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风貌第四章

1.青青子衿 呦呦鹿鸣 赵茹暄 第四章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短歌行-操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初唐四杰是如何改变唐诗的面貌的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 称,简称“王杨卢骆”。

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 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思 想严肃,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由他们开始了初步的定型。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 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尽管 未能摆脱南朝风气,但其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预示了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是真正的唐诗的揭幕人。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 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

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 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 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 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 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 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 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 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3.盛唐诗歌的风貌可以归结为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一部分盛唐诗,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国强盛期的时代面貌,但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是一回事.文学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肃宗两朝,约五十年.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经安史之乱,更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但以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后期诗,仍然富有雄浑的特征.举例来说,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他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和诗人的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此类的例子尚多.杜甫晚年的这类诗篇,往往被明清诗论家誉为表现盛唐气象的佳作.李白晚年在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不少诗篇,也具有雄浑风貌.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态没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诗风也没有消失,所以仍能写出不少雄浑的诗篇.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盛唐之音

指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