滞留荆江任教授职。

在荆州时,所作词有《渡江云》(“晴岚低楚甸”)、《风流子》(“楚客惨将归”)等,《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正是此时之作。本篇写羁旅伤别之情。

上片以景物渲染别情。开头两句描绘春雨蒙蒙,洒满池塘,圆圆的浮萍上,滚动着细细的雨珠。

“廉纤”,细雨貌。用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晴”诗意,暗点了这春雨不仅廉纤蒙蒙,而且到傍晚时刻仍淅沥不停,于是多少缠绵伤别之情就蕴在春雨的意象中。

“一双燕子守朱门”二句,与周词的“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烛影摇红》)、“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瑞龙吟》)境界相近,写在春雨迷蒙中,一双小燕已在绣楼上呢喃作语。此时黄昏深院,飞雨断肠的意境,为下片的伤别作了铺垫与渲染。

下片写伤别之事。“宜城酒泛浮香絮”二句写伤别地点与情状,“宜城”在湖北省中部,这里指滞留荆州,“宜”肴也。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与子宜之”。“宜”与“酒”本句相对。

写行人与玉人在楼上饮酒饯别,“浮香絮”写他们饮酒时看到池塘上飘着落花杨絮,这一景象有很多比况作用,是虚实结合,情景相融,它既是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来比拟闺中人与行人,又是以柳絮飘扬不定来比况行人的飘泊天涯。“细作更阑语”写二人将别又不忍别,在夜深人静之时,仍细语悄言,缠绵悱恻

“更阑”,夜深意。 歇拍“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点明题旨,直言羁旅情思。

“相将”是行将,将要之意。在将要离别、远行天涯之时,那羁旅情思使人心烦意乱。

“乱如云”三字比拟鲜明,将羁思烦乱如翻滚之云无端无序勾画出来。“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结得颇是精妙,一笔勾出人物剪影:深夜窗下,灯影憧憧,两人愁坐,相对凄然。

“一窗灯影、两人愁”虽然在本句内字数不等,但意思是对偶句,使孤灯与愁人相对,“灯”与“人”均是有形无声,其凄宛伤别之意境,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又是”二字,更提醒读者,伤别之事降临在他们头上,已非一次,这是多么令同情、惋惜呀! 本篇突出特点,就是以画面的变幻,细腻的描绘,烘托人物情思,人物情事与画面变幻紧紧相连,使情与景相融相合,如春雨潺潺,珠滚浮萍,着一“看”字,将人与春雨、浮萍连接起来,突现了缠绵伤别之情。

再如,黄昏深院,飞雨断肠,燕子归巢的意象,更加浓了羁旅愁情,又如“灯影”“愁人”景与人相对照、相衬托,情与景相融合,突现了惨然伤别的意境。故强焕称其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

(《片玉集序》)郑文焯云:“美成词切情附物,风力奇高。”(《清真词校后录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亦云:“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

(赵慧文)。

6.

哈哈,估计你是公选课的学生吧。

不知道你是否是东南大学的,由于这门课是王步高教授的精品课,(估计你很难理解精品课老师的压力)所以从这点看王教授是非常严谨的。另外不是你想找麻烦(开玩笑的话哦)就可以找出王教授的麻烦的,你想吧一个今年62岁的人已经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了,不是个学生就可以找出错误的。

这样吧,给你个建议,比你找出错误更好,你可以给他一个建议:你就说你认为完颜亮的词应该出现在鉴赏中并有一定的地位。因为既然是唐宋词,那其实从中国这个大的学术角度来讲,唐宋时期的大词家都应该列进的。

这样他肯定会认为你是真正思考过他讲课内容的好学生。(想必你一定知道完颜亮的,如果不太熟悉可以参考**的沁园春.雪)。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