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为什么学诗经

1.为什么有诗经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习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希望采纳

2.请问各位老师 为什么不学诗经不会说话

学习《诗经》,要一步一步来。诗三百,虽说字义易懂,但是真正吃透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读诗最大之弊端,我认为在于以今论古,不能够还原诗经本色。还原本色,源于训诂,此处清人用力最勤。可参看清诗经训诂学三大家之著作,若胡成珙《毛诗后笺》、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书尚无点校本,三种之中,我倾向于马瑞辰之书。成书在后,采两家之长。

明训诂,接下来当明诗意。我建议参考闻一多《诗经通义》甲乙和《诗经新义》,以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阐述、解读《诗经》,我认为最得《诗经》之本义。

不过上述之书,皆不太好读,涉及训诂者,枯燥、乏味。可以以蒋见元、陈俊英《诗经注析》作为入门读物,有分析、有解读,而且采众家之长,很有学术价值,又方便易读。中华书局有繁体竖排版。

总之,读诗最紧要之处,在于回归诗经时代,以当时的眼光来观照诗经,所以必须熟悉当时的历史,这样,不能不读《左传》《国语》,以了解当时历史;不能不读《仪礼》《礼记》,以了解当时礼仪制度。一部《诗经》,文辞简单,但读来是在不易。

3.孔子的“不学诗,

孔夫子的一句训子名言:“不学诗,无以言”.按字面的意思,应该是不读《诗经》,没法说话.\x0d我们再分析一下《诗经》的构成:《诗经》分为《国风》、《大、小雅》、《周、鲁颂》.国风,应该是民歌,相对于官歌而言的民歌,就是所谓的流行歌曲吧;大、小雅,是士大夫聚会时的正规歌曲,相当于“经典音乐”或正剧吧;颂,也就是官方规定的歌曲,如国歌吧(《义勇军进行曲》)、准国歌(**时的《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现在的《歌唱祖国》).\x0d我们知道,诗是语言的精华.“不学诗,无以言”,应该是指不学语言的精华,就不能形象而准确地说话.那么,在孔夫子的年代,《诗经》应当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与经典歌曲大全”,所以,通过学诗,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形象又更美、更准确.\x0d那么我们现在呢?现在还读《诗经》吗?随着时代的变迁,“流行歌曲”也在改变.到战国时期,南方就有“楚辞”兴起流行.到汉代,四言诗逐步被五言诗和七言诗所取代而流行.此种诗歌形式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于是流行的歌曲歌词就在五言七言上做足了秀.从汉人五七言诗的“俗”,到唐诗的“雅”.唐诗也就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一个辉煌得后无来者的顶峰.而后长短句开始流行,从宋的“诗余”到元的“曲子词”.从统一的“五七言”走向“长短句”后,又逐步走向世俗化.\x0d对了,世俗化,就是诗的起步处.风,就是民歌,就是流行歌曲.因此它是通俗的,粗野俚卑是必然的,难免的.但在人们日益追求完美的精神思想影响下,“雅”就应运而生了.应该说,“雅”是人们自我提升的产物.诗界如此,言行举止界,又何尝不如此?因此,这儿似乎就是一个俗文化向雅文化转化的问题.\x0d原来追星一族,就是在“学诗”啊!他们虽然学的太浅了些,但毕竟在学.然而,光学一点“风”,是不够的,还应该学一点“雅”,学一点《诗经》“楚辞”,学一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对联.他们应该从能言,到善言;从粗俗,到高雅.我们的学府,应该做的,不就是正确的引导么?也就是把年轻人追星的激情,引导到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上去,让他们始乎诗,而终乎礼.也就是让他们从追星开始,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使他们的言行举止高雅起来,更像一个绅士淑女.不会说话当然不好,只说粗鲁的话也不见得就好.\x0d学诗,就是从粗俗的“风”开始,逐步学到“雅”,最终能按“礼”行事,达到“乐”的境界.也许这样的理解,能够接近孔夫子“不学诗,无以言”的本意吧.。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