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幽风东山的意旨是

1.诗经豳风东山意旨的是

在赋、比、兴之中,赋的解释比较简单。

《文心雕龙·诠赋》:逗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地刘勰的说法是根据郑玄来的。这个概念很好理解,象大家都知道的名篇《魏风·伐檀》、《豳风·七月》都是逗赋地。

由于逗铺陈地的意义,又演变出《离骚赋》、《汉赋》的逗赋地。 至于比、兴,历来的解释既纷纭,又复杂,但追本溯源,都是从东汉两位姓郑的大经学家郑众、郑玄的说法中派生出来的。

在《周礼·大师》注中,郑众说: 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

郑玄说: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很显然,郑玄的解释是对孔子逗兴、观、群、怨地说的误解,也是汉人解经牵强比附,把一切都扯到政治上去的老毛病,而且他的理论和实践又互相打架。比如《王风·扬之水》,郑玄说这是逗兴地,比喻周平王的逗政教烦急地,恩泽不及于百姓。

先不管诗的本身是否能这样解释,但照郑玄的理解,明明是逗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地的逗比地,又如何就变成了逗兴地呢看然而郑玄这条自相矛盾的意见却影响深远。连刘勰这样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家也未能出其窠臼,《文心雕龙》中专门有一篇《比兴》,通篇都是讲比兴的技巧,一开头给比兴下了定义说:逗比显而兴隐。

……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地,似乎同意郑众的意见,但紧接着一转,逗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劝喻)地,唱的依然是郑玄的老调子。刘勰以后也陆续有不少解释,但大多隔靴搔痒,没有说到要害。

一直到朱熹的《诗集传》,才对比、兴下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定义: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两种解释不仅完全撇开了郑玄,而且比郑众要周密明快。本文中申述的一些意见,就是以朱熹的解释作为基础的。

比,就是比喻。比喻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都存在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活动现象。

事物具有多种属性,把不同事物属性中某一相同点在思维中联系起来,使难言的情状变得鲜明,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诗经》中的比喻方法,已经相当多样化,有的专家把它分成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对喻、详喻等等。

这种分类,在修辞学上也许有意义,但是在实际欣赏分析中,就不一定要这样去硬套了。大致来说,《诗经》中的比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通篇是比,例如《魏风·硕鼠》、《豳风·鸱鸮》,以硕鼠比剥削者,以鸱鸮比强暴者。这类作品不多,它类似于寓言诗,无须多说。

要说的是第二种情况,就是个别的、局部的比喻。一般来说,这种比喻在使用的喻体之前,往往加上逗如地、逗若地、逗犹地或者否定的逗匪地字,明确地表明这里是在用比。

从手法上来说,可以认为这是比喻的技巧还处在初级阶段的表现。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诗人所使用的喻体,往往贴切而新颖,譬如常常为人称道的《卫风·硕人》便是一例。

这首诗形容那位大美人卫侯夫人庄姜: 手如柔荑②,肤如凝脂③,领如蝤蛴④,齿如瓠犀⑤,螓首蛾眉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同样是形容白而且嫩,一连使用了四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且无不恰当自然。这一串比喻,对后代的文艺创作影响极为深广,几乎成了描写美人的一个套子。

《长恨歌》逗温泉水滑洗凝脂地,《讨武瞾檄》逗蛾眉不肯让人地,凝脂、蛾眉还成了皮肤和女性的代指。《楚辞》里对美人的那些逗铺陈排比地的写法,大多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

文艺贵在创新,《登徒子好色赋》逗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地,不仅在表现方法上仍然使用《诗经》的老一套,而且喻体也并没有新鲜之感,所以没有人记得。可是逗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地却成了著名的片段,而且发展而为写美人的另一种套子,那就因为宋玉从一个新的角度写出了逗东家之子地的美,她的身材、容貌是一切美女的标准、典范,那怕增减一点点,都会成为逗过地或者逗不及地。同样的意思在《神女赋》中概括成逗襛不短、纤不长地,就缺乏形象感。

再到后来,就是曹植的《洛神赋》。逗皎若太阳升朝霞地⑦、逗灼若英蕖出渌水地固然新鲜,但更精采的还是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地,逗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地,描绘洛神凌波微步的轻盈、飘逸,同样是逗比地,已经由写形进而写神,即写到了体态风度。

这些出色的名句,多少可以说明文学创作中的继承发展关系。上面说的《硕人》是喻体前加逗如地逗若地等字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举一端可概其余。

还有的比喻,从诗人的用意和表达来说,比《硕人》还要深刻而高一个层次,例如《小雅·大东》:逗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地,逗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地,逗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地。天上的银河如同镜子,然而不能照见影子;织女星一夜移动七次位置,然而不能织成纹理;牵牛星那么明亮,然而不能驾车;箕星不能簸扬粮食;斗星不能酌取酒浆:这一串比喻,既无逗如地逗若地等字明白标出,而且喻体是实,主体是虚,就是孔颖达所说比喻逗徒有名而无实也地。

