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写荒原的宋词

1.为什么说《荒原》是西方现代诗歌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荒原》是西方现代诗歌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诗人创作生涯中登峰造极的成果。

它从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作中吸取营养,采用神话、传说、人类学和其他文学著作中的众多典故,构成一部小型史诗。它在一个复杂的象征框架中,通过极其强烈的暗示和多层次、多侧面的意象,展示战后西方文明的危机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理想的幻灭和精神的失落。

《荒原》从上述神话和传说借取的正是那种荒原何以荒芜,又如何才能复苏的象征意味。通过诗中处处潜藏着的相关暗示和意象,诗人意在说明,战后西方失去了信仰,犹如先民失去了他们的繁殖神,因而变成了一片精神荒原,只有回归宗教,重新获得信仰,现代西方人才能像先民们找回他们的繁殖神那样,使倾颓的西方文明获得新生。

《荒原》是一首典型的现代派诗作,换言之,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诗作,它既不是叙事诗,也不是浪漫主义诗人笔下那种抒情诗。它把看来互不关联的戏剧性场景拼接起来,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并置在一起,纳入一个“荒原”的象征框架中,使这些看似无关的场面和意象获得了内在的联系,从而揭示了西方文明衰退的历史必然性。

为了表现现实的病态和邪恶,诗人必然选用病态、丑恶、卑微的意象,而浪漫主义诗歌却往往采用健康、美好、高雅的意象,正是在这里,以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为发端的现代派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分道扬镳。 《荒原》继承了《恶之华》的传统,全诗充满了枯槁、干涸、破碎、散乱、空虚、孤独、丑陋、衰朽、荒蛮、死亡等意象。

《荒原》具有明显的音乐结构,仿佛一首宏大复杂的交响诗。如果说展示荒原和荒原上的人是它的主部主题的话,那么, “拯救荒原”就应该是它的副部主题,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在呈示和对比中展开,其余各种小的动机则围绕着它们,以不同的音色和强度,在不同的时空中交织演奏着。

《荒原》采用了典型的自由体,诗句长短不一,不用规律的韵,但节奏分明,舒展自如,收放有致,这样的形式能够让诗人充分地、自由地驰骋想象,拼接意象。《荒原》既有历史的透视,又有现实的观照,它描绘了众多的男女,这些人虽各具面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诗人说诗里“所有的女人都是一个女人”,其实,所有的男人也都是一个男人,他们丢弃了信仰,丢弃了上帝,由于有欲无情,成了一个个行尸走肉。

乔伊斯的小说为何被尊称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詹姆斯•乔伊斯(1882— 1941年 ),爱尔兰著名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杰出大师,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和代表作家。1882年生于都柏林一个贫穷的公务员家庭。

从小在耶稣会学校受天主教教育,准备当神父。 中学毕业前决心献身文学。

1898年进入都柏林大学专攻现代语言。1902年毕业后赴巴黎学医。

1903年因为母亲病危暂时回乡,开始写短篇小说。以后在欧洲以教授英语为生,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1907年自费出版诗集《室内乐》。1914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

1916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8年剧本《流亡》出版。

1920年定居巴黎。1922年2月2 日,在他40岁生日那天出版代表作《尤利西斯》。

1939年完成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为芬尼根守灵》。1941年在苏黎士病逝。

《都柏林人》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艺术家青年时期的画像》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混合; 《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的;而 《芬尼根守灵夜》则是后现代主义的。 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小说通过描写形形色色的都柏林中下层市民日常生活中平凡琐屑的事物,揭示了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理想、希望和追求所带来的幻灭与悲哀,对爱尔兰的社会风尚表现了轻蔑和反感。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为芬尼根守灵》的创作构思于20年代,历时十余载而成书。

这部作品在晦涩和神秘方面大大超过了已经相当难读的《尤利西斯》。乔伊斯把意识流技巧和操纵语言的实验推到了极端,使这部作品至今仍是研究家们众说纷纭,难于索解的“天书”。

全书写一家人一夜之间的梦呓。 如果说, 《尤利西斯》是一部写白天的书,那么, 《守灵夜》就是一本写黑暗的书。

这本书宣扬历史不断循环重复,文明按轮回方式发展和衰落等观念。

2.描写群山的宋词

王昌龄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林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从军行七首·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 维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之涣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 白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高 适 《燕歌行》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 颀 《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千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张 籍 《没蕃故人》前年戍月之,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苦此时。

卢 纶 《塞下曲四首》(其 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 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其 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 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王昌龄 《出 塞》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望 蓟 门祖 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前出塞九首(选一)杜 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军 城 早 秋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 下 曲(二首)卢 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陇 西 行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曹 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边塞诗鉴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陇西行 作者: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

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