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袁枚的诗歌评论集

1.袁枚写过哪些诗歌

袁枚诗集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鸡】养鸡纵鸡食,[1]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注释】:[1]纵鸡食:让鸡吃饱。

纵:放任。【论诗绝句】[1]仿元遗山论诗[2]不相菲薄不相师,[3]公道持论我最知;[4]一代正宗才力薄,[5]望溪文集阮亭诗。

[6]【注释】:[1]论诗绝句:这一组论诗绝句共三十八首,是模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的,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2]元遗山:即元好问,他的《论诗三十首》表达了他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提倡刚健豪放,重视独创精神的诗歌理论。

是继杜甫之后,比较系统地运用绝句形式来表达诗歌评论的重要诗人,对后世影响很大。袁枚曾说:"遗山论诗,古多今少。

余古少今多,兼怀人故也。其所未见与虽见而胸中无所轩轾者,俱付阙如。

"[3]菲薄:鄙薄,轻视。师:这里是动词,指效仿,盲目崇拜。

[4]公道句:这句是说我最懂得评论要出于公心,不偏不倚。持论:指评论,阐述观点。

[5]正宗:本为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系宗派。《古尊宿语录·题云峰悦禅师语录》:"不受然灯记莂,自提三印正宗。

"后来泛指学术技法的嫡传正派。[6]望溪:指方苞,号望溪。

为桐城派的初祖,著有《方望溪集》。刘开《与阮云台宫保论文书》:"本朝论文多宗望溪,数十年来,未有异议。

" 阮亭:即王士祯,袁枚自注曰:本诗是论王新成的,新城乃王士祯的郡望。【马嵬驿】[1] 莫唱当年长恨歌,[2]人间亦自有银河。

[3]石壕村里夫妻别,[4]泪比长生殿上多![5]【注释】:[1]马嵬驿: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

[2]长恨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3]银河:天河。

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这两句说: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4]石壕村: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篇《石壕吏》中的一个村庄,村里有户人家在唐王朝的暴政下,害得家破人亡。《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即《长恨歌》写到的那个时候。

[5]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

表示永世不分。这两句说: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遣怀】才人已嫁邯郸卒,名士谁当曳落河?出世风怀蝴蝶梦,伤春心事鹧鸪歌。

聪明得福人间少,侥幸成名史上多。帘外芙蓉好颜色,晚秋寂莫照金波。

【遣兴】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沙沟】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注释】:[1]沙沟:旷野中沙土形成的沟梁。

[2]这句形容风刮到沙沟上掀起阵阵沙尘,使得日影迷茫不清,天色昏暗起来。[3]车帘:旧时北方乘人的车子,前面挂着帘子,可以遮挡风沙。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1]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注释】:[1]沉沉:深沉。更鼓:晚间报更的鼓。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这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一幅画。【同舍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1]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2]。

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3]。

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4]。山腰有洞五里许[5],秉火直入冲乌鸦[6]。

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7]。万古不知风云色[8],一群仙鼠依为家[9]。

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10]。

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11]。蚩尤喷妖雾[12],尸罗袒右肩[13],猛士植竿发[14],鬼母戏青莲[15]。

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16],水沙激荡风轮颠[17]。山川人物熔在一炉内[18],精灵腾踔有万千[19],彼此游戏相爱怜。

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20]。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

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21]。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22],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23],金台公子酌我酒[24],听我狂言呼否否。

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25]。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26]。

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注释】:[1]这首诗是作者在乾隆元年游广西时所作。

沛恩:为同游之人名。栖霞寺:在广西桂林市东七星山上,寺后有洞,即七星岩,旧称栖霞洞、碧霞岩,自隋唐以来就为游览胜地。

桂林诸山:这里指独秀峰、象鼻山、迭彩山、月牙山、洑波山、南溪山、芦笛岩等,均为景色秀美的胜景。[2]奇山二句:意思是说中国中部没有奇山秀峰,边远地区才有。

中原:此处指内地,别于边远地区而言。穷边:偏远的地方。

逞怪:显示出奇特、不同一般。[3]吹霜花:形容空气冷、气温低。

[4]芙蓉:形容秀丽的山峰。如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5]山腰有洞:指栖霞洞,原为古地下河道,全长约1公里,岩洞雄奇深遽,钟乳凝结,瑰丽多彩。

2.清袁枚的诗

袁枚的诗选《过虞沟游虞姬庙》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

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鸡】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 【咏筷子】 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

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 【陇上作】 忆昔童孙小,曾蒙大母怜。胜衣先取抱,弱冠尚同眠。

