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里的诗的题目

1.《诗经》诗歌的一些标题

周召邶鄘,卫王郑风;(周南、召shào南、邶bèi风、鄘yōng风、卫风、王风、郑风) 齐魏唐秦,陈桧曹豳;(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guì风、曹风、豳bīn风) 口诀: 周召北勇(士),王卫齐(立)正,秦烩喂糖,曹兵尘封. (周召邶鄘,王卫齐郑,秦桧魏唐,曹豳陈风) 记忆场景:周王召见北方的勇士,国王的卫士都齐立正.秦桧来喂糖,曹兵(都被打败)而尘封. 《诗经》里的诗,在周代(前1046-前256)是用来歌唱的,往往配上音乐和舞蹈,所以古人说“古者教以诗乐,诵之、弦之、歌之、舞之”(《毛诗故训传》)。

但是因为乐曲难以历史性地保存和传播,所以配套的曲子都失传了,只留下了诗的文字部分。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原文,实际上就是周代歌曲的歌词而已,所以它们都是有韵律的;即使按现在的音去读,不少篇章也依然呈现出显著的节奏感。

这三百零五篇诗作,一向被编为三部分:《风》、《雅》、《颂》,其中《雅》又分为《小雅》、《大雅》。《风》多为民歌性质,《小雅》多为宴歌性质,《大雅》多为赞歌性质,《颂》多为祭歌性质。

风→小雅→大雅→颂,它们依次越来越庄重、严肃、恢弘,即诗的人文精神或情意气质逐步具有崇高性和超越性:由民间的一般生活上升到贵族以及朝廷的宴饮、礼赞,再上升到对祖先或天地神灵的庄严祭祀…… 《诗经》的编排结构或内容分类是风、雅、颂,而《诗经》的主要写作手法或修辞方式则是赋、比、兴。前者指题材,后者指词章,统称为“六义”。

《毛诗正义》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词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那么究竟何为赋、比、兴呢?朱熹在《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赋”本义是聚敛、聚集,这里指集中地叙述景状或抒发情意,聚焦式地予以吟唱或咏叹;“比”的本义是亲近、紧密,这里指类比、比喻、援例、引申等;“兴”的本义是起、作,意思是引发、感发、作兴、兴起等。《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叙述雎鸠的亲昵相伴,再叙述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这就叫“兴”(xìng);《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是借硕鼠来暗喻贪婪的盘剥者,这就是“比”;《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就是诗人情感的直接咏叹与抒发,这就是典型的“赋”。

打个通俗的比方,《诗经》里的风、雅、颂,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通俗歌曲”、“高雅歌曲”、“严肃歌曲”;而《诗经》里的赋、比、兴,则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明着说”、“暗着说”、“弯着说”。“兴”就是托物兴起、借景抒情,而“比”是两相类比、借此言彼,《诗经》里先“兴”、“比”再“赋”的写作手法随处可见,尤其是“比兴”的手法在《国风》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当然赋、比、兴往往是交叉运用)。

南朝的锺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品》)《国风》中的许多诗篇,就是从自然现象的景物或景象开始咏叹的,然后再进入对人的生活事件与内心世界的咏叹,具有自然世界与生活世界相互交融的显著特征,我们称其为有鲜明而清新的“自然主义”倾向。

古人概括说:“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这种由自然景物、自然景象感发到人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或者“物—我”的印象与感情相互投射的艺术情趣,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与审美意象,影响非常深远。

可以说秦汉以来的汉语诗歌乃至戏曲等,都深受其影响,故《诗经》堪称中国文学艺术的鼻祖与泉源。 《礼记??王制》说周代的太学“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诗经》在春秋时代是文化教育的必修内容,所以《论语》、《史记》中有不少涉及孔子与《诗经》的内容。比如《论语??泰伯》记载孔子主张人文教育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季氏》、《论语??阳货》则分别记载他教导自己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为”指学习和实践)。

《论语??阳货》又记载他告戒弟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诗歌是人文教育的开始,它不仅至少可以让我们多识记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而且可以感发和培养人的情感与美德,教给我们许多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道理,乃至培养我们从事政治的思想能力、语言能力。

——春秋战国时代从事政治活动尤其是外交活动,是要频频援引《诗经》《尚书》来说理的,不学《诗经》那怎么行呢?学了不灵活运用又怎么行呢?所以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诗经》在人文教育、文化生活乃至国家政治中有如此。

2.摘抄五首《诗经》里的诗并赏析,及对其理解

1、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3、·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5、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以上五篇均是《诗经》中的著名章节。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3.《诗经》的“小”题目有哪些

