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噢..《关雎》、《静文》、《硕鼠》、《鹿鸣》、《清庙》这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中没有静文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邦.乐邦乐邦,谁之永号?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是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清庙於穆清庙,肃祊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2.五台山寺庙为什么有青庙"和黄庙"之分五台山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名山。 汉地佛教的寺院俗称“青庙”;藏传佛教的寺院俗称“黄庙”。汉地佛教,是指流传于内地、并为汉民族所信奉的佛教。 僧侣大部分是汉族人,-般身穿青(黑)色或灰色的僧衣,人称“青衣僧”。青庙的僧侣,男性称“沙弥”、“比丘”、“沙门”、“和尚”;女性称“沙弥尼”、“比丘尼”、“尼姑”。 他们遵守汉地佛教的清规戒律,学习汉文佛教经典,按照汉地佛教的仪轨修行。现在,五台山青庙有97处,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殊像寺、普化寺、金阁寺、佛光寺、南禅寺等。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在西藏地区形成的我国佛教的一支。 元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3年),藏传佛教胆巴大喇嘛被封为“金刚上师”,受命驻锡五台山寿宁寺,是五台山有喇嘛教之肇始。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始祖宗喀巴的大弟子传法于五台山,五台山始传黄教。清康熙帝爱新觉罗。 玄烨为了给其非婚生子寻找出路,让其出家于五台山菩萨顶,并任命为“扎萨克大喇嘛”,后又请西藏达赖喇嘛的堪布(原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名)去五台山诵经传戒,并拜为皇子师;自此形成了达赖喇嘛住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 黄教逐渐在五台山兴盛起来。 五台山的藏传佛教寺院都是黄教寺院,所以俗称“黄庙”。黄庙的僧侣,男性称“格隆”、“喇嘛”;女性称“格隆玛”、“喇嘛尼”。 黄庙的僧侣主要是藏族人和蒙族人,也有少数汉族人。他们一律学习藏文佛教经典,遵守由宗喀巴创建的清规戒律,按照黄教的仪轨修行。 在黄庙里,僧人可以食肉。五台山黄庙有25处,著名的有菩萨顶寺、台麓寺、镇海寺、罗喉寺、观音洞、善财洞、慈福寺、广仁寺、寿宁寺等。 3.《清庙》赏析《清庙》是《周颂》的第一篇,即所谓“颂之始”。“诗”有“四始”,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具体提出来的。他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他的话不一定可靠,而“四始”云云,据说又是来自鲁诗之说。而作为毛诗学说思想体系的《毛诗序》,却又仅仅把风、小雅、大雅和颂四种诗类作为“四始”。其实,自古以来虽然都讲“四始”,而他们的说法又是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的。他们重视“四始”,实际代表了他们对整部《诗经》编辑思想体系的根本看法。按照毛诗的观点,整部《诗经》,都是反映和表现王道教化的,所以郑玄笺说:“‘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因此,每类诗的第一篇,当然就具有特殊的意义了。 根据毛诗的解释,司马迁所说的四篇“始诗”都是赞“文王之道”、颂“文王之德”的。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为西伯,在位五十年,“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阴行善”,招贤纳士,致使吕尚、鬻熊、辛甲等贤士来归,并先后伐犬戎、密须、黎国、邘及崇侯虎,自岐下徙都于丰,作丰邑,奠定了周部族进一步壮大的雄厚的基础。(见《史记·周本纪》)他在世时,虽然没有实现灭殷立周、统一中原的宏愿,但他的“善理国政”,却使周部族向外显示了信誉和声威,为他儿子周武王姬发的伐纣兴国铺平了道路。所以,在周人心目中,他始终是一位威德普被、神圣而不可超越的开国贤君。《诗经》中很多诗篇歌颂、赞美他,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清庙》作为“颂之始”,除了是赞美周文王功德的颂歌之外,也就几乎成了西周王朝举行盛大祭祀以至其他重大活动通用的舞曲。《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升歌《清庙》。”《礼记·祭统》:“夫人尝禘,升歌《清庙》,……此天子之乐也。”《礼记·孔子燕居》:“大飨,……两君相见,升歌《清庙》。”《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登歌《清庙》。”可见,它的意义已不只是歌颂和祭祀周文王本人了。所以孔颖达疏说:“《礼记》每云升歌《清庙》,然则祭祀宗庙之盛,歌文王之德,莫重于《清庙》,故为《周颂》之始。” 然而,这篇“颂始”,到底是叙写的什么内容,历代的《诗经》学者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毛诗序》说:“《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也。”鲁诗更直接说是“周公咏文王之德而作《清庙》,建为颂首。”(见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而《尚书·洛诰》则说:“禋于文王、武王。”以为是合祭周文王、周武王时用的歌舞辞,是周人“追祖文王而宗武王”的表现。可是郑玄笺提出清庙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庙也”,文王只是“天德清明”的象征而已。于是也就有人认为《清庙》只是“周王祭祀宗庙祖先所唱的乐歌”(高亨《诗经今注》),并不一定是专指文王。不过,从“四始”的特点来看,说是祭祀文王的乐歌,还是比较有道理的。至于是周公所作呢,还是周武王、周成王,甚至周昭王时所作,还是作于周成王五年或七年等等,一是史无佐证,二是诗无明言,所以也都只好存而不论了。 全诗只有八句,不分章,又无韵。