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震惊词坛的宋词

1.有没有苏轼的宋词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不仅在文、诗方面开拓与创新,而且在词作方面,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

苏轼一改有词以来的传统,摈香软、柔婉之情调,将诗中豪迈、阳刚之气,融于词中。豪放词一出,其开阔之胸怀,昂扬之雄姿,震惊了词坛。

苏词的基本风格是,以诗入词,题材宽阔;以律句填词,不拘音律,主张返朴归真,回归唐人最初制词时“只分平仄,不问四声”的原则。因此,大大地拓宽了词路。

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古今传唱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乃苏轼被谪黄州时,游赤壁而作。其实,黄州赤壁非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之赤壁,但因名同,而引发苏轼对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大发感慨。

当年赤壁之战的东吴总指挥乃周瑜,该词不惜笔墨,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表达了词人对前贤的赞誉和仰慕。词人联系到自己被谪,难得发挥其才,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

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上片主要写景、追溯历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大笔着眼,纵观历史,一代一代,多少风流人物,为历史所淘尽,而大江依然东流,故云“浪淘尽”也。“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乃据人之传,交待了赤壁之战的地点。

故垒,过去的战争工事。这三句的意思是说,故垒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故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乃描写眼前景色,刻画了长江之惊涛拍岸之磅礴气势。为下一句以及下片作铺垫。

乱石穿空,形容悬壁为惊涛几百年的冲刷而穿空。惊涛,形容浪涛如因惊脱缰的战马一样,一泻千里;或谓惊险之浪涛。

卷起千堆雪,形容波涛撞击到石壁上,激起向上弯卷的浪花,洁白如雪也。千堆雪,乃一夸张手法。

由此引发出词人的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意是,江山如画之美,一时引起多少豪杰为之争战。与首三句作一呼应。

下片着重描写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乃写周瑜(字公瑾)当年,潇洒英姿,督江东三军,又娶东吴二美女之一小乔(大乔嫁与孙权),可谓英雄美人,天合佳偶,正是得意之时。

英发,英姿焕发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乃描写周瑜儒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神态,且谋略已定,战法早已作了部署,故而,帷幄中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便焚烧殆尽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五句,乃写词人自己的感慨。其中,故国,指赤壁之战故地。

多情应笑我,乃一倒装句,意思是“应笑我自作多情”。华发,头发花白也,华通“花”。

人生如梦,借用曹操诗句。这几句乃无奈之感慨也,故最后只好归于“一尊还酹江月”,即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苏轼的豪放词,不惟怀古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江城子》(老夫聊发)一词,写的是居官闲猎,却表现了词人之伟大的爱国情怀。

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下片首句第四个字多数词选本为“胆”字,实乃误也。酒至酣处,往往人要袒胸纳凉,故应为“袒”字。

上片主要描写打猎,下片舒怀,表现出词人的强烈的为国效力的爱国胸怀。 苏轼的词不仅充满豪气,且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就运用了奇思妙想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全词录于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乃苏轼于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在密州任上,于月下畅饮,因以怀念其弟苏辙,写下的一篇妙词。

上篇看似写景,实则寓意著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难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苦闷和无奈。下片景情融合,既有对弟苏辙的怀念之情,又有对人间的美好祝愿。

表现出词人的宽阔胸怀。该词境界豁朗、寓意深邃、富有哲理,堪称千古绝唱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后人时常引用。 其实,苏轼并不摈弃传统词的写作。

例如他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就是一首儿女情思、离恨别愁的传统词作。全词如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

2.谁有好的婉约词给推荐几首,要清秀,静美,婉约的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风流子 秋郊射猎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临江仙 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琵琶仙 中秋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3.有没有一些豪迈的古诗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豪放派诗词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 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表达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张元干《贺新郎》等 情调苍凉,风格豪迈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风格接近苏轼,悲壮凄凉,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不仅在文、诗方面开拓与创新,而且在词作方面,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

苏轼一改有词以来的传统,摈香软、柔婉之情调,将诗中豪迈、阳刚之气,融于词中。豪放词一出,其开阔之胸怀,昂扬之雄姿,震惊了词坛。

苏词的基本风格是,以诗入词,题材宽阔;以律句填词,不拘音律,主张返朴归真,回归唐人最初制词时“只分平仄,不问四声”的原则。因此,大大地拓宽了词路。

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古今传唱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乃苏轼被谪黄州时,游赤壁而作。其实,黄州赤壁非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之赤壁,但因名同,而引发苏轼对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大发感慨。

当年赤壁之战的东吴总指挥乃周瑜,该词不惜笔墨,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表达了词人对前贤的赞誉和仰慕。词人联系到自己被谪,难得发挥其才,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

