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朴实

1.诗经的质朴之美历经千年为何仍然如此动人

《诗经》的影响

传统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 ,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 ,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以及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创作中,从宋代的陆游延伸到清末的黄遵宪。

四、赋比兴的垂范

《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诗经》民歌重叠反复的形式,准确、形象、优美的语言,被后世诗人、作家大量的吸取运用。《诗经》以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后代文人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诗经》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学习《诗经》,创作四言诗。文学史上的赋、颂、箴、铭等韵文也都与《诗经》不无关系。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在《诗经》之前,诗歌虽说已诞生,但尚无自己固定的体式,且还流于口头形式,一般以二言为主;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始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时代。

《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具体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读后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河边的芦苇青苍苍,洁白的露水凝成霜.所说的这个意中人,就在河水的那一边.逆着水追赶她,道路艰险又长;顺着水追随她,她像在水中央……这声音,不就是那深遂悠远的歌声吗?那源自《诗经》中优美动听的旋律. 《诗经》源于民间,源于那些朴实的劳动者,倾听他们的劳动,倾听他们的爱情,那些纯洁美丽的故事在《诗经》中浅浅地唱着.“采采苤苡,薄言掇之.采采苤苡,薄言捋之.”那些劳动妇女们,在采摘苤苡时的喜悦与笑声汇成了一首歌,聆听它时,我感受到她们在劳动中得到的无限快乐.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得关,载笑载言.”那是天真的女子,对“氓”的痴迷.“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沉迷于男子不可脱身.聆听这道《氓》,感受到的是女子被氓被叛的深深无奈之情,而坚强的女子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吟唱这支悲泣之歌.聆听之中她的凄婉坚贞感动着我. 而这仅仅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诗经更以其“雅”、“颂”另外两部分向后人讲诉了贵族祭祀、祈祷丰年、歌颂祖德,更有帝王贵族之颂歌.倾听《诗经》,令我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朴实、纯洁的情感;倾听《诗经》,我从中学会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报恩之心.它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欲俗气的情感文学圣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它昭示后人主体精神自由的美好与它存在的意义. 在学习诗歌中,我学习《诗经》,在学习《诗经》中我聆听到那悠远的声音.那源于人类原始的音乐,那犹如蓝天般澄净的诗歌,那摆脱了世俗尘杂的洁净的世界.它是文字的圣典,是文学的瑰宝! 悠悠《诗经》,荡涤着我的身心,聆听于其中,仿若身处世外桃源来到一个音乐的殿堂 第一次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就被他短小精致的诗句所吸引.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3.问几句名句的意思(翻译一下) 穷则独善其身

1.朴实而善良的人,总是这样想"有一天我能有地位,有钱了,我就会把这些钱拿来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很快乐;就算我就这样平庸一辈子,但我不去偷,不去抢,不去动歪脑筋,我死后也会有人纪念我,而不会忘记我的.没有地位,没有钱,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我仍然能管好我自己,做个好人;有钱了,出息了,我也不会忘记帮助他们,让所有人都开心,角色越大,责任越大."

2.一个人去学习,没有朋友与你一起,必定孤独而见识少.

3.做了事情之后而去想如何能做好事情,最后发现只有安安稳稳、踏踏实实才能做好事情.安稳塌实做事情久了,也就会养成安稳塌实的性格.若把这性格拿来对待家人,对待朋友,那么朋友和家人也会变的安稳塌实的.若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这样,那么这世界也就平静了许多.

4.(这句话要把全句带出来.<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那些有能力的人,都是经历这样,或那样磨砺的.

这我要说,有几个误点,大家容易搞混.

第一句中的:古之人.古代表的不是古代,而是古朴.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代的人就一定品德好吗?这不一定.但朴实而善良的人,就一定会帮助大家.从这点看,古的解释应该指古朴,或者朴实而善良.<论语·述而>中就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句子,意思就是,说事情不要做作,故意夸大,作为一个有信用的人应该是追求朴实的.

第二句中的:孤陋而寡闻.很多人以为是孤陋寡闻,这要分开讲,现在的孤陋寡闻更多的是在说寡文这方面,而很少提起孤陋.孤陋意思是孤独而偏僻.其实可以理解成孤独.

第三句中的:格字,这很多人都模糊地概括.其实格所指是将正确,或者是划分正确的意思.想想及格的意思就明白了,意思就是达到格的程度,或者满足格的程度.

4.举例说明《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

《诗经》富有现实主义精神,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和批判现实;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人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

《诗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继〈〈诗经〉〉之后,两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元、明、清文学,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品。“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载辗转,脍灸人口之风情歌语仍散发出一股幽情馥郁的芳香。

千古绝唱《诗经》首篇《关睢》章就渗透着人性最本真的渴望,以睢鸠和鸣比兴,引出一位温文尔雅的姑娘正是青年梦寐以求的佳偶。尔后,诗人反复以特菜为喻,弹奏出一首君子朝思暮恋淑女的浪漫痴情曲。

全诗以一种唯美的艺术情调渗透于朴实的现实主义诗风,这也是《诗经》的总体风格。朴实的现实主义《诗经》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奴隶制周王朝,是我国第一部诗集,它以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我国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复杂的社会面貌。

其中表现的“饮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是开后世现实主义诗风的先河。而《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首先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上,它以海纳百川之势吸纳几乎所有能印入眼帘,纳入耳窗的自然万物,可以说是一本生活的百科全书。

