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鉴赏返照的平仄格式

1.求唐诗宋词的平仄押韵格式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五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三、四、五、七、八开头第一个韵可平可仄)(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一、二、三、五、六、七开头可平本仄)

(二)七律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特定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平平仄平仄”;七言中可用“仄仄平平仄平仄”

(三)古体诗的平仄

a)平平平

b)平仄平

c)仄仄仄

d)仄平仄

(四)词的平仄 (同律句,不多说了),详细请参阅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中华书局出版)

2.古诗词的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⑴平起首句起韵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韵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⑶仄起首句起韵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韵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⑴平起首句起韵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韵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⑶仄起首句起韵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韵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⑴平起首句起韵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韵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⑶仄起首句起韵型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韵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⑴平起首句起韵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⑵平起首句不起韵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⑶仄起首句起韵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⑷仄起首句不起韵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标出下列各诗的平仄格式,并指出拗救的句子以及时如何拗,如何救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第一句第二字“人”拗,此拗不可救.故失律.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尾联出句拗救,以第三字“洛”救第四字“阳”.“思”字作名词时可为去声仄音,此处颔联出句中“思”为动词(可参考其与对句“绕”字作对,确定为动词),为平音.因此颔联出句第四字拗而不救.故失律.《乐游园》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一句五连仄,为较少见的大拗,第二句第三字“登”作平音相救.新城道中【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颈联出句以第三字“含”救第五字“竹”.墨香侠士谨献。

4.古典诗词的平仄格式及押韵

五律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1)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1](2)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1]。2七律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1)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2]。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首。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14]。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15]。(2)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16]。3粘对17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

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

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

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

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

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18];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

5.中国诗词的格式与平仄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三言两语讲不请的啊!

1) 宋词的格律

宋词的种类要比唐诗的种类复杂得多,在此,必须先搞清一些与宋词的种类相关的概念。

a. 词调和词牌

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而每个乐谱必定属于当时的某种宫调,就好比今天的歌谱都有一个音调一样,或者A调,或者C调等等。这种有一定音律,节奏属于某种宫调的乐谱就是词调。

每一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如《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这些词牌的来源本应根据乐调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舍弃原曲名而以填写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首词的题目而袭用的,如《谢秋娘》。有的是以这个词调创制的相关人物命名的,如《何满子》是因歌者而得名的;《虞美人》因项羽诀别虞姬故事而得名;《雨霖铃》因唐明皇夜闻雨淋铃思念杨贵妃命乐工创制而得名。但必须指出后人写的词内容已大多数与词牌没什么关系。

b. 小令、中调、长调

根据字数的多少,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但一调数体的情况又很难说明这种以字数多少进行上述三分是唯一标准,因此有人也提出这种三分法可能与乐曲相关。

c. 单调、双调

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双调的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2) 宋词的平仄

宋词的平仄安排与句子字数多少有关。宋词的句子最短的只有一个字,最长的有十一个字。

(3) 宋词的押韵

词的压韵与诗的押韵方式有几点不同之处:

第一, 唐诗的韵脚一般都在句末,但是词的韵脚有可能却在句中。因为词的格律需要,一句话可能被分成数句,韵脚就有可能出现在意思上并未成句的地方

第二, 词有的与近体诗一样,限定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而且平仄有限定,有的却平仄两可。

第三, 词的押韵间隔,很难以奇偶来论定,只能讲一般短调较密,长调较疏,密的甚至句句入韵。唐、五代有的词调较密,宋以后新创的较疏些。宋代的语音与诗韵已有很大不同,因此宋代的词人往往将诗韵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加以变通。词韵比诗韵宽了很多,只要主要元音相近就可以押韵,从整个音系来看与近代的北方音系更加接近了。

(4) 宋词的对仗

宋词的对仗要求也比唐代近体诗宽的多。首先,近体诗对仗要求平仄相对,但宋词对仗平仄不限。其次,近体诗对仗要求避免相同的字,但宋词没有这条限制。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下句平对平、仄对仄,且用了“有”这个相同的字。宋词对仗的位置虽然不象近体诗那样固定,但大体上也有个规律,一般都是在相连的并且字数相同的词句用对仗。然而,即使可以用对仗的地方,如果内容和表达不需要用,也可以不用,因此常有同一词牌、同一位置,有的用对仗,有的却不用对仗。总之,宋词的对仗要求远没有唐代的今体诗那么严格。

以上将唐诗宋词的格律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这些格律我们不能仅看作是对写诗填词的要求,应该明白这些格律在诗词的吟诵时音律上带来的变化和美感。可以这样说,这些格律不是为写作为阅读,而是为吟诵而制定的,否则这些格律将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我们认为要吟诵好唐诗宋词,除了要对其文学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还必须知哓其一些简要的格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