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上片主要写景、追溯历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大笔着眼,纵观历史,一代一代,多少风流人物,为历史所淘尽,而大江依然东流,故云“浪淘尽”也。“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乃据人之传,交待了赤壁之战的地点。

故垒,过去的战争工事。这三句的意思是说,故垒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故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乃描写眼前景色,刻画了长江之惊涛拍岸之磅礴气势。为下一句以及下片作铺垫。

乱石穿空,形容悬壁为惊涛几百年的冲刷而穿空。惊涛,形容浪涛如因惊脱缰的战马一样,一泻千里;或谓惊险之浪涛。

卷起千堆雪,形容波涛撞击到石壁上,激起向上弯卷的浪花,洁白如雪也。千堆雪,乃一夸张手法。

由此引发出词人的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意是,江山如画之美,一时引起多少豪杰为之争战。与首三句作一呼应。

下片着重描写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乃写周瑜(字公瑾)当年,潇洒英姿,督江东三军,又娶东吴二美女之一小乔(大乔嫁与孙权),可谓英雄美人,天合佳偶,正是得意之时。

英发,英姿焕发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乃描写周瑜儒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神态,且谋略已定,战法早已作了部署,故而,帷幄中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便焚烧殆尽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五句,乃写词人自己的感慨。其中,故国,指赤壁之战故地。

多情应笑我,乃一倒装句,意思是“应笑我自作多情”。华发,头发花白也,华通“花”。

人生如梦,借用曹操诗句。这几句乃无奈之感慨也,故最后只好归于“一尊还酹江月”,即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苏轼的豪放词,不惟怀古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江城子》(老夫聊发)一词,写的是居官闲猎,却表现了词人之伟大的爱国情怀。

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下片首句第四个字多数词选本为“胆”字,实乃误也。酒至酣处,往往人要袒胸纳凉,故应为“袒”字。

上片主要描写打猎,下片舒怀,表现出词人的强烈的为国效力的爱国胸怀。 苏轼的词不仅充满豪气,且不乏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就运用了奇思妙想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全词录于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乃苏轼于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在密州任上,于月下畅饮,因以怀念其弟苏辙,写下的一篇妙词。

上篇看似写景,实则寓意著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难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苦闷和无奈。下片景情融合,既有对弟苏辙的怀念之情,又有对人间的美好祝。

5.问一首苏轼的词

江 城 子 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苏轼的词,雄宏大气,有直抒胸臆的感觉。

即使对亡妻的思念,也不是那么缠绵悱恻,但是很感人。十年了,天人永隔,却还深情相忆,有夫如此,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词译】 生离死别,阴阳分隔已经十年了, 克制着不去想她, 却难以忘怀。 如今你长眠在千里之外的故乡, 我纵有满腹的心事却无处诉说。

(爱妻啊) 我现在已是满面风尘, 两鬓斑白了, 纵然你能够见到我,恐怕也已认不出我了。 昨夜梦回故乡, 轩窗里, 你正对镜梳妆。

四目相视,千言万语无从说起, 都化作了千行清泪。 (自君别后,) 年复一年, 那明月清辉笼罩的, 长满松树的小山冈, 就是让(你)我肝肠寸断的伤心地。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是首悼亡词,王弗,四川眉山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十六岁嫁与十九岁的苏轼,夫妻恩爱,红袖添香,琴瑟和鸣。

可惜天妒红颜,于治平二年卒于京师,归葬苏家四川祖坟。熙宁八年,苏轼因政见之争,外放密州,一日夜梦亡妻,作此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词一开始直奔主题,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十年。

用词简洁、如话家常。十年,对于相爱的夫妻,心手相牵的情人,只不过是白云过隙,一瞬而已;对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者来说,就是一个漫长的苦旅了,何况他们阴阳相隔,相见无期。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点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生死两重天,两个世界。

茫,茫然,迷茫,渺茫。茫茫,一无所知,看不清边际,也找不到头绪。

“两”字,点明不光是自己思念,妻子也在思念,用在此处,则更让人读来心痛,悲从中来,让读者在不觉中,就走进了词人的精神世界,去体验作者丰富的感情空间。“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平常,却发自胸臆,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不是“不思量”,有句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现实的反应。

正是因为难以忘怀,无计消除,不刻意去想,思念的意识却并没有断。“不”字更见想念之深。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卒后葬于苏氏四川祖坟,其时苏轼任职密州,远隔几千里,在当时的交通情况下,是一个漫漫的长途,作者又是官身不由己,不能时时去坟前祭拜,诉诉心中的酸甜苦辣,内心的悲呛更进一层。