开头两句只写宗庙的庄严、清静和助祭公卿的庄重、显赫,中间的四句也只写其他与祭官吏们为了秉承文王的德操,为了报答、颂扬文王的在天之灵而在宗庙里奔跑忙碌。直到最后两句才颂扬文王的盛德显赫、美好,使后人永远铭记。全诗并非具体细致而是抽象简括地歌颂、赞美文王。而本诗的特点,或者说它的艺术手法也正在这里。诗篇的作者,可谓匠心独运,专门采用侧面描述和侧面衬托的手法,使笔墨集中在助祭者、与祭者身上做文章。他们的态度和行动,是“肃雝”的,是“骏奔走”的,是“秉文之德”的,而又虔诚地“对越在天”,于是通过他们,使文王之德得到了更生动、更具体的表现。这种表现方法,比起正面的述说,反而显得更精要、更高明一些。 一般说来,《大雅》、《颂》中的语言大都比较板滞、臃肿或枯燥,缺乏鲜明、生动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而此篇,由于作者具体写了人,写了助祭者和与祭者,所以语言虽少而内容反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含蓄,字里行间也充溢着比较真切的感情。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说:“愚谓此正善于形容文王之德也。使从正面描写,虽千言万语,何能穷尽?文章虚实之妙,不于此可悟哉?”这应该说是独具只眼之论。 4.诗经里有关紫藤的诗句【玉阶怨】虞炎 紫藤拂花树。 黄鸟度青枝。 思君一叹息。 苦泪应言垂。 【都尉山亭】杜审言 紫藤萦葛藟,绿刺罥蔷薇。 下钓看鱼跃,探巢畏鸟飞。 叶疏荷已晚,枝亚果新肥。 胜迹都无限,只应伴月归。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登字)】萧嵩 帝曰简才能,旌贤在股肱。 文章礼一变,礼乐道逾弘。 芸阁英华入,宾门鹓鹭登。 恩筵过所望,圣泽实超恒。 夏叶开红药,馀花发紫藤。 微臣亦何幸,叨此预文朋。 【紫藤树】李白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岑参 野寺聊解鞍,偶见法华僧。 开门对西岳,石壁青棱层。 竹径厚苍苔,松门盘紫藤。 长廊列古画,高殿悬孤灯。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侧闻樵人言,深谷犹积冰。 久愿寻此山,至今嗟未能。 谪官忽东走,王程苦相仍。 欲去恋双树,何由穷一乘。 月轮吐山郭,夜色空清澄。 【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杨巨源 一林堆锦映千灯,照眼牵情欲不胜。 知倚晴明娇自足,解将颜色醉相仍。 好风轻引香烟入,甘露才和粉艳凝。 深处最怜莺蹂践,懒时先被蝶侵凌。 对持真境应无取,分付空门又未能。 迎日似翻红烧断,临流疑映绮霞层。 幽含晚态怜丹桂,盛续春光识紫藤。 每到花枝独惆怅,山东惟有杜中丞。 【紫藤】白居易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馀。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 【秦中吟十首·伤宅(一作伤大宅)】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白居易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裴回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潭上紫藤】李德裕 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 岩树已青葱,吾庐日堪爱。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 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紫藤】许浑 绿萝萦数匝,本在草堂间。 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远山。 移花疏处种,劚药困时攀。 日暮微风起,难寻旧径还。 【紫藤】许浑 绿蔓秾阴紫袖低,客来留坐小堂西。 醉中掩瑟无人会,家近江南罨画溪。 【陈家紫藤花下赠周判官】白居易 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 不是周从事,何人唤我来。 胡蝶-全宋诗-戴表元 春山处处客思家,淡日村烟酒旆斜。 胡蝶不知人事别,绕廧间弄紫藤花。 胜业寺悦亭-全宋诗-黄庭坚 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 不见白头禅,空倚紫藤杖。 以天坛灵寿杖送莘老-全宋诗-黄庭坚 王屋千霜老紫藤,扶公休沐对亲朋。 异时驷马安车去,拄到天坛愿力能。 秋思-全宋诗-陆游 一篇旧草天台赋,六幅新传太华图。 占尽人间清绝事,紫藤香起竹根炉。 自上灶过陶山 宋 陆游 宿雨初收见夕阳,纵横流水入陂塘。 蚕家忌客门门闭,茶户供官处处忙。 绿树村边停醉帽,紫藤架底倚胡床。 不因萧散遗尘事,那觉人间白日长。 寄谢师直-全宋诗-梅尧臣 忆同仲春月,冒雨过穰亭。 聊酌山酒别,独吟夜灯青。 明朝上岭路,群岫张云屏。 忽入川谷秀,固非平生经。 绿竹间红萼,紫藤垂千扃。 春塘水决决,野老发星星。 田父相与至,里言尚可听。 始闻丹砂岑,遂识五垅形。 傍瞻禹汤迹,竞信庙貌灵。 邀我陟巉巉,宿雾方冥冥。 暗沾衣裘湿,时袭草木馨。 栋宇敞绝顶,牲酒列幽亭。 竹杯占祸福,巫锦醉一咛。 日晏别云外,月出至近垧。 仆夫疲不进,鞭策无暂停。 我马忽颠坠,君心同鶺鴒。 再驾体无伤,扣关烛已荧。 自兹期莫逆,未契心所铭。 匆匆操行袂,泛泛如水萍。 今来各一方,安得且醉醒。 春暮怀伯弓-全宋诗-释永颐 筼筜深谷近青霄,春尽思君梦自劳。 歌不来香室掩买,绶花空结紫藤高。 荒池瓦砾迷芳草,晓案烟云拥墨袍。 山近响潭多胜好,论诗无处觅刘曹。 华山-全宋诗-夏竦 三峰森翠倚云棱,凝睇烟萝最上层。 八水乱分秦帝国,四关空锁汉皇陵。 仙羊未起眠春草,塞马初归放紫藤。 堪惜圣朝无傲吏,夜来风月属间僧。 5.诗经中寓意平安的句子《诗经·周颂》 1.《清庙》: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 2.《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3.《维清》: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4.《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6.有哪些出自《诗经》且有寓意的名字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5.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