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课外书古诗词

1.关于读书课外读书的古诗

我国古代的“劝学诗” 古代的“劝学诗”,按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类: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清 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 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2.完整的课外古诗

完整的课外古诗一年级课外古诗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悯农(之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二年级课外古诗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偶作清·袁枚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三年级课外古诗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梅花元·王冕清苦良自持,忘言养高洁。

静夜月华明,开门满山雪。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四时田园杂兴(选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年级课外古诗塞下曲(之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绝句晋·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再难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年级课外古诗塞下曲(之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

易水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年级课外古诗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初中必备的课外古诗词有哪些

1、《龟虽寿 》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高中生必读课外古文有哪些

一、季氏将伐颛臾(苏、粤)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沪)三、烛之武退秦师(人、苏)四、肴之战(沪、鲁)五、勾践灭吴(人)六、触龙说赵太后(人)七、寡人之于国也(人、苏、粤)八、齐桓晋文之事(人、鲁)九、逍遥游(人、苏、粤)十、秋水(人、沪、苏)十一、劝学(人、沪、苏、粤、鲁)十二、谏逐客书(人、沪)十三、过秦论(人、沪、粤)十四、鸿门宴(人、沪、苏、粤、鲁、语)十五、垓下之围(沪)十六、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沪、苏)十七、信陵君窃符救赵(人)十八、屈原列传(人、鲁)十九、报任安书(人、苏、粤、鲁、语)二十、苏武传(人、沪、鲁)二十一、陈情表(人、沪、苏、粤、鲁、语)二十二、兰亭集序(人、沪、苏、鲁)二十三、归去来兮辞(人、沪)二十四、张衡传(人、鲁)二十五、谏太宗十思疏(人、沪、苏、粤)二十六、滕王阁序(人、沪、苏、粤、鲁、语)二十七、师说(人、沪、苏、粤、鲁、语)二十八、祭十二郎文(人)二十九、段太尉逸事状(粤、语)三十、种树郭橐驼传(人、沪)三十一、愚溪诗序(人)三十二、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沪)三十三、阿房宫赋(人、沪、苏、粤、鲁、语)三十四、伶官传序(人、沪)三十五、秋声赋(沪、苏)三十六、六国论(人、苏、鲁)三十七、赤壁之战(人、鲁)三十八、游褒禅山记(人、沪、粤、鲁)三十九、石钟山记(人、沪)四十、前赤壁赋(人、沪、鲁)四十一、《指南录》后序(沪、苏)四十二、项脊轩志(人、沪、苏、粤、鲁、语)四十三、五人墓碑记(人、苏)四十四、狱中上母书(人)四十五、促织(人)四十六、左忠毅公逸事(沪)四十七、祭妹文(人、沪)四十八、登泰山记(人)四十九、病梅馆记(人、沪)五十、与妻书(粤)。

5.劝人多看课外书的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吾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陆游《解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6.推荐课外古诗文背诵

长篇: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作者:【张若虚】体裁:【乐府】

长恨歌白居易

将进酒李白

离骚

年代:【先秦】作者:【屈原】体裁:【楚辞】

梁甫吟

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乐府】

短篇:《雪梅》、《三女堆》、《蜀道难》

文言文::《沁园春·长沙》《蒹葭》《咏史(郁郁涧底松)》《饮酒(结庐在人境)》《阿房宫赋》(全文)《项脊轩志》《登金陵凤凰台》《八声甘州》《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快阁》《梦游天姥吟留别》《终南山》《登楼》《书愤》《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诸子喻山水》《前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雨霖铃》《踏莎行·郴州旅舍》《苏幕遮》《声声慢》《寿阳曲·远浦帆归》《山坡羊·潼关怀古》《长亭送别》《谏太宗十思疏》《训俭示康》《过秦论》《师说》《劝学》

辛苦打出来的,一定要采纳啊!!!

7.求适合中学生课外读的古诗词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8.求课外古诗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现实的利益。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