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袁枚的诗歌评论集是什么

1. 袁枚的诗歌

袁枚的诗歌

1.袁枚的诗有哪些

1、《湖上杂诗》

清代: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译文:二月时分葛岭的花都已盛开,一路上游人络绎不绝,都说想做神仙。而我的心境与他们的不一样,我并不羡慕神仙,只是羡慕那些少年。

2、《偶步》

清代: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译文:偶尔来西边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兰花静静的开放着。是谁先把消息传出去的呢?不然怎么会有蜜蜂比我早来?

3、《春风》

清代: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译文:春风就像贵客一般,所到之地立刻繁华起来。春风吹来时融化千山的积雪,吹过后留下万国的花香。

4、《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闷声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5、《遣兴》

清代: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译文:由于爱美求好下笔总是很困难,一首诗总是要反复修改才会心安。好比年迈的阿婆还如刚刚及笄的女孩,头发未梳好就不许看。

2.袁枚的古诗有哪些

记得采纳~ 《十二月十五夜》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偶作五绝句》清·袁枚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消夏诗》清·袁枚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寒夜》清·袁枚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听诗叟》清·袁枚 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

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大龙湫之瀑》清·袁枚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遣兴》(二十四首选三) 清·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桐江作》(四首选二) 清·袁枚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到石梁观瀑布》清·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二) 清·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独秀峰》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马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沙沟》清·袁枚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清·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清·袁枚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山中绝句》清·袁枚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赤壁》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大树》清·袁枚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鸡》清·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谒岳王墓》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

《咏史》(六首选—) 清·袁枚 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

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

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

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

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明皇与贵妃》清·袁枚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箴作诗者》清·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仿元遗山论诗》(四十二首选—) 清·袁枚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绝命词》清·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3.求一首袁枚写的诗的名字袁枚曾经写过一首诗,是和他家的匠人有关