联系上句,作者用了十年、生死、千里这三个词,从时间、空间、阴阳相隔,描述了三个难以逾越的隔离,彻底的打碎了相见的现实,为下片的梦中相会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上面咱们已经分析了作者的三个难以逾越的隔离,即使这样,作者还是做了个假设,如果相逢了会怎么样呢?逝者已矣,当年如花的容颜仍旧在作者美好的记忆里。而生者经过了十年风霜雨雪的摧残,经历了十年宦海沉浮打击,无情的岁月,更改了词人的容颜,已不复当年的英俊美少年,而成了一个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小老人了。

这里似乎是写诗人的那种相逢不识的遗恨,其实不然,这儿更多的包含着诗人回首往事,无奈、辛酸的慨叹。坡翁虽然心胸开阔,但面对党羽之争,而远离朝堂,空有拳脚却无处施展,其实是很郁闷的,这在他其他的词里也经常体现出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时间、空间可以阻挡,生死可以分隔,自由的思想是挡不住的,梦为思想插上了翅膀。作者在梦中回到了故乡,看,夫人仍旧在窗前对镜理妆,同从前每个快乐的日子一样。

幸福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一个普通却又快乐的日子穿起来的!作者选取这样一个场景表现了昔日夫妻恩爱幸福的生活(读者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心中描绘一下他们夫妻的幸福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两句响应“千里 孤坟”两句,虽是在梦中,如今得以“还乡”,本该可以尽情地“话凄凉”了,然而,心中的酸甜苦辣、思念、委屈,千言万语一时涌上心头,却不知从哪里说起,只有任泪水涌流。这句词可以和“竟无语凝噎”相媲美,词写到这儿,真可谓含悲带泪,字字真情,“此时无声胜有声”。

评者也无言了!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首好的词,讲究上下贯通,前后呼应。

这句是结句,呼应了千里孤坟句,把全词记梦和思妇的主旨贯穿起来,结的极妙。唐代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之妻孔氏死后,一日忽从冢中出,题诗赠张曰:“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

(《本事诗•征异第五》)苏轼化用其意,本是自己思念亡妻,这儿偏写亡妻在冷月清辉映照下的凄凉处境,清冷的明月,小小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此典用得贴切,不着痕迹,把诗的意境提升了。

作者在这儿有一次运用了上片的写作手法,“料得年年”,不仅含有死者对生者的怀念,而且增加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由己及人,更。

6.寻找带有“道”字的古诗词句,多多益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岁颇好道,晚家男山陲.王维 明日巴陵道,秋山有几重.李益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李商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诗经·谷风》)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大东》) 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诗经·匪风》)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汉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无名氏《怨歌行》)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嫱《怨旷思惟歌》)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蔡琰《胡笳十八拍》)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曹植《名都篇》)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拟挽歌辞 其三》)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长干行》)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李白《关山月》)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李白《行路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白居易《长恨歌》)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白居易《南湖春早》)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杜甫《兵车行》)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杜甫《潼关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杜甫《新安吏》)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杜甫《恨别》)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刘禹锡《咏史》)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刘禹锡《浪淘沙》)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刘禹锡《玄都观桃花》)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逢。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杨万里《寄陆务观》)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韩愈《山石》)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二首》)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杨万里《过杨村》)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冯延巳《菩萨蛮》)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 曾游方外见麻姑,说道君山自古无。

(程贺《君山》)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朱熹《九曲棹歌》)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李清照《玉楼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疏影 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送别 无边愁绪系苍天, 琵琶声残歌亦残。

举杯欲语泪先流, 道声珍重心已寒。 半卷诗书诉忧愤, 一支铁笔写流年。

今宵话尽离别意, 不知何日话凯旋? 冠军侯 莫道小小少年狂, 早有英名题金榜。 口诛笔伐多少事? 再度挥师上疆场。

千古盖世一忠良, 笑傲老贼是草莽。 强者为尊本属我, 独占鳌头又何妨? 3.故乡 小小山村, 鸡犬声相闻。

披衣起, 开柴门。 迎佳宾, 邀故人。

花香鸟语中, 沐春风, 度良辰。 吟古诗, 鸣古瑟, 奏弦琴。

窗前闲坐, 赏尽那一片, 蓝天白云。 山涧清流水, 坡上松树林。

远远近近, 有羊群。 虽战书中, 无战功。

蜀山下, 做平民。 一盘棋, 一杯茶, 论古今, 说帝秦。

有歌声相伴, 不忧道, 不忧贫。 多少情? 多少恨? 不记存。

世间五彩缤纷, 又何必, 苦苦追寻? 神州山水美, 何处不销魂? 此情最淳。 2. 驭龙人物帛画 还我英雄本色, 杀尽奸邪无数。

我劝天公再相肋, 天公劝我息怒。 天。

7.谁能帮我找一首诗词,要很好的,不太长的,附带鉴赏·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

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

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简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

