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性描写

1.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

好的景物描写可以向读者真实地展现出丰富的生活画面,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主题。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虽然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其中有的诗篇成功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它不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风景、风俗画面,把绚丽多彩的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还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形象逼真地表现出事物的变化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这些都有助于创造出一个幽雅、浓郁、含蓄、深邃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在美的艺术享受中,自然就贪略了诗的深层底蕴,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一、《诗经》中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学作品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具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人物,对同样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这就是说。境界是由真景物与真感情密切结合而成的。

所以好的文学作品紧扣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使情和景紧密结合,达到水**融的境界,造成一种强烈的气氛,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渲染人物,更好地感染读者、表现主题。例如《卫风·硕人》一诗,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因为全诗经赞美为基调,所以描写的景物应该是新鲜的、活泼的,给人以欢悦、美好的感受。

诗的最后一章是这样描写的: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鲔发发。

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

这里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写黄河水势汹涌澎湃、浩瀚无涯的壮丽景色,以衬托庄姜出嫁时的气派之盛。“施罛,鲔发发。

葭揭揭”是庄姜一路上看到的景物,是一派生机勃勃、活泼向上的欢乐景象,这正是对庄姜出嫁时喜兴心情真实而形象的烘托。以上景物描写还对庄姜的美丽、身世的高贵以及浩浩荡荡高大健美的随嫁队伍都是很好的烘托,给人以含蓄优美的艺术享受。

又如《卫风·氓》中勤劳善良的女主人公被休弃回家、路过淇水的时候有两句景物描写:“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主人公被休弃是一件非常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在路上又遇到了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淇水,水花溅湿了她的车围子,好象淇水对她这个不幸的女人也有意采取了暴虐恣肆的态度。

这就把女主人公悲伤的感情融于景——无情的淇水之中,景又反过来有力地烘托出她遭受不幸的悲苦凄凉的心情,给人以哀惋、凄楚的感觉。 以上两例都涉及到了关于水的景物描写,因为两诗所表现的主人公的心情不同,她们对水的感受也不一样;同样是关于水的景物描写,因为是烘托了两个不同心情的人,所以景物描写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

下边我们再看看《王风·君子于役》一诗,该诗第一章有这么三句精彩而感人的景物描写:“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下一章略同)《君子于役》是表现役夫的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的思想感情的,这三句景物描写是从鸡栖、日夕、羊牛归来的景物烘托出思妇的思念和牵挂的思想感情的。

“日之夕矣”是说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正是行人当归、合家欢聚的时候,当归不归,就使思妇怀人的希望落空,就不能不加深思妇的思念之情了。另一方面,“日之夕矣”的景色,在思绪满怀的思妇看来,是暮色已降,周围是苍茫迷蒙的景色,是给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是给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这就自然地增加了思妇的怀人之情。

从“鸡栖于埘”,“羊牛下来”两句里,生动真实地描写出:思妇看到,在红日落山的时候,成群的鸡、羊、牛都回来了,上窝的上窝,进圈的进圈,各有归宿,自己的丈夫却连禽畜都不如,还远在天涯一方,不能归来。这么几句景物描写,通过对思妇愁思环境气氛的渲染,很容易引起思妇的联想,即即景生情,所以发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感叹,达到了物我交融的情境,从而有力地烘托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以上各例均出自《风》诗,就是以赋见长的《颂》诗也不乏景物描写的佳例。例如《周颂·良耜》有这么几句: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良耜》是一首周王在秋收之后答谢社稷之神的乐歌。诗人是怀着一种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来进行景物描写的,所以全诗充满了赞美的情调。

“挃挃”是收割庄稼的声音,好象今天说的镰刀唰唰响,这就表现出一个喜气洋洋的大丰收的收获场面;“栗栗”是形容收获的数目之多,这就是把大丰收收更具体化、形象化了。“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是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描绘大丰收的具体景象。

“百室盈止”,“百室”在这里也是夸张,极言其多,这句是说所有的仓房都装得满满的。常言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所以“妇子宁止”,丰收了,粮食满了仓房,老婆孩子自然是高兴,安闲无事了。以上有关大丰收的景物描写,就把诗人在大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形象而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二、《诗经》的景物描写可以含蓄而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时间及其变化,更好地表现诗的主题。 在诗歌中,有时根据表达需要,要点出时间的变化。