诗经——《硕鼠》 诗经——《桃夭》 诗经——《虫草》 诗经——《黍离》 诗经——《葛覃》 诗经——《樛木》 诗经——《螽斯》 诗经——《兔罝》 诗经——《芣苜》 诗经——《汉广》 诗经——《汝坟》 诗经——《麟之趾》 诗经——《鹊巢》 诗经——《采蘩》 诗经——《采苹》 诗经——《甘棠》 诗经——《行露》 诗经——《羔羊》 诗经——《殷其雷》 诗经——《摽有梅》 诗经——《江有汜》 诗经——《小星》 诗经——《野有死麇》 诗经——《何彼穠矣》 诗经——《柏舟》 诗经——《绿衣》 诗经——《燕燕》 诗经——《日月》 诗经——《终风》 诗经——《击鼓》 诗经——《凯风》 诗经——《雄雉》 诗经——《匏有苦叶》 诗经——《谷风》 诗经——《式微》 诗经——《旄丘》 诗经——《简兮》 诗经——《北门》 诗经——《北风》 诗经——《新台》 诗经——《二子乘舟》 诗经——《柏舟》 诗经——《载驰》 诗经——《相鼠》 诗经——《桑中》 诗经——《鹑之奔奔》 诗经——《定之方中》 诗经——《干旄》 诗经——《君子偕老》 诗经——《墙有茨》 诗经——《蝃蝀》 诗经——《伯兮》 诗经——《河广》 诗经——《考槃》 诗经——《氓》 诗经——《木瓜》 诗经——《芄兰》 诗经——《有狐》 诗经——《竹竿》 诗经——《硕人》 诗经——《淇奥》 诗经——《黍离》 诗经——《君子于役》 诗经——《扬之水》 诗经——《采葛》 诗经——《大车》 诗经——《葛藟》 诗经——《兔爰》 诗经——《中谷有蓷》 诗经——《丘中有麻》 诗经——《缁衣》 诗经——《叔于田》 诗经——《大叔于田》 诗经——《清人》 诗经——《羔裘》 诗经——《遵大路》 诗经——《女曰鸡鸣》 诗经——《有女同车》 诗经——《山有扶苏》 诗经——《将仲子》 诗经——《萚兮》 诗经——《狡童》 诗经——《褰裳》 诗经——《丰》 诗经——《风雨》 诗经——《子衿》 诗经——《扬之水》 诗经——《出其东门》 诗经——《野有蔓草》 诗经——《溱洧》 诗经——《鸡鸣》 诗经——《还》 诗经——《著》 诗经——《东方之日》 诗经——《东方未明》 诗经——《南山》 诗经——《甫田》 诗经——《卢令》 诗经——《敝笱》 诗经——《载驱》 诗经——《猗嗟》 诗经·魏风——《葛屦》 诗经·魏风——《汾沮洳》 诗经——《园有桃》 诗经·魏风——《陟岵》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诗经·魏风——《伐檀》 诗经·魏风——《硕鼠》 诗经·唐风——《蟋蟀》 诗经·唐风———《山有枢》 诗经·唐风——《扬之水》 诗经·唐风——《椒聊》 诗经·唐风——《绸缪》 诗经·唐风——《杕杜》 诗经·唐风——《羔裘》 诗经·唐风——《鸨羽》 诗经·唐风——《无衣》 诗经·唐风——《有杕之杜》 诗经·唐风——《葛生》 诗经·唐风——《采苓》 诗经·秦风——《车邻》 诗经·秦风——《驷驖》 诗经·秦风——《小戎》 诗经·秦风——《蒹葭》 诗经·秦风——《终南》 诗经·秦风——《黄鸟》 诗经·秦风——《晨风》 诗经·秦风——《无衣》 诗经·秦风——《渭阳》 诗经·秦风——《权舆》 诗经·陈风——《宛丘》 诗经·陈风——《东门之枌》 诗经·陈风——《衡门》 诗经·陈风——《东门之池》 诗经·陈风——《东门之杨》 诗经·陈风——《墓门》 诗经·陈风——《防有鹊巢》 诗经·陈风——《月出》 诗经·陈风——《株林》 诗经·陈风——《泽陂》 诗经·桧风——〈羔裘〉 诗经·桧风——《素冠》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 诗经·桧风——《匪风》 诗经·曹风——《蜉蝣》 诗经·曹风——《侯人》 诗经·曹风——《鸤鸠》 诗经·曹风——《下泉》 诗经·豳风——《七月》 诗经·豳风——《鸱枭》 诗经·豳风——《东山》 诗经·豳风——《破斧》 诗经·豳风——《伐柯》 诗经·豳风——《九罭》 诗经·豳风——《狼跋》 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小雅——《四牡》 诗经·小雅——《常棣》 诗经·小雅——《伐木》 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小雅——《出车》 诗经·小雅——《杕杜》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诗经·小雅——《湛露》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 诗经·小雅——《六月》 诗经·小雅——《车攻》 诗经·小雅——《鸿雁》 诗经·小雅——《庭燎》 诗经·小雅——《沔水》 诗经·小雅——《鹤鸣》 诗经·小雅——《白驹》 诗经·小雅——《黄鸟》 诗经·小雅——《斯干》 诗经·小雅——《无羊》 诗经·小雅——《节南山》 诗经·小雅——《正月》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诗经·小雅——《小弁》 诗经·小雅——《巷伯》 诗经·小雅——《蓼莪》 诗经·小雅——《大东》 诗经·小雅——《北山》 诗经·小雅——《无将大车》 诗经·小雅——《大田》 诗经·小雅——《鸳鸯》 诗经·小雅——《青蝇》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诗经·小雅——《采绿》 诗经·小雅——《隰桑》 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诗经·小雅——《苕之华》 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诗经·大雅——《绵》 诗经·大雅——《生民》 诗经·大雅——《板》 诗经·大雅——《荡》 诗经·大雅——《云汉》 诗经·。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