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

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

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

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

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

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

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

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

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却君王天下事⑧,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词牌简介破阵子,一名《十拍子》。唐教坊曲。

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按:《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

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词人。

当时,以辛弃疾为核心曾经出现一大批以抒写爱国思想为主的豪放词人。辛弃疾在扩大词的内容和发展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的。

但是,在扩展豪放词风的同时,在词坛上又产生过以叫噪怒张代替形象思维的不良风气。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豪放派代表还有苏东坡。

二者并称“苏辛”。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

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③梦回:梦醒。吹角:军队中吹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④八百里:指牛。

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

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⑥的(dì)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霹雳(pī 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 ⑧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注释】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

8.豪放派诗词

豪放派:苏轼nbsp;《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nbsp;《念奴娇》(大江东去)等nbsp;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nbsp;辛弃疾nbsp;《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nbsp;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表达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nbsp;张元干《贺新郎》等nbsp;情调苍凉,风格豪迈nbsp;张孝祥nbsp;《六州歌头》等nbsp;风格接近苏轼,悲壮凄凉,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nbsp;陈亮nbsp;《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nbsp;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少数词属于婉约派)nbsp;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不仅在文、诗方面开拓与创新,而且在词作方面,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

苏轼一改有词以来的传统,摈香软、柔婉之情调,将诗中豪迈、阳刚之气,融于词中。豪放词一出,其开阔之胸怀,昂扬之雄姿,震惊了词坛。

苏词的基本风格是,以诗入词,题材宽阔;以律句填词,不拘音律,主张返朴归真,回归唐人最初制词时“只分平仄,不问四声”的原则。因此,大大地拓宽了词路。

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古今传唱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nbsp;nbsp;nbsp;nbsp;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nbsp;nbsp;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nbsp;nbsp;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nbsp;nbsp;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nbsp;nbsp;nbsp;nbsp;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nbsp;nbsp;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nbsp;nbsp;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nbsp;nbsp;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nbsp;nbsp;nbsp;nbsp;此乃苏轼被谪黄州时,游赤壁而作。其实,黄州赤壁非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之赤壁,但因名同,而引发苏轼对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大发感慨。

当年赤壁之战的东吴总指挥乃周瑜,该词不惜笔墨,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表达了词人对前贤的赞誉和仰慕。词人联系到自己被谪,难得发挥其才,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

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nbsp;nbsp;上片主要写景、追溯历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大笔着眼,纵观历史,一代一代,多少风流人物,为历史所淘尽,而大江依然东流,故云“浪淘尽”也。“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乃据人之传,交待了赤壁之战的地点。

故垒,过去的战争工事。这三句的意思是说,故垒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故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乃描写眼前景色,刻画了长江之惊涛拍岸之磅礴气势。为下一句以及下片作铺垫。

乱石穿空,形容悬壁为惊涛几百年的冲刷而穿空。惊涛,形容浪涛如因惊脱缰的战马一样,一泻千里;或谓惊险之浪涛。

卷起千堆雪,形容波涛撞击到石壁上,激起向上弯卷的浪花,洁白如雪也。千堆雪,乃一夸张手法。

由此引发出词人的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意是,江山如画之美,一时引起多少豪杰为之争战。与首三句作一呼应。

nbsp;nbsp;下片着重描写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乃写周瑜(字公瑾)当年,潇洒英姿,督江东三军,又娶东吴二美女之一小乔(大乔嫁与孙权),可谓英雄美人,天合佳偶,正是得意之时。

英发,英姿焕发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乃描写周瑜儒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神态,且谋略已定,战法早已作了部署,故而,帷幄中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便焚烧殆尽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五句,乃写词人自己的感慨。其中,故国,指赤壁之战故地。

多情应笑我,乃一倒装句,意思是“应笑我自作多情”。华发,头发花白也,华通“花”。

人生如梦,借用曹操诗句。这几句乃无奈之感慨也,故最后只好归于“一尊还酹江月”,即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nbsp;nbsp;苏轼的豪放词,不惟怀古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江城子》(老夫聊发)一词,写的是居官闲猎,却表现了词人之伟大的爱国情怀。

全词如下:nbsp;nbsp;nbsp;nbsp;老夫聊发少年狂。nbsp;nbsp;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nbsp;nbsp;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nbsp;nbsp;nbsp;nbsp;酒酣胸袒尚开张。nbsp;nbsp;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nbsp;nbsp;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nbsp;nbsp;nbsp;nbsp;其中,下片首句第四个字多数词选本为“胆”字,实乃误也。酒至酣处,往往人要袒胸纳凉,故应为“袒”字。

上片主要描写打猎,下片舒怀,表现出词人的强烈的为国效力的爱国胸怀。nbsp;nbsp;苏轼的词不仅充满豪气,且不乏浪漫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