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两首《诗经·邶风·谷风》一个是在变风,一个在小雅。题目都是谷风,开篇都是习习谷风,不过是以谷风起兴而已,不足为奇怪。秦风和小雅还都有黄鸟篇呢…… 按照毛诗的说法,邶风中的谷风是刺卫国失政,后一篇则是刺幽王失政。前者地方性,后者是周天子。 另外关于风雅颂的划分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说是按照音乐划分的,这么说来两篇的音乐也是不同的。即使是按照无产阶级的说法都是弃妇诗,也许两篇也足以区分了吧。 以上,先秦古籍无法准确解释的很多,自己选一个说法就好了,没有那么确切的答案的。 2.请问,诗经 《邶风》,《鄘风》,《卫风》中一共有哪一些是关于弃《诗经·邶风》。 “邶”原来是周初的封国。朱熹《诗集传》说:“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今河南汤阴南),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 后来不久,卫国尽得邶、鄘之地。所以《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实际上都是“卫风”。 卫国(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地处中原,是周代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卫国的劳动人民又特别爱歌唱,所以收在《邶风》、《鄘风》和《卫风》中的民歌比起其他各地的“风”诗要多,其中约有一半是涉及到爱情和婚姻的内容。因此,后世的一些卫道士们就说郑、卫之风好淫,多桑间濮上之音,故而反对《郑风》、《卫风》中的一些表现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诗篇,或者从经学的角度来曲解它们。 《谷风》是首弃妇诗,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女主人公对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劝说,希望他不要遗弃自己;第二章写被弃的女主人公回顾自己辛勤经营起来的家,迟迟不忍离去;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对自己被弃的辩解和愤怒之情,以及对子女已不能顾及的悲痛;第四章写女主人公回忆自已婚后在夫家一向勤勉持家和友爱四邻;第五、六章写女主人公回忆丈夫对自己今昔不同的态度。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善良的。 她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不以夫家的艰苦生活为苦,而以在艰苦中与丈夫共创家业为乐,“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反映了她在与丈夫共患难时享受到的爱情欢乐。在邻里关系上,不管谁家有大灾小难,她都尽力用心去帮助。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匍匐”一词,使女主人公救人急难的善良心地跃然纸上。女主人公善良的性格还表现在被弃后对子女的挂念。 诗中并未用揪心摧肠的语言正面描写她与儿女离别的场面,仅仅说:“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我自己尚且顾不上,哪里还有功夫顾及留在夫家的儿女呢?在这话语的背后,潜藏在女主人公善良的心底的却是对儿女牵肠挂肚的思念和对他们未来命运的担忧! 诗中也多方面地描写了女主人公性格的温柔。这首先表现在她对故夫的一片痴情上。 诗中没用多少字句表现他们的爱情结合,但是通过女主人公的自叙,读者可以感觉到他们的结合,仍是有一定的爱情基础的。尽管他可能仅仅是迷恋着她的美丽,或者还加上她的能干,而她对他却是真情实意。 她在夫家穷困之时嫁过来,与丈夫艰难地缔造这个贫穷的家。“既生既育,比予于毒”,日子稍微好过,他却变了脸,另有新欢。 但她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力图劝说他回心转意。其次表现在她为自己被弃的辩白。 丈夫喜新厌旧,怪她年长色衰,容颜不美,她执着地为自己辩解。诗用泾浊渭清作比,径水浊,是因为和渭水相比较,如果泾水止而不流,也会是清的。 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并非不美,在容颜上也不见得比新妇差到哪儿去,只是丈夫迷恋新婚宴尔的美人,再也不愿接近故妇罢了。“采葑采菲,无以**”,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固执地留恋着对丈夫旧情。 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她仍末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以前的日子你都忘记了吗?你以前也曾经是爱过我的呀!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这种笔墨,把女主人公的温柔痴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中国古代劳动妇女温柔美丽的动人形象。 作者还写出了勤劳善良、温柔多情的女主人公性格中的另 一面,那就是她的软弱。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这种软弱不禁使读者在哀其不幸之余几欲怒其不争了。当然,文学作品正是要描写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 这软弱固然是女主人公性格的弱点,但却正是这篇作品的成功之处。作者正是要描写一个具有温柔而软弱的特殊性格的特殊人物形象。 正象《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的性格既温柔而又刚强一样,都是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各自的不同性格,表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诗中的另一人物就是女主人公的丈夫。 这是一个以色取人、冷酷无情的奸邪之徒,但是全诗没有一句对他作正面描写,作者采用虚写手法,通过女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悲苦的倾诉来隐现他的性格。