髻影红镫下,书声白发前。倚娇频索果,逃学免施鞭。

敬奉先生馔,亲装稚子绵。掌珠真护惜,轩鹤望腾骞。

行药常扶背,看花屡抚肩。亲邻惊宠极,姊妹妒恩偏。

玉陛胪传夕,秋风榜发天。望儿终有日,道我见无年。

渺渺言犹在,悠悠岁几迁。果然宫锦服,来拜墓门烟。

返哺心虽急,舍饴梦已捐。恩难酬白骨,泪可到黄泉。

宿草翻残照,秋山泣杜鹃。今宵华表月,莫向陇头圆。

【寄聪娘】 一枝花对足风流,何事人间万户侯。生把黄金买别离,是侬薄幸是侬愁。

【上官婉儿】 论定诗人两首诗,簪花人作大宗师。至今头白衡文者,若个聪明似女儿? 【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养马图】 养马真同养士情,香萁供奉要分明。

一挑刍草三升豆,莫想神龙轻死生。 【马嵬驿】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自嘲】 小眠斋里苦吟身,才过中年老亦新。偶恋云山忘故土,竟同猿鸟结芳邻。

有官不仕偏寻乐,无子为名又买春。自笑匡时好才调,被天强派作诗人。

【咏钱】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哭聪娘】 记得歌成陌上桑,罗敷身许嫁许昌。双栖吴苑三秋月,并走秦关万里霜。

羹事手调才有味,话无心曲不同商。如何二十多年事,只抵春宵一梦长, 【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箴作诗者】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3.袁枚有名的诗词

朋友,这些都是袁枚的,看你认为那首更韵味。

(PS:花财富值买下来的哇,满意请采纳。)《十二月十五夜》清·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偶作五绝句》清·袁枚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消夏诗》清·袁枚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寒夜》清·袁枚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听诗叟》清·袁枚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

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大龙湫之瀑》清·袁枚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遣兴》(二十四首选三)清·袁枚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桐江作》(四首选二)清·袁枚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到石梁观瀑布》清·袁枚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二)清·袁枚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独秀峰》清·袁枚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沙沟》清·袁枚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清·袁枚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清·袁枚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山中绝句》清·袁枚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赤壁》清·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大树》清·袁枚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鸡》清·袁枚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谒岳王墓》清·袁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咏史》(六首选—)清·袁枚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明皇与贵妃》清·袁枚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箴作诗者》清·袁枚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仿元遗山论诗》(四十二首选—)清·袁枚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绝命词》清·袁枚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4.袁枚的诗句 明月 诗句

1、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关于明月的:

《随园诗话》 袁枚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2、《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3、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为“性灵派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5.鉴赏诗歌 袁枚的《马崽》

第一题: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 第二题: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用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长恨歌》和《石壕吏》是为人所熟知的著名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第三题:帝妃之间有爱情悲剧,人间更有爱情悲剧。 第四题: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第五题:认为百姓的生离死别不胜枚举,李杨二人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 不用谢谢姐,给姐姐打个能解决和原创就可以了,555。

6.袁枚著《随园诗话》讲的是什么

袁枚著《随园诗话》中记载了一件相女配夫、成人之美的案子。

袁枚任江宁 知县的第一天,有户人家状告家中女子“背夫私奔”。后来袁枚游览莫愁湖,由莫 愁女的悲剧想到案子,于是归来问案。

原来女子叫张宛玉,21岁,喜诗文,精于 书法,因家贫嫁给外地高龄商贾。商人重利轻别离,无情无义,动辄打骂,张宛 玉不堪肆虐凌辱,伺机逃到江宁的亲戚家。

袁枚以诗考之,宛玉信口吟来:“五湖 深处素馨花,误人淮西贾客家。偶遇江州白司马,敢将幽怨诉琵琶。”

以白居易琵 琶女自比,袁枚惊其诗才,动了恻隐之心,当即手书一信,判其离婚,信致山 阴县令,其略云:“然才女嫁俗商,不称,故释其背逃之罪,且放归矣。”信后 附上他以前的《马嵬》一诗:“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 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山阴县令接信将张宛玉无罪开释。

7.袁枚的古诗

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曾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从帮忙到扯淡》)《随园诗话》,是清人众诗话中最著名的一种。

作者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改放江南任知县,十三年(1748)辞官而定居于江宁小仓山随园,故世称随园先生,其晚年亦自称随园老人或仓山叟。作为“一代骚坛主”,袁枚总领文苑近五十年,其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风靡乾嘉(1736一1820)诗坛,使沈德潜鼓吹的拟古“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歪风为之一扫,使清代诗坛别开生面。

