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草朗诵

1.有谁知道“离离原上草”开头的古诗接龙有没诵读或视频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东风满天地, 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 燕语似讥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溪。 山路远无雨, 空翠湿人衣。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儿童古诗王维《草》

竹里馆

唐代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赞美小草的古诗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6、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大班语言教案古诗《草》

大班古诗主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3-18 11:25:0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朗读古诗的兴趣。

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材料准备

电脑课件;轻音乐。

活动流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电脑课件,讨论:“画面里都有什么?”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初步欣赏古诗。

二、反复聆听作品,学习古诗

1、反复跟着电脑听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2、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三、交流讨论、表演、表现

1、集体大声的朗读古诗。

2、分小组进行比赛朗读古诗,比一比那组朗读的有感情。

3、讨论:古诗里都讲了什么?小草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要学习小草的什么精神?

活动延伸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到前面表演古诗。

4.白居易写的古诗《草》的诗意

唐代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诗意:

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请采纳

5.唐诗赐萧瑀朗诵

赐萧瑀

唐代: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译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动乱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