当他处在贫困之时,他看上了美丽善良、温柔多情而又能干的女主人公,骗取了她对他的爱情。 即使在那时,他也不过把她当作过冬的干菜,冬天一过,他便过河拆娇,又迷恋上了在他看来更美丽漂亮的新人。为了达到遗弃妻子的目的,他无故掀起夫妻间的纠纷,从开头“习习谷风,以阴以雨”的比兴中,可以感到他阴沉沉的脸色,怒气冲冲。 他不听妻子哀哀劝说,反用各种卑鄙残忍的手段从身体上和。 3.分析《诗经【原文】《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讲义】:和韩国、日本的朋友相处,彼此之间,总免不了要夸耀自己民族的文化优越性,时常说到的是本国国民的情商与浪漫。 韩国的朋友说,每年的初雪,情人之间,无论相隔多远,都要相聚赏雪的,皑皑白雪是纯真情感的最好印证。日本的朋友总是说到樱花节,每年樱花盛开的时候,大公司都放假,男男女女聚到樱花树下,载歌载舞,很多美丽的爱情故事便在这样的季节里悄然生长。 山河不惊,岁月静好,是东方民族温馨的迷梦。我自然无颜对韩、日朋友吹嘘我今日之国民如何如何,但我正告韩、日朋友:这样的情人节,在我们的先人那里也是有的。 对于物候的敏感,以及潜在的天人合一的群体意识,是东方民族共有的特征。我要说的是诗经时代的情人节。 在中国的民间文化里,七夕是可以视为的情人节的。但七夕的起源并不是十分的古老,七夕成为中国民间的情人节,和唐明皇、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誓约有关,即使不是源于此,至少它也起过很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但诗经时代的情人节与七夕无关,那时代的情人节是上巳。孙作云先生有两篇很重要的文字,有助于我们对于诗经时代情人节的认识。 其一是《诗经恋歌发微》,其二是《关于上巳节二三事》(均收在《诗经与周代社会》一书,中华书局,1964)。前者以民俗为线索,通过对《郑风·溱洧》等十五篇诗经作品的分析,论证了《诗经》中许多恋歌与上巳节有关,指出:上巳节的风俗,是在春天聚会、在聚会时祭祀高媒和祓契于水滨以求子,《诗经》中有许多恋歌是在这节日里唱出的。 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写成,追述了上巳节的起源以及它在后代的演变。一般读者对于上巳节的印象可能来自王羲之《兰亭序》,但这已经蜕变为文人墨客表现风雅的道具,更接近于上巳本色的应是杜甫《丽人行》里所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天气,万象皆新,草木疯长,阳光明媚,丽人们徜徉河边,临水照花,爱慕者们在努力追随、接近……。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环境,正是爱情生长的温床。 《郑风·溱洧》的开篇便是如此。“溱与洧,方涣涣兮。” 简简单单七个字,传递给我们多少欣喜、兴奋和欢乐的气息!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人的活动周期和自然界成对应关系,寒冷的冬天是蛰伏的季节。裹着厚重的衣物,手脚都不灵便,思维也冻结了,我们难以创造和表现。 春天到来,阳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上爬过,磨薄了我们的翠绿的衣袖。脱去一冬的重负,束缚太久的手脚急需舒展,蛰伏已久的心灵渴望飞扬,我们如何能不起舞和歌唱!听呐,郊外的溱河和洧河解冻了,我们听见那河水如同我们的血液在哗哗地流淌。 我们如何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呢?我们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奔向河边,在河边飞跑,彼此诉说内心的喜悦。 爱情和喜悦之情一起在我们的心灵里疯长,我们陶醉在这一片春光里。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 短短十四个字,为我们勾勒和呈现了一副欢乐祥和的游春图。这是一副永恒的中国文学游春图。 《论语》的“暮春者,春服既成。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相比之下,多了些文人雅士的雍容华贵,少了里巷男女的真切和烟火气。 李后主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冯延巳的“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对春日冶游的追忆,庶几近之。 但对环境的勾勒和渲染,总觉不如“溱与洧,方涣涣兮”来得直接和声势浩荡。记得有一次,一位老北京的朋友问我北京春天来的标志是什么,我做了各种的回答,都被他一一否定。 最后,他告诉我,老北京判断春天来的标志是北海的冰开始融化。我自己喜欢附庸风雅,常到水边去走。 紫竹院和什刹海的冰还没有全化,成群的野鸭子们已经在展现他们优美的舞姿,像战斗机一样轰炸薄冰。东坡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老杜的“长安水边多丽人”,都将水暖河水边人或物的活动,当作春天的表征,大概也是他们高于一般诗人之处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十四个字好。 接下来的“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亦好。 或许大家要揣摩这士与女的关系。他们或许认识,女孩子可能心里老早喜欢这帅哥,今儿个正好找个借口一起玩儿。 或许并不认识,只是一见钟情而已。这女孩儿的内心大约有几分羞怯,但她决不做作,她大胆地邀请,真诚、执著,略略有点儿缠人,以至于对方不忍拒绝。 坦诚、率真,正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特色。健康和温暖的气息,真令人神往。 这样的文化心态,在今日几难梦见。我只在每年元旦的北大未名湖狂欢会感受过。 那时候,人和人的心灵之间是不设防状态。新年的钟声敲响,无数的青年从各个方向涌来,无论性别,无论相识与否,彼此友好地招呼和微笑,或是一群人。 4.《邶风 谷风》和《卫风 氓》是《诗经》弃妇中的名篇,请比较鉴赏两同:《谷风》和《氓》就是通过婚姻关系这一社会生活的侧面.揭示了奴隶制 度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在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因此,二 者在主题方面是相同的.