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鉴赏曹睿猛虎行

1.高中古诗词鉴赏猛虎行曹睿

此篇是一首赞美游子洁身自好,不作非礼之事的诗。

见《文选》陆机《猛虎行》注和《乐府诗集·题解》,二书均未正载其辞,疑非全章。诗题“猛虎行”,本乐府杂曲歌辞,古辞有“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句,因而得名。

曹丕、曹叡皆有此作。作者这篇作于西晋政治大变乱时期,沿用古乐府旧题,表明一般志士,虽然胸怀正直,慎于出处,但为时势驱遣,难以保持其高节。

而在出仕以后,岁月流逝,仍然功业无成,心情郁抑,不免进退两难,俯仰身世,深感内疚。作者出身于东吴世族,祖父陆逊为吴丞相,父亲陆抗为吴大司马,父祖两代为东吴名将,以功业著称。

自己则是“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史称其“身长七尺,其声如雷”,“伏膺儒术,非礼勿动。”可见也是有为的志士。

不意年仅二十而吴亡于晋,两个哥哥陆晏和陆景战死。他在晋武帝太康(280-289)末年,和弟弟陆云一同被召赴洛阳,受到重臣张华的激赏,名振一时,由张华推荐,曾官祭酒及著作郎等官。

后来不幸陷入统治阶级内部纷争的圈子,在晋惠帝太安(302-303)初,一面被成都王司马颖信任,得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一面又遭受王粹、牵秀、卢志、孟玖等谗人中伤妒忌,名为主将,实则调度不灵,进退两难,不能自拔。这篇《猛虎行》,当即作于是时。

诗中所抒吐的彷徨酸苦的心情,正是他在当时政治生活中的实感。全诗是通过自身的遭境来着笔的,词藻华美,气势较为高峻。

该诗刻画了一个襟怀正直的志士。虽然慎于处世,但生不逢时,只有随时俯仰,但又功名难就,进退维谷。

诗中表现的苦闷、彷徨的情调是诗人襟怀的袒露,诗中表现的耿介不群、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诗的开篇四句,表明志士处世,往往用心慎重,爱惜身名,因而渴了也不喝盗泉的水,热得难受也不歇于恶木阴下。

意思是说:难道说盗泉水就不能止渴,恶木就没有可供歇凉的树阴?因为“盗泉”、“恶木”名字都很刺耳,所以操守清峻的人不愿随便其沾染牵涉,宁可忍渴忍热。(盗泉:水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相传孔子经过盗泉,虽然很渴,但恶其名,不饮此水。)诗中是以恶木、盗泉,比喻恶劣的政治环境。

作者在吴亡之初,曾“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晋书》本传)本不想涉足仕途,所以这四句,旨在表白自己当初的心境,运用譬喻以见志士用心之苦。

次四句写世势催迫,志士只得应从时君的命令,恭敬地整驾出山任事:而扶杖远行,道途辛苦,造成“饥食于猛虎之窟,寒栖于野雀之林”的情况,由不得自己去选择,更在内心中受到冲击。“饥食”两句,反用乐府古辞《猛虎行》“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句意,说明“饥不择食,寒不择栖”,是情不已才违背了初衷。

作者曾在《赴洛》诗中,有“南望泣玄渚,北迈涉长林”之句,又说:“仰瞻凌霄鸟,羡尔归飞翼。”抒写的正是这种旅途情境,可见他虽已登程,而留恋故乡之情,在心灵上激荡得难以抑止,这里再现的正是当年的景况。

接着作者以“日归功未建”等六句,诉说在出仕以后,时间是流驶了,功业并无成就,此刻更有天寒岁暮之感,惹起了新的忧思。崇云临岸而兴起,枝条随风而悲鸣。

在在使人触景伤情,虽是徘徊于山谷之间,有时低吟,有时长啸,还是幽怀难抒、自感进退维谷。作者把内心复杂的苦闷和矛盾,展示得非常形象具体,政治处境的困顿,志士遭逢变乱的悲辛,也于此不难想见。

诗的结尾一小节,先以“急弦无懦响”等两句进一步表白自己的心志,感叹乐器上绷紧了的弦子,发不出怯弱的音响。具有贞亮高节的人,所抒发的也一定是慷慨刚正之辞,不同于流俗,而一般的时君,却不爱听直言忠告,所以“亮节”反而“难以为音”,谗口反而易于得逞。

作者感念至此,乃以最后四句对自己频年的遭际,自己生平的抱负、作出反思,作出痛苦的小结。“人生诚宋易,曷云开此衿。”

