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书子集”分别指什么应该叫做“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2.经史子集分别指的是什么我国古代图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具体划分如下: 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纪、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纪》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所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3.经史子集 什么意思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泛指我国古代典籍。出处:《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示例:就从妹子说一句书,无论~,大家都顶针续麻依次接下去。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4.经史子集是什么意思《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经、史、子集书籍3450 种,79072 卷、36000 余册)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尔雅、孝经 史:山海经 、穆天子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贞观政要、史通、文史通义 子:老子、庄子、公孙龙子、韩非子、淮南子、列子、墨子、荀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尹文子、新书、法言、鬼谷子、颜氏家训、素问、九章算术、近思录、阴符经、周易参同契、黄帝内景经、黄帝外景经、太上感应篇、金刚经、四十二章经、心经、六祖坛经、茶经、乐府杂录、洛阳牡丹经、棋经十三篇、林泉高致、搜神记、世说新语、游仙窟、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 集:楚辞、六朝文契、唐诗三百首、绝妙好词、古文观止、文心雕龙、诗品、二十四诗品、六一诗话、人间词话、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 或概括的说: 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部: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 5.诗经包括什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婴)、毛(苌)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