《随园诗话》正是袁枚为宣传其“性灵说”美学思想而编撰的著作。 宋人许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

(《许彦周诗话》)因此诗话著作或以评论为主,或以记事为主,或以考据为主,一般皆属随笔性质,篇幅不大。《随园诗话》当然亦属随笔性质,但其主要内容为采录性灵诗与阐述“性灵说”诗论,间有记事,体例与前人诗话同中有异。

它的宗旨是借采录大量“一片性灵”的诗作论证其“性灵说”的理论,或者说是以“性灵说”的美学思想为标准采集、鼓吹时人的佳作。此书共有二十六卷,(《诗话》十六卷,《诗话补遗》十卷)近五十七万字,其规模诚属空前。

《随园诗话》的精华是其所阐发的“性灵说”美学思想,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誉:“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谈艺录》)袁枚也自评,“中间抒自己之见解,发潜德之幽光,尚有可存”(《与毕制府》)。

综观《随园诗话》诗论,主旨是强调创作主体应具的条件,主要在于真情、个性、诗才三要素,并以这三点为轴心生发出一些具体观点,从而构成以真情论、个性论与诗才论为内涵的“性灵说”诗论体系。兹略作介绍于下: 一、真情论。

《诗话》认为诗人创作首先必须具有真情,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诗人唯有具备真情才能产生创作冲动:“情至不能已,氤氲(yīnyūn)化作诗。”诗作为抒情的艺术自然应该“自写性情”,并认为“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反对以考据代替性灵。

《诗话》尤其推重诗“言男女之情”,以与沈德潜的伪道学观点相对抗。鉴于诗写真情,因此标举诗的美感功能是主要的:“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

强调“诗能入人心脾,便是佳诗”,借以反对“动称纲常名教”的“诗教”观。 二、个性论。

《诗话》又认为诗人创作需有个性,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有人无我,是傀儡也”。突出“我”即是强调诗人特有的秉性、气质、审美能力等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

因为有“我”,故在艺术构思时则要求有独创精神,所谓“精心独运,自出新裁”,才能独抒性灵,“出新意,去陈言”,写出迥不犹人的佳作。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个性,亦自然形成不同的风格,《诗话》主张风格的多样化,“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无所为第一、第二也”。

因此对王士祯的神韵诗既不推崇,亦不贬斥,指出“不过诗中一格耳”,“诗不必首首如是,亦不可不知此种境界”。《诗话》又着重批判了从明七子到沈德潜的拟古“格调说”及宋诗派末流:“明七子论诗,蔽于古而不知今,有拘虚皮傅之见”,“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之外”,“故意走宋人冷径,谓之乞儿搬家”。

三、诗才论。“性灵”既指性情又包括“笔性灵”的含义,表现为才思敏捷。

《诗话》认为,“诗文之道,全关天分,聪颖之人,一指便悟”。袁枚主诗才、天分,但并不废弃学问,故指出“凡多读书为诗家要事,所以必须胸有万卷者”。

只是目的不在以书卷代替灵性,而是“欲其助我神气耳”,为此袁枚反对翁方纲“误把抄书当作诗”,批评“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欢”。基于主诗才与灵性,《诗话》颇重视性灵者创作构思时所产生的“灵机”“兴会”这一灵感现象,并推崇“天籁最妙”即艺术表现的自然天成、毫不雕琢,为此尤其赞赏“劳人思妇,静狡童矢口而成”式的歌谣。

但袁枚又不反对人功,特别文人诗“人功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虽云天籁,亦须从人力求之”,所谓“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也”。此论颇有艺术辩证法。

对于诗歌艺术形象则主张有“生气”或“生趣”,即灵活、生动而感人,因为“诗无生趣,如木马泥龙,徒增人厌”。欲有“生气”、“生趣”,则语言需生动传神,“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一味白描神活现”,反对“填书塞典,满纸死气,自矜淹博”,以免扼杀诗之生气、生趣。

但倘若用典而“无填砌痕”又“贴切”,则也不一概排斥。 上述诗论于《诗话》中部分是单独成条,直接阐述;大多则是结合选诗生发。

诗论的美学思想是《诗话》的选诗标准,它又是在评论选诗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因此《诗话》内容的基础正是大量的选诗。

袁枚曾说过:“枚平生爱诗如爱色,每读人一佳句,有如绝代佳人过目,明知是他人妻女,于我无分,而不觉中心藏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