在表现手法上,都带有一定的叙事,抒情成分,都 运用了比兴手法,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异:《谷风》和《氓》尽管有着相同的主题内涵,但二者所产生的思想意义及 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谷风》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善良,软弱,优柔寡断的女性.她曾经辛辛苦苦的为丈夫持家,也曾经慷慨的援助处于危难中的邻里。但是.在丈夫娶了新人之后,把她看做眼中钉将她驱逐.在丈夫的暴怒之下,她只是低低的哀求并凄切的陈述自己心中是如何的痛 苦离开夫家时如何的难合. 对她原来的那个家具有无限的眷恋之情直到最后还 重提旧情,割不断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在她身上体现 出来的反抗精神较为薄弱.有的只是对丈夫或多或少的怨恨而已.因此,《谷 风》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作用是淡薄的.而《氓》中的主人公则是一位刚强,具 有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女子.初恋时,出子对氓真挚而深厚的爱,这位女子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其叛逆反抗精神,实在难能可 贵,令人钦佩!当丈夫对她百般折磨和虐待,最终又把她遗弃时,她的恨又是 强烈而鲜明的,对氓愤怒谴责,并从自己 痛苦的经历中得出了一条沉痛的教训,清醒的认识到男女在恋爱中的不平等地位.最 后愤然与氓决绝.可见《氓》一诗的女主人公性格是刚强的,且具有斗争精 神.总的说来,《氓》一诗通过弃妇从受骗婚嫁到受尽折磨最后决绝出走的痛 苦经历,极为真切的展示了在旧礼教毒害下酿成的家庭悲剧,社会悲剧.这 应该说是时代使之然,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因 此,《氓》一诗的思想意义要比《谷风》更为广博,其社会作用及其影响也远 在谷风》之上. 就人物的心理描写而言,氓比谷风较为细腻,动人.《谷风》是用深沉凄婉的笔触描写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心理状态.既有对自 己丈夫始终如一爱的倾吐.又有对丈夫喜新厌旧的哀怨,既有对自己善良心情的表白.更有对过去生活。但立足点单一,没有描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强烈变化.而《氓》一诗则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着意描写人物心理 活动的变化过程,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幸福生活的 追求,在这些一愁一喜的感情渡澜中得到了体现. 5.西安最美“沣滨水镇—诗经里”是个什么项目西安最美“沣滨水镇•诗经里”位于水清、澜安、岸绿、景美如诗画卷的“诗经故乡”——西咸新区沣河河畔,诗经里是由新长江团队镌刻的全国首个以诗经文化为主题的文创小镇,整个小镇外装由新长江装饰负责。 新长江设计施工团队秉持传承五千年周礼文脉,以诗经文化为魂,设计创意施工为核心,将传统和现代二者有机融合,给世人呈现出了具有代表中华深厚文化底蕴的绝美创意小镇,并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的一致好评。诗经里将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和谐、宜业宜居宜游的大西安新名片。 6.文言文:“率由旧章”之弊原文和翻译出处:《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编辑本段释义 1.完全依循旧规办事。《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后汉书·朱穆传》:“ 建武 以来,乃悉用宦者……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试杂文》:“ 有唐 自 高祖 至 高宗 ,靡不率由旧章。”《文明小史》第一回:“到任之后,他果然听了 姚老先生 之言,诸事率由旧章,不敢骤行更动。” 2.原封不动,老样子。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只要亲友们还都平安,他的世界便依然是率由旧章,并没有发生激剧的变动。”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生活方式虽然率由旧章,而到底在物质上,却掺进了不少的新奇东西。” 7.男孩取名叫风澜好吗男孩取名叫风澜 好 风:风字的本义是指空气流动时所产生的气流,后也指人世间的激化、风气、风俗习惯,以及人的风度、气势等。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部分名为“风”,实际是指反映不同风俗习惯的乐曲,后来也有人把乐曲称为风。上述几种风字的含义,大多也在取名时使用。 《说文解字》释云: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凡风之属皆从风。 澜:澜字的意思是指水中激起的大波浪。 《说文解字》释云:大波为澜。从水阑声。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胸中波澜 笔底风雷”。 8.漪 怎么读是什么意思漪,读音:[ yī ] 部首:氵 笔画:14 详细字义: 1、形声。从水,猗(yī)声。 本义:水的波纹。 2、岸边 [band] 子胥即止芦之漪。——《吴越春秋》 相关词汇:涟漪、漪沦 、漪澜 、漪如 、漪流 、风漪 、沦漪 、明漪 、清漪 、青漪等。 扩展资料: 语出:袁宏道《叙呙氏家绳集》"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 意思是:微风拂了上水面、就会扬起了漪澜;落**近了山陵、就将蒸腾出岚霭。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广韵》於离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宜切,$音猗。水波也。 《初学记》水波如锦文曰漪。《左思·吴都赋》刷荡漪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