这样无拘束的想象,对于形。

2.《诗经.豳风.东山》意旨是

此诗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每章的后四句,则是叙事性内容;大抵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两章写主人公还乡途中的悲喜交集,喜胜于悲的心情。诗人首先抓住着装的改变这一细节,写战士复员,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其次写归途餐风宿露,夜住晓行的辛苦。把诗中人比作桑林的野蚕,颇有意味:令读者感到他辛苦是辛苦,但也有摆脱羁勒,得其所哉的喜悦。(一说这几句是写回忆军中生活,虽也可通,总不如解为直叙归途中事顺理成章)二章写途中想像家园荒芜、民生凋敝,倍增怀念之情。诗中所写的杂草丛生、野兽昆虫出没、磷火闪烁的景象,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及曹操《蒿里行》所写类似,可见战士家乡当时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乱,难怪在家乡越来越近时,诗中人的心境更加复杂。一方面是“近乡情更怯”,另一方面则是“近乡情更‘切’”。所以诗人一面写着可畏的景象,一面又说着“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那样自相矛盾的话。

后两章承上写主人公途中的想像,却是专写对妻子的怀思。有推想妻在家中的忧思(“妇叹于室”),有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像。诗中特别提到葫芦(瓜瓠),是因为古代婚俗:夫妇合卺时须剖瓠为瓢,彼此各执一瓢,盛酒漱口以成礼。这里言在物而意在人。末章进而回忆三 年前举行婚礼的情景,写莺歌燕舞,迎亲的车马喜气洋洋,丈母娘为新娘子结上佩巾,把做媳妇的规矩叮咛又叮咛(“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些快乐情景既与前文的“妇叹于室”形成对比,同时还暗示着主人公曾经有过“新婚别”的悲痛经历。回忆还会引起诗中人对重逢更强烈的渴望。俗话说“久别胜新婚”,诗的结尾说:“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既是想入非非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人际关系较为单纯,夫妇关系实是最深挚的一种人际关系。战士在军中及归途更多地想到妻子,特别是“暮婚晨告别”的妻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体。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它也许是国风中想像力最为丰富的一首诗,诗中有再现、追忆式的想像(如对新婚的回忆),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如对家园残破的想像),于“道途之远、岁月之久、风雨之凌犯、饥渴之困顿、裳衣之久而垢敝、室庐之久而荒废、室家之久而怨思”(朱善),皆有情貌无遗的描写。而放在章首的叠咏,则起到了咏叹的作用,这咏叹就像一根红线,将诗中所有片断的追忆和想像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浑融完美的艺术整体。

3.《诗经·豳风·东山》意旨的是( )

《国风·豳风·东山》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它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4.幽风东山意旨

《国风·豳风·东山》是《诗经》中的一首诗。

是一首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这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它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第一章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章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第三章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第四章是男主人公继续沉湎于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是丰富的联想,而每章首四句叠咏,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译文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

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

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

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

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5.【七月《诗经幽风》求原文和翻译】

诗经·幽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译文: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十一月北风哗哗响,十二月寒气冷飕飕.粗布衣裳都没有,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正月里修好锄和耙,二月里举足到田头.老婆孩子莫忘记,晌午送饭村南头.监工的田官乐悠悠.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三春太阳暖洋洋,黄莺儿欢唱在枝头.姑娘们手挽深竹篮,沿着小路向前走,采下了片片桑叶嫩又柔.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把人抢了走.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八月里芦花满汀洲.三月里桑树要整枝,拿起刀锯和斧头.除掉高枝与长条,轻采柔桑片片收.七月里伯劳成对鸣,八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四月里草药远志穗儿抽,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为那公子做轻裘.十二月农闲人欢聚,继续练武耍戈矛.留下小猪自家吃,大猪公家去享受.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七月里蟋蟀鸣郊野,八月里它在檐下唱不休.九月里它怕冷躲门后,十月里它藏到床下不再走.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干完关照妻和子:不久新年逢岁首.进入屋里歇个够.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八月里齐把枣子打,十月里又将稻谷收.新米新谷酿春酒,好给老爷去做寿.七月里好瓜吃在口,八月里葫芦摘在手,九月里苎麻种子留.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又为公家宫室修.白天野外割茅草,夜里搓绳忙不休.急忙上房盖屋顶,春要播种到田畴.腊月里凿冰咚咚响,正月里藏进冰窖冷飕飕.二月里取出冰块行祭礼,韭菜羔羊供案头.九月霜降天气爽,十月里清扫场地把谷收.满斟美酒敬客人,宰杀羔羊争献酬.登上公堂同聚会,牛角杯儿举过头.高声齐祝万年寿。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