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笔下的女性形象唐五代以来,颇多女性题材,著名的如张籍的《闺怨》刘禹锡的《竹节词》等,但那是被称为一种“男子而作闺音”的文学,男子们通过变位感觉所作出来的“闺音词”,尽管有“芬芳悱恻”之姿,尽“曲折幽眇”之致,但毕竟出于男性对女性情感的揣测或模仿,且他们的写作,是以男性的角度来想象的,因此多写女性的美貌与多情,写那些具有肉体美和情爱美的年少风流或感伤眺望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柔美和寂寞,娇艳和多情,是他们笔下唯一出现的内容。李清照的横空出世,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她词中所塑造的女性,具有鲜明的个性意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其女性的阴柔美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试看大约她少年时代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少女柔美形象,呼之欲出,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整首词无不表现出词人纯真健康的心态和情感。 这首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 据记载,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虽是琴瑟和鸣,却也是离多聚少。 这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作,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作者以活泼、清新的语言、近似白描化地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而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是短暂的。 下面这首《一剪梅》,据说就是新婚不久赵明诚负笈远游时李清照特意书写在锦帕上赠送给他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词中所有景物的描写都包含作者情思,“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都融进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 用话熨贴细腻,坦率深挚;表情热情、大方、毫无扭捏之态。在此我们可见一个少妇在真挚地剖白内心纯真而又无计排遣的爱情,可知其爱之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痴,真可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这段时期,是其生活最为幸福美满的时候,夫妇同志,伉俪情深;也是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达到很深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 而词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很大程度已突破了个人感情世界,具有了对普遍意义的女性柔美的情感世界的抒写。 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词作取材于流亡江南的孤寂生活,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中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再如她的杰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被历代词论家称为千古佳作,佳世绝唱。 整首词便是作者晚年凄凉、愁苦境况的艺术写照:在凄风苦雨的秋日黄昏,乍暖还寒的时节,晚来的寒风中雁儿南归,黄花憔悴,都深深触动了词人的满怀愁绪。故土的沦落、爱人的病逝,以及世人无聊的诽谤,都是积郁在心头的创痕。 笼罩着她的是无尽的寂寞凄凉。“怎一个愁字了得”,“愁” 词眼,在此处可不是以前“无端的愁”,而是刻骨铭心的痛,渗入肺腑的哀愁、悲愁。 一位孤寂凄惶、郁郁寡欢的,怀国运与人间盛衰的忧患的知识女性的细腻、凄美的内心世界,可触可感。 不论是诗人前期的作品中清。 2.求李清照的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浣溪沙 李清照(其二) 内容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韵:标致。 笺:纸,指信笺、诗笺。 赏析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3.《如梦令》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 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 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 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4.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柳永词中的女性 (1)柳词中所见的女性形象的特色 关于柳永歌咏女性的词——即所谓“艳词”,已有一些专著论及(11),其内容的若干特色已经明确,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 第一、作为诗材的女性形象,在柳永这里已经超出了此前的观念性和类型性,进而达到了以具体的心理描写为主的层次; 第二、在使用语汇方面,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语气和语汇,从而开创了可称之为“讲话式口气”的风格。 首先,作为明显体现第一点特色的例子,即所谓容易体现女性内心情感告白之风格的作品(12),如: 012《昼夜乐》其一后阕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062《凤栖梧》其二后阕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05《少年游》其八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 …… 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同样倾向的作品,其它还可举出044《慢卷*抽》、084《锦堂春》、085《定风波》等。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是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执着无悔,表现出对爱情坚定不移的领悟。 上引《凤栖梧》的最后两句,被王国维称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中的一种境界(《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13)。还有065《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被杨海明称之为“描写了新的女性对生命的愿望”(《唐宋词史》(14))。 正是柳永的艳词自身的表现具备了足以引出这种评语的“强度”和“分量”。 其次谈谈第二点,用语的特色。 关于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柳永在多用口语的同时,从缺乏先例的角度好意地歌咏其词中的女性: a 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023《凤衔杯》 b 偏能做,文人谈笑。 ——030《两同心》 c 属和新词多俊格。——039《惜春郎》 d 文谈闲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 ——102《少年游》其五 e 星眸顾指精神峭。——113《木兰花》其四 f 为妙年,俊格聪明——134《八六子》 g 恶发姿颜欢喜面,细追想处皆堪惜。 ——145《满江红》其二 h 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154《小镇西》 I 从来娇纵多猜讶。 ——187《洞仙歌》 在这些词句中,值得赞赏的女性的条件,与其说是外在的美,不如说是:A、丰富的文学艺术才能(a、b、c、d、f);B、快活而且好强的性格(d、e、f、g、h、I)。 ~~~~~~ 注释: 12、以下引用词的本文,据唐圭璋编《全宋词》(香港中华书局1977)。 词牌前的数字表示在该书所收作家名下的作品排列次序。 13、据徐调孚注本,香港中华书局1961。 14、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四章第一节(二) (2)与柳词中女性形象类似的例子 以上一、二两种特色,在历来处理同类主题的诗词中都很罕见。前面所见的积极果敢的性格,即便是在古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或者李白的《东海有勇妇》(梁山感杞妻)、《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等民歌或模拟民歌的作品中也很少见。 特别是唐代以闺怨诗为中心形成的静止的、受动的“等待型的女性之美”(15),可以说与此正相反。如: 王昌龄 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李白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第二点特色也是极新颖的手法,如果现在试着按已有的诗歌索引来检索类似的情况,则会看到,使用“文谈”、“俊格”、“精神俏”、“聪明”、“恶发”、“奸黠”、“猜讶”等词语赞美女性的前例(包括类似语)几乎全然看不到(16)还有曾被人指出的对柳永有影响的敦煌曲子词(17)中,也不能发现与以上两个特点类似的先例(18)。 这样的女性形象,在小说史方面应该说可以发现更丰富的例子。 首先是在六朝志怪小说中登场的女性,其中多见具有热情、主动性格者,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爱、嫉妒、反叛等多样的风貌,这一点曾有人指出过(19)。这里只举《阳羡书生》(梁吴均撰《续齐谐记》所收)中那位奔放敢言的女性为例(20): 此女谓彦曰:“虽与书生结妻,而实怀二心,向亦窃将一男子同来。 书生既眠, 暂唤之。愿君勿言。” ~~~~~~~ 注释: 15、参松浦友久著《唐诗に表ゎれた女性象と女性观》(《中国诗歌原论》,大修馆书店1986)。 16、作为例外,只能试举见于《玉台新咏》的如下二例: 笑时应无比,嗔时更可怜。 ——梁 沈约《六忆诗四首》其二,卷五 持所可为异,长有好精神。——梁 简文帝《咏美人观画》,卷七 17、任二北著《敦煌曲初探》第五章《与柳永词之比较》(上海文艺出版社1954)以来,经常有人指出这一点。 18、王重民辑《敦煌曲子词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所收作品中,083(数字为此书中作品的顺序号)《南歌子》、091《失调名》、099《失调名》、102《失调名》、107《凤归云》、112、113《洞仙歌》二首、117《破阵子》、126《拜新月》、132《喜秋天》、142、143《阿曹婆词》二首等等,都是歌咏与男子离别的女性的心情,但其中所表现的都是保守女性的形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