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闻一多唐诗研究

1.闻一多在古代典籍的研究上取得了哪些硕果

闻一多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 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在此基础上他出版了以下研究成果:

1. 《楚辞校补》(古典文学研究)

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

3. 《古典新义》

4.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

5.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

6.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

2.求闻一多的诗~如题,越全越好~

闻一多诗选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闻一多的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关于闻一多主要研究资料有:《闻一多纪念文集》(三联书店,1980)、陈凝《闻一多传》(民享出版社,1947)、王康《闻一多传》(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梁实秋《谈闻一多》(台北传记文学社,1967).幻中之邂逅 死 孤雁 火柴 玄思 太阳吟 烂果 渔阳曲 口供 死水 静夜 发现 祈祷 一句话这里至少有10多首。

3.闻一多作为学者的事例

1、写《唐诗杂论》

1930年到1932年,闻一多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2、写《楚辞校补》

从武汉大学开始,闻一多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3、写《古典新义》

1932年秋,他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写《冬夜草儿评论》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在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时,他更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对诗歌的酷爱。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5、艰苦读诗、研究诗

上世纪40年代,在昆明联大当教授的闻一多先生,薪水不足以养家,妻子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难以维持。他不得不雕刻印章以补贴家用。久而久之,手指头起了大疙瘩,眼睛也花了。有一段时间,家里饭桌上只有一锅豆渣炖白菜,偶尔吃到一点豆腐,大家就都兴高采烈地称它做“白肉”。

在昆明的那些年,闻一多先生一家不仅吃得苦,住得也很差。有一段时间,一家八口挤在普通农舍的楼上。晚上,小孩们打地铺,白天卷起铺盖,腾出地方吃饭和读书写字。一次一位朋友来看望闻一多,看到他们家的居住条件这样艰苦,不禁为之动情。

闻一多感慨地说:“教了好多年的杜甫诗,只有亲身体验之后,才能领会到杜甫的心境和胸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