据有关学者统计,其中涉及的草有麦、黍、稷、麻等105种,木有桃、李、柏、桑等75种,兽有马、牛、羊、狐等67种,鸟有睢鸠、黄鸟、喜鹊、鸱鸮等39种,虫鱼有螽斯、草虫、鲿鲨、鲂鲤等49种。要想论之有道,须先言之有物,而《诗经》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的创作源于人民的所见所闻,这不仅丰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更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描叙了当时纯朴的风貌。

《诗经》的内容的确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刘操南在《诗经探索》中将其按题材和内容划分为五类:1、情歌婚姻诗2、劳动歌诗,3、卫国战争诗,4、政治讽刺诗;5、史诗和祭祀诗。

由此可见《诗经》内容包罗万象,汇集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尤以描写两性生活的诗章居多,譬如在《国风》一百六十篇诗中,就有超过一半是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充分彰显了人性最原始真实的一面,反映出奴隶制社会感情生活现实。

其中既有君子思慕、少女怀春,也有薄情断肠、怨妇悲秋。悲欢恋情,如激弦回荡,尤幽曲和鸣,掩盖犹觉余音颤袅,其点缀的是香闺围笼的暧昧,描绘的是泪眼婆娑的唯美。

诗三百余篇,其中描写自由爱情的经典之作实在举不胜数。《蒹葭》就是一首谴绻缠绵的爱情小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多么优美的珠玉之声,它以一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朦胧地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苦苦追寻和深深思慕,委婉动人的格调杼写的是凄迷的孤独与幽远的浪漫。

《静女》则是一首幽默逗趣的情诗。幽会之期,女子悄悄躲起来,急得男子搔首徘徊,而待她出来,赠予男方“红笛儿”和“茅荑”之时,他简直喜出望外。

小诗营造出一种欢乐气氛,将情人幽会描绘得活灵活现。《子衿》则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丝丝情语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苦等情人不来那种焦急惆怅的心情。

从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没有封建社会那么多教条束缚,有一定的爱情自同,而婚姻又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的社会,人们会把相当一部分精神寄托在感情生活上,进而以诗言志传情,表达人们对爱情的合理追求与美好祈愿。

然而,随着阶级意识的发展,“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类的金科玉律开始逐渐形成,于是自由爱情与礼教法制的予盾由然而生,使得很多这种追求与祈愿都会遭到无情的扼杀。“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爱情自由更是弥足珍贵。

可在那个等级观念日浓的社会,爱情自由也无可避免地逐渐被礼教法制所打压,为金钱权势所侵蚀。一双双情侣被强行拆散,一对对鸳鸯沉溺于痛苦的海洋!《将仲子》就现了这一转变:“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此诗描写了女子害怕父母亲长的多言而不敢热爱仲子,同时内心却充满摆脱礼制束缚的强列愿望,矛盾而饱受煎熬。

当然,也有不少情侣敢于起来反抗,如《柏舟》中女子就发出“之死矢靡它”的誓死捍卫真挚爱情的宣言。然而当礼教舆论家长制铺天盖地压下来时,又有多少真正的爱情能拥有这份幸运,在禁锢中突围,于迫害中重生?而尤其深受其害的是当时的女性,皆因父系社会的周王朝在形成封建教条这一过程中自然也少不了“男尊女卑”这一产物。

譬如《氓》中的妇女就受尽社会的多重蹂躏与伤害,诗中野蛮虚伪的“氓”与善良勤劳的“女”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重男轻女”等。

5.春读诗经的上一句是什么

其实,这句的意思是,春读《诗经》吧,

春天,是怀思恋爱的季节。此时读《诗经》,可以感受朴实无邪的民间爱恋。上学时,钟情《诗经》里的一些词句。情窦初开时,面对心动的女孩,轻声地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言自语式的表白,使单纯青涩的初恋美如夭夭桃花。

《诗经》之中,几乎所有的爱情都依附在一棵草木上。“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相思似红豆,春来发枝,吮雨水生思念。在田间采摘卷耳菜时,这位女子还念念不忘出门在外的郎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条吐丝,你我相别;到了雨雪交加,我仍旧在苦苦思念你。爱情总能让生活充满向往和美好。这便是它的伟大之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句不知鲜活了多少青春年少的记忆。

最心动最深情的还是这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倾心去相爱,世间只有你和我。如此生死不渝的境界,令人羡慕有加、万分憧憬。这般纯、真、专的爱,在《诗经》里比比皆是,鲜活不老。

春日里,诵读《诗经》,从此亲近自然,更加热爱生活。

6.诗经的名篇精选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周南·汉广》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11。

《诗经·召南·草虫》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邶风·柏舟》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诗经·邶风·凯风》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如切如磋4,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

卫风。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陈风·月出》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诗经·小雅·天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小雅·鹤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秩秩斯干1,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7.为什么说诗经是现实主义的灵魂,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因为《诗经》中的作品除少数几篇外,其他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争”,其抒情写志都是从日常生活、日常经验中生发出采,表现着鲜明的现实性特征,抒发的是最人文最直白的感情。

另外,《诗》开创的现实主义对后世文学创作也有有深远影响。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尚著”,诗要“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们都写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宋以后,风雅更是诗歌创作的特征。

综上所述,诗经是现实主义的灵魂,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源头之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