袁枚在桂林的一段往事 1736年(乾隆元年)年仅21岁的袁枚,从家乡杭州千里迢迢来到桂林,投奔他的叔叔以寻找新的出路. 袁枚的家境并不富裕,父亲和叔叔都在外地游幕,家中由祖母主持,一直没有固定的家产,赁屋而居,家徒四壁,日用艰难.不过袁枚在杭州却以早慧闻名,12岁就考取秀才,被视为神童,18岁由浙江巡抚程元章保送到万松书院学习.年轻的袁枚兴趣广泛,对科举制艺并不专心,结果在大考中接连败北. 于是,袁枚的祖母做主,以二两银子做路费,请人送他到江西,又借钱坐船到桂林,投奔当时正在广西巡抚金鉷幕府中的叔父袁鸿.袁鸿对穷愁潦倒的袁枚并不客气,倒是金鉷有心测试一下这个名闻遐迩的神童才子,便在巡抚衙门的八桂堂中,便命他立时做一篇《铜鼓赋》,结果袁枚援笔立成,文采飞扬,博得众人大加赞赏. 年轻的袁枚在桂林期间游览了现今七星公园内的七星岩和栖霞寺,并做诗《同金十一佩恩游栖霞寺并望桂林诸山》以记其事.诗中记述,袁枚是6月份去的七星岩,“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惊乌鸦”.按以前游览七星岩,都由旁边的栖霞寺僧人做准备火把并当导游带领入内,按所游览岩洞的大小分别收取不同费用,在民国期间还是如此(见田曙岚《广西旅行记》),想来袁枚当时也是由当地僧人带领前往的. 七星岩内千奇百怪的钟乳石让年轻的袁枚大为惊奇、叹为观止.“山川人物溶在一炉内”的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他想象地比喻道,那定然是古代的神仙精怪聚集在一起,“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否则,“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游罢下山,袁枚依然心有所念:“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 在金鉷的巡抚衙门里住了3个月后,博学鸿词科即将开考的消息传到桂林.这本是朝廷为优待那些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长德邵的硕儒而专门开办的,但金鉷却专折保举21岁的袁枚参加,还赠送他120两银子,并遣专人护送到京师. 离开桂林时,袁枚对金鉷感激涕零.一方面,金鉷的特别推荐使他名声大振,另一方面,获得展示才华的机会也让他踌躇满志.在临别赠金鉷的《荐鸿词北上辞别桂林中丞》一诗中,他说自己是“万里投知己,千秋见伟人”,并表示自己要不负众望、知恩图报:“桂岭三秋月,长安一路尘.拜辞先洒泪,图报屡看身”. 在桂林的短短3个月期间,袁枚还和他叔叔家的仆人常宁结下友情,在送别常宁的诗中,他饱含深情地说:“知己哪须分贵贱,穷途容易感心情”.(《别常宁》) 从“穷途容易感心情”这句诗可以看出,袁枚对自己的桂林之行是百感交集的.在遭遇人生最初的挫折后,他来到桂林以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里他获得声誉并重新燃起希望,所以在诗中他要常宁等着他的好消息. 博学鸿词200多人的应考者中,袁枚年纪最轻,尽管又没能考中,但才子的名声已在京中不胫而走.结果,2年后的袁枚如愿考上进士,进了翰林院,为他此后成为近50年的文坛盟主打下坚实的基础. 1784年,在离开桂林48年后,69岁的袁枚再度来到桂林.这次他是从广州沿水路西行,当年9月16日(农历纪年)出发,半个月后到达阳朔.此时的袁枚已是文坛领袖,名声远播,而且身体健康,据当时人描述,看起来犹如五十多岁的模样. 舟行途中,袁枚得以包揽桂林山水.他写了九首六言诗来描述眼前所见,并认为它们实际已经超过家乡的天台山和雁荡山.“碧簪照水横抽,石笋当空孤插.造成阿育天王,八万四千宝塔”.这首小诗将漓江沿岸孤拔挺秀的山峰,比喻成一座座佛塔,形象可人,又饶有禅趣. 重进入桂林,让袁枚感慨丛生.可以说,他一生的功名事业,都发端于桂林.将近50年过去,垂暮之人(袁枚听信算命人言,自认只能活到73岁)旧地重游,所看见的又是什么呢?桂林城中已无故旧,只有当年的山水依稀照人.在《重入桂林城作》中,袁枚写道:“水石无情我有情,一丘一壑皆前生”,充分表达出袁枚对桂林这个自己早年寻梦之地的诚挚感情.他仿佛又看见年轻的自己站在当年的桂林街头:“黄粱一梦谁能再,我竟来寻梦还在”. 10月8日(农历纪年),袁枚重游七星岩,这时他才知道50年前那个夏天所游览的并非岩洞的全部,而是一小段而已,于是再度做诗记之. 桂林城中心的独秀峰,因突兀险峻及古来游览、刻石者众多,成为往来桂林的人必去之地.袁枚在游览后写下一首著名的《独秀峰》,其开头两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被后世认为是描写桂林山峰特色的佳句,被广为引用.在诗里,袁枚更是从山峰的形状,想到个人的行为、观念:“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期间,袁枚还游览七星岩附近的菩陀寺,后来又攀登叠彩山,游览风洞,登高远眺. 在桂林期间,袁枚也去探访原先故人的旧宅,但人非物亦非,徒增感慨而已.他早年刚到桂林时,曾在巡抚署衙内遇见一位铁髯居士,精于方术、导气、养生之学,兼之鹤发童颜,袁枚视之为神仙,此度再往其旧居,却发现那里已变成佛寺,原先遗迹荡然无存,袁枚只得喟然:“大抵神仙多解蜕”.(《访韦铁髯钵园旧居》) 对当年不遗余力推荐自己赴京(此事当时即被载入广西府志)的原巡抚金鉷的感恩之情,一直萦绕在袁枚心中.此次他再度来到。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