人生既多苦难,遭逢乱世的志士,更是难以敞开胸襟,倾吐积郁。自己虽然操守正直,隐处山野既不可能;出山也难行其志,难成功业,行动上受到外力的牵涉,所以俯仰古今,眷顾身世,难免有愧负之情。

总观全诗,可见作者虽为倾诉抑郁而作,但在内容上则是依据自己的政治处境现身说法,深刻表明一个有志的文士,其行藏出处,必须始终慎重,执着坚持,稍一不慎,就会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的经历,就是志士对于处世的一面镜子。《猛虎行》可说是陆机的代表作。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都有它的特色。从思想内容来看,这篇诗的特色,是表现了魏晋以来诗人的优生之情。

作者生当魏晋(吴晋)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是一个变乱迭起的动乱年代,社会上各种矛盾尖锐复杂。尽管西晋灭吴之后,曾出现过短暂的统一局面,但在统洽阶级内部,冲突更为剧烈,骨肉相残,祸不旋踵。

士大夫在此期间也最易遭殃。他们或以直道见忌,或受池鱼之灾。

尽管陆机在写作《猛虎行》的时候,尚未受祸,但在诗中已有朝不保夕的遑遑不安之感,因以他反复嗟叹,表现了傍徨酸苦的优生之情。“亮节难为音”、“人生诚不易”、“俯仰愧古今”,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隐微忧伤的呼唤。

诗人的隐痛不便言。

2.曹睿猛虎行这首诗中的双桐有什么特点

猛虎行作者:曹睿 年代:魏晋双桐生空井。

枝叶自相加。通泉浸其根。

玄雨润其柯。绿叶何蓩蓩。

青条视曲阿。 上有双栖鸟。

交颈鸣相和。何意行路者。

秉丸弹是窠。《猛虎行》是汉朝的一首民歌,上面讲“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后人做此题者,或写劝勉,或写功业未建的苦闷,或写客行,或写苛政猛于虎。 曹叡所作为五言五韵十句,结构上看有一次转折。

曹睿的这首诗,在篇幅上扩展了其父曹丕的《猛虎行》,文辞上比前人也更精雕细琢。诗言志,有很强的抽象意义,双桐、双栖鸟比喻美好的爱情,这种意向近似于诗词中的连理枝、比翼鸟,前半段描写双栖鸟在双桐上交颈缠绵对唱,最后两句却视线一转,指出双栖鸟不知已深陷险境,路人正手持弹丸对着他们。

如果发散一点看,诗句中指代美好的爱情的事物也可以泛指一切本应美好的东西,比如事业、理想、命运、前途,诗句中展现的是一种对美好事物即将被毁灭的担忧,危险即将临近的烦恼。由于不知道曹睿这首诗写作的确切年份,今人无法猜测他心中具体忧愁的是什么,是自身地位的患得患失还是对理想、爱情、事业面临挫折的忧愁也无法具体详解,但是诗词最重要的是意象,能够抽象把握住诗人的情感意图也就够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曹睿猛虎行 这首诗中的双桐有什么特点

猛虎行作者:曹睿 年代:魏晋双桐生空井。

枝叶自相加。通泉浸其根。

玄雨润其柯。绿叶何蓩蓩。

青条视曲阿。上有双栖鸟。

交颈鸣相和。何意行路者。

秉丸弹是窠。《猛虎行》是汉朝的一首民歌,上面讲“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后人做此题者,或写劝勉,或写功业未建的苦闷,或写客行,或写苛政猛于虎。曹叡所作为五言五韵十句,结构上看有一次转折。

曹睿的这首诗,在篇幅上扩展了其父曹丕的《猛虎行》,文辞上比前人也更精雕细琢。诗言志,有很强的抽象意义,双桐、双栖鸟比喻美好的爱情,这种意向近似于诗词中的连理枝、比翼鸟,前半段描写双栖鸟在双桐上交颈缠绵对唱,最后两句却视线一转,指出双栖鸟不知已深陷险境,路人正手持弹丸对着他们。

如果发散一点看,诗句中指代美好的爱情的事物也可以泛指一切本应美好的东西,比如事业、理想、命运、前途,诗句中展现的是一种对美好事物即将被毁灭的担忧,危险即将临近的烦恼。由于不知道曹睿这首诗写作的确切年份,今人无法猜测他心中具体忧愁的是什么,是自身地位的患得患失还是对理想、爱情、事业面临挫折的忧愁也无法具体详解,但是诗词最重要的是意象,能够抽象把握住诗人的情感意图也就够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