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首尾呼应的诗歌

1.写两句前后相照应的诗句

1.孟浩然《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4.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李绅《古风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6.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紫静仪《长信宫》 三千锦帐飘香麝,十二长裙散彩云。

8.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9.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楚辞《越人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译文:

1.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断。

2.洗完衣服的姑娘们欢声笑语的穿过竹林回家,渔船顺流而下,水中的莲叶跟着摇曳。

3.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4.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根直指苍天的烟柱;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从大漠里流来,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上的河面。

5.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6.无可奈何啊,百花总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画檐。

7.三千锦帐飘香麝,十二长裙散彩云。

8.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9.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10.山有树啊树有枝,心里爱慕着您呀您却不知。

2.诗歌首尾呼应的好处是什么

首尾呼应的作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引起共鸣.

所谓呼应是指在开头和结尾的百内容上要有着极其度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的.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具有突出的作用.注意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两个句子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问,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两个句子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譬如,如果前面的句子是歌颂赞扬性的,那么,呼应答的句子也必须是歌颂赞扬性的,前后呼应,是指前边的句子与后边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内.首尾照应是文章照应方法的一种,又叫首尾呼应.所谓照应,则是指对伏笔容以及文章前边的内容以至标题作必要的回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3.首尾呼应的句子

释义:头和尾相互接应。原指作战时相互接应。 写作手法第一种,就是文章前后是说明一个意思,或者说是铺盖,覆盖上首,互相照应。所以,又称对照。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首尾呼应的作用: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 好处:结构严谨,自然明确。 例如:《再别康桥》首尾呼应回环的写法是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诗相比,轻轻换成了悄悄,并且更换了最后的一句,总体结构变化不大,但这种复踏已不是简单的民歌体的复踏,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