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的世界白川静

1.玉的“七德”:“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

在我国自古就有\“君子于玉比德\”的传统,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r\n《礼记聘义》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

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r\n这段话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一共11个方面对玉的道德内涵作了分析,它代表了古人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了玉的可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r\n此外,《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诗中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意思是说,这位文雅的君子,就像经过仔细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样。说明君子之美要经过一定的礼的规范和度的把握才可以获得的。

就像获取美玉一样,需要有一番磨砺的功夫。这样玉器又成为君子修养、磨练品性的象征。

\r\n关于君子与玉,还有\“五德\”之说。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

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

廉而不技,洁也。\”大意与《礼记》所载大同小异。

\r\n玉被赋予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则君子必须佩带它,而且佩带以后,行走时玉佩发出声音,君子走路时就势必温文尔雅,没有丝毫的邪念。由于玉佩只有在不快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下,才会发出韵律、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声音不仅集中了君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告诉周围的人们:君子来去光明正大,从不偷看偷听别人的言谈举动,这便又成为君子行动光明磊落的标志。

\r\n所以\“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礼记玉藻》)意思是君子出入进退俯仰之间,玉佩都会发出声音,因此\“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2.我想写关于《诗经》水意象的论文,请问一下应该看哪些书,一定是

这水意象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写,不知道你想从什么角度写?

给你介绍一些我看到过的研究诗中的“水”的文章:上海古籍陈致主编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诗经研究》收了一篇山西大学刘毓庆教授的《之水与中国文学中水意象的历史考察》你可以略微参考一下。

台湾东大出的日本的白川静先生的《诗经的世界》中也有对水这个意象的描述;家井真的《诗经原意研究》也有对渡河的兴词的研究。

同时我记得闻一多先生好像也有过看法,你可以上《古典新义》里面找找看。这些是我有印象的。你可以找找海外学者的研究,像是夏含夷,他们有些文章也提起过诗中的“水”。

3.求一首诗歌的中译The lay of the last minstrel

the lay of the last minstrel_有道翻译

翻译结果:

最后的吟游诗人的躺着

the_有道词典

the

英 [ðə;ði:]

美 [ðə; ði]

art. 这;那

adv. 更加(用于比较级,最高级前)

更多释义>>

[网络短语]

The Ҫ,各项,本次

The World 世界,世界 (电影),世界群岛

The Pianist 钢琴师,钢琴家,钢琴家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