有时,时间的变化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

2.描写**的古诗词

菩萨蛮牛峤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

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

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酥乳粉香汗湿瑶琴轸,春逗酥融绵雨膏。

浴罢檀郎扪弄处,灵华凉沁紫葡萄。其一: 少年红粉共风流,锦帐春宵恋不休。

兴魄罔知来宾馆,狂魂疑似入仙舟。 脸红暗染胭脂汗,面白误污粉黛油。

一倒一颠眠不得,鸡声唱破五更秋。 其二: 对垒牙床起战戈,两身合一暗推磨。

菜花戏蝶吮花髓,恋蜜狂蜂隐蜜窠。 粉汗身中干又湿,去鬟枕上起犹作。

此缘此乐真无比,独步风流第一科。 其三: 梅花帐里笑相从,兴逸难当屡折冲。

百媚生春魂自乱,三峰前采骨都融。 情超楚王朝云梦,乐过冰琼晓露踪。

当恋不甘纤刻断,鸡声漫唱五更钟。 其四: 二八娇娆冰月精,道旁不吝好风情。

花心柔软春含露,柳骨藏蕤夜宿莺。 枕上云收又困倦,梦中蝶锁几纵横。

倚缘天借人方便,玉露为凉六七更。 其五: 如此风流兴莫支,好花含笑雨淋漓。

心慌枕上颦西子,体倦床中洗禄儿。 妙外不容言语状,娇时偏向眼眉知。

何须再道中间事,连理枝头连理枝。 其六: 邸深人静快春宵,心絮纷纷骨尽消。

花叶曾将花蕊破,柳垂复把柳枝摇。 金枪鏖战三千阵,银烛光临七八娇。

不碍两身肌骨阻,更祛一卷去云桥。 其七: 仙子娇娆骨肉均,芳心共醉碧罗茵。

情深既肇桃源会,妙蹙西施柳叶颦。 洞里泉生方寸地,花间蝶恋一团春。

分明汝我难分辨,天赐人间吻合人。 其八: 花兵月阵暗交攻,久惯营城一路通。

白雪消时还有白,红花落尽更无红。 寸心独晓泉流下,万乐谁知火热中。

信是将军多便益,起来却是五更钟。 其九: 两身香汗暗沾濡,阵阵春风透玉壶。

乐处疏通迎刃剑,浙机流转走盘珠。 褥中推枕真如醉,酒后添杯争似无。

一点花心消灭尽,文君谩吁瘦相如。 其十: 暗芳驱迫兴难禁,洞口阳春浅复深。

绿树带风翻翠浪,红花冒雨透芳心。 几番枕上联双玉,寸刻闱中当万金。

尔我谩言贪此乐,神仙到此也生淫。浣溪沙 欧阳炯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欹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其二天碧罗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宛风如舞透香肌。

独坐含嚬吹凤竹,园中缓步折花枝,有情无力泥人时。 其三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宿金铺。

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偏聚,朱唇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汗光珠点点,发乱绿葱葱。

3.描写性的诗代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称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 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元曲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4.诗经的三种写作手法诗经有哪三种描写的手法

赋、比来、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卫风·氓》源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

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诗经知》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

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道,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5.关于诗经情景作文300字以

要说家乡的路真是数不胜数,我就说说我们南桥寺其中的一条小路。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住在七小区,每天上下学的那天路总是被灰尘布满,害得人们过往时总要捂住嘴。因为那天路就在公路旁,只有一天水沟把两条路隔开。

二年级时,这条路被改造了。每天叮叮当当。几个月后,一条崭新的路建造出来了,虽说不是很宽,但能并排站3个10岁儿童。两边都种着几可梧桐树,帮我们挡灰尘。夏天,阳光不能放肆了,因为我们有“防护伞”。

发展真是太快了,三年级时,因为要扩大公路,这条路又将改头换面了。“老将”梧桐退休了。路面铺上了一块块方砖。没有了梧桐,灰尘、阳光又开始无忧无虑地放肆。你一定会问,咦?修改后岂不更糟!我会这样答复,不,以后会更好。不信?!往后看吧

6.关于《诗经》蒹葭的描述性文字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她就是蒹葭 。

诗中蒹葭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

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

此时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7.描写人的诗经句子

☆镜音★R7y :你好。

描写女人的诗句:

《诗经 卫风 硕人》:

硕人其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描写男子的诗句:

《诗经 卫风 淇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8.诗经中形容句子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11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2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6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明亮的白色骏马,在空无一人的山谷咀嚼着青草 ,有那样一个人 ,如玉般,干净,透明,澄澈 .

1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我们定下了生死想爱的契约,无论分分合合(阔,分别阔别),牵了你的手,就要和你一起到老.

18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19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老鼠老鼠,别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从不把我顾.发誓要离开你,到那舒心地.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20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1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9.请教古人对于性描写的诗词,美文

一个不顾纲常贵贱,一个那分上下高低,一个色胆歪邪,管甚丈夫利害;一个 淫心荡漾,从他律犯明条.一个气喑眼瞪,好似牛吼柳影;一个言骄语涩,浑如莺转 花间.一个耳畔许雨意云情,一个枕边说山盟海誓.百花园内,翻为快活排场;主母 房中,变作行乐世界.霎时一滴驴精髓,倾在金莲玉体中. 灯光影里,鲛绡帐内,一来一往,一撞一冲.这一个玉臂忙摇,那一个金莲高举. 这一个莺声呖呖,那一个燕语喃喃,好似君瑞遇莺娘,犹若宋玉偷神女.山盟海誓 依稀耳中,蝶恋蜂恣未肯即罢.战良久,被翻红浪,灵犀一点透酥胸;斗多时,帐构 银钩,眉黛两弯垂玉脸.那正是:三次亲唇情越厚,一酥麻体与人偷.纱帐香飘兰麝,娥眉轻把萧吹.雪白玉体透香帷,禁不住魂飞魄扬.一点樱桃 小口,两只手赛柔荑,才郎情动嘱奴知,不觉灵犀味美。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